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江 徐高峰
2012年7月5日、2016年4月16日,新浪微博用戶Christina-chen0某發(fā)布微博,故意捏造不實信息對陳某進行人身攻擊并將不實消息進行擴散。2016年4月19日,陳某委托律師向北京某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發(fā)函,要求對新浪微博用戶Christi?na-chen0某立即采取刪除侵權微博,終止向侵權用戶提供微博服務等措施,并提供Christina-chen0某的真實身份信息。但北京某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未采取任何措施制止侵權行為。故陳某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1.被告北京某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原告名譽權的行為,立即對名為“Christi?na-chen0某”的微博用戶發(fā)布的侵權內容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措施,同時提供該用戶用于微博注冊的真實身份信息;2.被告向原告賠禮道歉,并將道歉內容在新浪微博網站上刊登30天,為原告消除影響、恢復名譽;3.被告賠償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1萬元;4.被告賠償原告律師服務費1萬元、公證費1000元;5.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被告未到庭,亦未提交答辯狀。
經審理查明,新浪微博系被告經營的互聯網自媒體平臺,原告在新浪微博注冊了一個微博賬號,微博昵稱為miss婆娘某。2012年7月5日,新浪微博用戶Christina-chen0某連續(xù)發(fā)布兩條針對某女性的微博,微博內容存在嘲諷、辱罵的言辭。同日,該用戶另發(fā)布數條針對某已婚女性的微博,微博內容亦存在嘲諷、辱罵的言辭。同年4月29日,原告委托江西某律師事務所向被告寄送一份《律師催告函》,要求被告刪除上述微博并提供Christi?na-chen0某的所有用戶信息。訴訟中查明,上述微博內容現已無法查看。
法院在審理該案后認為,公民有合法的言論自由,但不得利用互聯網捏造、歪曲事實,散布謠言,妨害社會管理秩序以及從事其他侵犯國家、社會、集體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的行為。公民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本案中,新浪微博用戶Christina-chen0某發(fā)布內容存在詆毀、侮辱言辭的微博并@原告的微博賬號,結合前后語境相關的數條微博,可以認定Christina-chen0某發(fā)布涉案微博的行為對造成原告陳某人格的詆毀、名譽的損害和社會評價的降低存在高度可能性,已構成侵權;被告作為新浪微博的經營者,對用戶在微博上發(fā)表的言論,應當具有審查義務,但該義務具有必要限度,即僅在被侵權人告知侵權事實后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否則構成侵權。因原告未舉證證明其已向被告告知了侵權事實,不能認定被告構成侵權,故原告主張被告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律師費、公證費,法院不予支持;此外,涉案微博現已無法查看,故原告主張被告對涉案微博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措施已無必要,法院亦不予支持。但被告應當向原告提供微博用戶Chris?tina-chen0某的真實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居民身份證號、聯系方式。據此,依法判決如下:
一、被告北京某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于本判決書生效之日起五日內向原告陳某提供微博用戶Chris?tina-chen0某的真實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居民身份證號、聯系方式;
二、駁回原告陳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點評】根據《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
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網絡服務提供者知道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原告起訴網絡服務提供者,網絡服務提供者以涉嫌侵權的信息系網絡用戶發(fā)布為由抗辯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原告的請求及案件的具體情況,責令網絡服務提供者向人民法院提供能夠確定涉嫌侵權的網絡用戶的姓名(名稱)、聯系方式、網絡地址等信息。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由此可見,法院對該案依法作出上述判決是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