傅昀川
【摘要】王昭君和李香君的命運是和國家興亡聯(lián)系在一起的。我們從歷史劇《漢宮秋》《桃花扇》中的兒女情長中不僅可以感慨紅顏們“一片芳心徒悲壯”的命運,更能感受到歷史劇給我們帶來的興亡之思和感人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紅顏二君;漢宮秋;桃花扇;興亡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漢宮秋》和《桃花扇》成功塑造了紅顏二君——王昭君和李香君的生動形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難當頭,可為何得讓區(qū)區(qū)女子去背負國家興亡的使命?上至身份高貴的皇妃王昭君,下至秦淮水鄉(xiāng)的名妓李香君,迫切的政治形勢將她們的深明大義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正確分析“紅顏二君”王李的人物藝術形象的異同,有助于我們了解戲劇文化的藝術魅力。
一、紅顏二君的藝術形象
1.具有士人風骨的昭君形象。馬致遠所創(chuàng)的《漢宮秋》算得上是漢元帝與王昭君相見恨晚的悲劇。在《漢宮秋》中,王昭君是漢元帝時期宮女,從一開始入宮就和別人不一樣,人美心善;不阿諛奉承,厭心機算計,得罪斂財?shù)男∪水嫀熋訅郏訅塾谑菍⒄丫娜讼駡D畫點上崩夫痣,導致她落入冷宮。雖是絕色美人,卻只能彈琵琶傾訴,哀嘆芳華易逝?!耙蝗粘行肷详?,十年未得見君王;良宵寂寂誰來伴,唯有琵琶引興 長。”寫盡了昭君的憂悶凄楚。在宮中游玩的漢元帝偶被琵琶聲吸引,初見昭君驚嘆其為天人,對其美麗容顏贊賞不已。毛延壽陷害昭君的奸計敗露。被下令追殺的毛延壽竟攜昭君畫像潛逃,并挑唆單于興兵強索昭君,滿朝文臣武將無一良策。昭君為保江山社稷挺身和番已以刀兵??蓢@“自古紅顏多薄命”,一出“妻嫁人,夫主婚”的慘劇讓人悲嘆。在《漢宮秋》第三折,當昭君出塞和親北上到達黑龍江番漢接壤的地方時,便在祭酒南方、告辭漢家后跳江自絕,體現(xiàn)了昭君形象的士人本質(zhì),展現(xiàn)了其忠于漢朝的民族氣節(jié)和維護民族尊嚴的高尚藝術形象。
2.具有俠義精神的香君形象?!短一ㄉ取分械睦钕憔莻€有骨氣、懂忠義,有自己政治看法的風塵奇女子。當侯方域被迫害,背井離鄉(xiāng)逃離阮大鋮的追殺時,李香君意識到了時勢的兇險,看到忠義之士慘遭陷害,感到正道無路的內(nèi)心悲痛。在《拒媒》一折中,借卞玉京的言語,說出了李香君的內(nèi)心決定:“香君自侯郎去后,立志守節(jié),不肯下樓,豈有嫁人之理。”從中可看到李香君對侯方域的貞節(jié)愛情和對政治局勢的悲憤,不愿意下樓這可能是一種消沉的方式,但體現(xiàn)了身為一個青樓女子的忠節(jié)義氣。在《罵宴》一折中,香君的俠肝義膽表現(xiàn)十分透徹。她罵阮大鋮阿諛奉承馬士英就好像“趙文華陪著嚴嵩,抹粉臉席前趨奉”,再通過一首“玉交枝”唱出了阮大鋮的丑惡面貌,他是閹黨,奉承權(quán)貴,毫無人性,被萬人責罵。李香君果敢地將二人的骯臟丑陋暴露在大眾面前,這是非常勇敢的表現(xiàn)!一個懂得人生俠義的香君形象就凸顯出來,她雖然人在風塵,卻有著如荷花般的高貴品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二、紅顏二君形象的對照分析
王昭君和李香君,一個是身為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傾國傾城的明妃,一個是“秦淮八艷”之一的色藝雙全的歌妓,雖然身份天差地別,但都是性格杰出的女性,都是對愛情可望而不可求得的可憐人。她們身上都有令人可敬的精神品質(zhì),深明大義、機智而果斷,深諳當下的政治局面;能識破奸臣之計,公私分明。試想明了權(quán)貴誤國的結(jié)局,卻無力回天,心中萬般無奈的滋味百轉(zhuǎn)千回,那愁情的自白、決然的姿態(tài)都透露著“巾幗不讓須眉”的才情。與香君不同,王昭君乃是長于皇宮中堂堂皇妃,猶如公眾人物那般一舉一動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監(jiān)視與猜忌,她無法做到像香君那般瀟灑自如地當面痛斥奸臣,只能如閨怨般的孤影自憐,抒發(fā)內(nèi)心的獨白。而香君一介民女,秦淮河的藝女出身,乃“秦淮河八艷之首”,造就了她如同有血有肉的江湖之士那般疾惡如仇、敢愛敢恨的性格。這樣政治上的旗幟鮮明的愛恨與愛情上的??菔癄€之情交織在一起,讓香君成為戲曲歷史上的典型的進步女性??咨腥喂P下的《桃花扇》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團圓的戲碼,因此無論是劇本還是人物都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咨腥卧?jīng)評價自己筆下的香君:“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貞待字,碎者淋漓,不肯柔于權(quán)奸者也?!边@是像王昭君那樣在深宮中的女子所艷羨不來的。據(jù)《漢書·匈奴傳》載錄:竟寧元年,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請求和親,元帝以后良家女王嬙妻之。昭君入匈奴被封為寧胡闕氏,生一男二女。昭君為和親而出塞是重大歷史事件,對于增強民族團結(jié)和融合都有著非凡的意義。多數(shù)學者認為馬致遠有拿香草美人比興的趨勢,借王嬙這杯酒澆灼自己心中的塊壘。但不管怎樣的滄海桑田,千百年來,世人為昭君的深明大義之舉是贊賞有加的。在馬致遠筆下,她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進一步升華。
三、形象塑造與興亡之思
借男女愛情悲劇,表達國破家亡的哀思,這不僅在《桃花扇》中有體現(xiàn),在《漢宮秋》等歷史劇中也有所表現(xiàn)。國難當頭,國家利益至上,怎可徇一己之私或被兒女情長所耽誤?漢元帝不得不送昭君和番;侯李二人不得不選擇看破紅塵。這樣悲情的人物設定與作者自身所處時代也是有直接關系的。在經(jīng)歷南宋入元的動亂時期,馬致遠目睹過民族歧視和民族矛盾,加上馬上得天下的元代統(tǒng)治者重武輕文,所以這時期的文人地位較為落寞,無地施展他們九天攬月的鴻鵠抱負。馬致遠曾熱衷于功名的考取,卻仕途無望。因此他借昭君這個人物形象的坎坷命運抒發(fā)當時士人們世事動蕩、榮辱一瞬、懷才不遇的無奈之情。相較之下,這樣的《漢宮秋》少了些許正面的矛盾交鋒和緊鑼密鼓式的情節(jié),更少了昭君與毛延壽的沖突對白。人們更多的是被人物所抒發(fā)的心理對白和這抒情之詩般的魅力所折服。即使無音樂伴奏也能給予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如在《梅花酒》一折中:“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鑾與返咸陽。返咸陽,過宮墻;過宮墻,繞回廊;繞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螀,泣寒螀,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蹦前闶蛊涓挥幸魳饭?jié)奏感的跳蕩句呈現(xiàn)于意境的創(chuàng)造,好似抒情詩中悲怨的自白。
據(jù)說孔尚任寫《桃花扇》,竟然用了近20年時間,在康熙三十八年才最終定稿。青少年時期的孔尚任,博采遺聞,曾經(jīng)深受敢于抨擊社會黑暗、很有民族骨氣的賈鳧西的影響;后來受推舉及康熙的賞識被破格提為國子監(jiān)博士,同文人志士一般希望施展宏圖抱負。但“冷府閉營”的工作不是他想要的,隨后參與治理黃河海口的工程,對治河官吏的貪贓腐化、營私舞弊倍感憎恨,也結(jié)識了很多明末遺臣,收集了不少南明故事,為《桃花扇》一書的撰寫進行了價值觀上和原始素材上的準備。孔尚任贊同復社文人創(chuàng)建廉明清正的政治理想和開展與奸邪權(quán)勢的英勇斗爭,這思想的表達主要通過男主人公侯方域來體現(xiàn)。劇中贊頌了許多他“阻奸”的政見和義舉,及試圖拯救國家危亡的斗爭行徑。在孔尚任看來,復社文人被值得肯定的一種進步的政治力量,這和作者的思想有一定的聯(lián)系。與《漢宮秋》相反,《桃花扇》中更多的是各方的矛盾沖突。無所畏懼的香君與阮的正面交鋒更是精彩。耿直的李香君和昭君不同,會抓住難得的機會數(shù)罵奸臣。《桃花扇》的戲劇沖突主要展現(xiàn)在三方面:一是復社文人與阮大鋮之間的過節(jié);二是侯、李與馬、阮等人之間的沖突;三是史公等忠臣與弘光群丑之間的沖突。強有力的故事情節(jié)波動展現(xiàn)了侯李的愛情悲劇,間接反映出國家悲劇和興亡之思。
華夏民族素有“家天下”的文化,《漢宮秋》和《桃花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家利益的重要性,通過個人的命運反映國家的興亡。面對國家岌岌可危的形勢,紅顏二君的果敢與機智是不容否認的,她們“一片芳心徒悲壯”的瀟灑成了世人可歌可泣的佳話,也體現(xiàn)了歷史劇的時代精神和不朽的藝術? ?魅力。
參考文獻
[1]于惠遙. 伶人的憂國情、忠義魂——淺談《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6).
[2]王世巍.《漢宮秋》昭君藝術形象的士人本質(zhì)——兼論王國維的悲劇品評觀[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