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賢
臨睡前,朋友圈里一則不起眼的文章吸引了我——《驚喜!我們的首枚“國”字頭獎牌》。
說它不起眼,是因為標題里甚至都沒寫上是誰或哪個集體獲得了獎牌,很容易被湮沒在朋友圈的如潮信息里,但我認定獲獎的一定是患有自閉癥的孩子,因為轉發(fā)這篇文章的是暖暖——一名自閉癥兒童康復學校的工作人員,也是一名自閉癥孩子的家長。
文中說,一場全國性的快樂體操比賽在面向正常孩子的專業(yè)比賽結束后,特別設置了一個增加環(huán)節(jié),為自閉癥的孩子單獨組織專場比賽。97名自閉癥孩子邁出了戰(zhàn)勝膽怯的艱難一步,他們和正常孩子一樣熱身,跳躍,奔跑,盡力拼搏,贏得信心。
一幅幅配圖展示的,是一只又一只的大手牽引、托舉著自閉癥孩子完成一個又一個動作。與其說這是一場比賽,不如說是孩子們在享受體育的快樂。
別開生面的鏡頭背后有多少莫可名狀的艱辛,大概只有這群孩子和他們的家長清楚,如今都凝結在了一枚枚由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頒發(fā)的金色獎牌里。
關于這群來自星星的孩子,我們并不了解。
暖暖的女兒是一名自閉癥患者。暖暖曾對我說,諸如邁進飛機艙門、跨上輪渡臺階這樣幾步之遙的舉足之勞,在她女兒看來都是一項頗有難度的行為。因為自閉癥患者的特殊心理癥結,女兒對狹小的區(qū)域、陌生的環(huán)境格外排斥,前進一步對她而言就是如臨大敵。
但是,女兒擅長炒菜,油鹽醬醋調配得恰到好處,能獨自烹調出一桌子美味。女兒還擅長做手工,常常獨立完成有模有樣的精細活計。
成年后,女兒進入社區(qū)專門設立的崗位,做起了手工皂、手工賀卡等企業(yè)外包產品,甚至還接到了高科技產品的手工外包活計,每個月都能靠勞動掙到一筆工資。更關鍵的是,她在那里找到了自信,實現了自我價值。
那畫面很美——暖暖經常在朋友圈分享一家人在周邊城市旅游的照片。因為女兒的緣故,一家人不能坐飛機飛去遠方,但是在生活的城市周遭2公里車程的外出半徑里,他們同樣尋到了屬于自己的別有洞天。
經歷過挫折的人往往心態(tài)平和,善于接受缺憾。因為那些都不過是舊瘡疤上的一層老繭,看似粗糙,實則呵護了曾經的傷痛。
近期,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引發(fā)了網友的討論?!皢窝凼魇且环N怎樣的體驗?”一個自小單眼失明女孩的回答獲得了幾萬網友的點贊。
女孩9歲時因視網膜腫瘤細胞擴散,接受了右眼球摘除手術。她沒有自卑,十幾年來,一直用劉海遮住右眼窩,鼓勵自己一只眼睛也可以做得很好。
女孩曾說:“我覺得尊重還是要靠自己贏得的?!?/p>
她經過一個學期的術后療養(yǎng),沒有放棄學習,回到學校正常參加期末考試,拿到了全班第二名;學生時代,她像正常孩子一樣參加各種文娛活動,甚至戴著墨鏡參加跑步比賽;她考上重點大學,畢業(yè)后響應國家號召,去鄉(xiāng)村小學當支教老師,實現了為人師表、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理想……
女孩愛笑,喜歡旅行、攝影,然后分享到朋友圈。她說:“這些照片是一扇窗口,我希望向很多和我一樣的人展示自己的生活,一個完全沒有被挫折擊敗與困擾的生活?!?/p>
我的耳邊仿佛響起俄國詩人普希金的那首名作: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須要鎮(zhèn)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現在卻常是憂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面對不幸,安之若素;心存善念,守望未來。這就是自強自立的人生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