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芙
王雱,字元澤,北宋宰相王安石的兒子,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道家學者。他幼年聰敏善辯,其一生著有《論語解》《老子訓傳》等數(shù)十卷,與他的兩個叔叔王安禮、王安國并稱為北宋時期的“臨川三王”。
在王雱幼時,有一個客人送給他家一頭獐子和一頭鹿,并將那兩只動物放到一起關在籠子中。客人因早聽說王安石的兒子很聰明,所以,他打算考一考這個年幼的孩子。于是,客人問王雱:“孩子,你看哪只是獐子,哪只是鹿呀?”王雱從來沒見過如此稀罕的動物,更談不上什么認識。他左瞧瞧,右看看,觀察了好一陣,還是不得而知。王雱心想:到家的“路”不只一條,死記硬背的人,腦袋就像不會動的木頭。現(xiàn)在這個長輩要難我,我哪見過這兩個古怪的動物呢,反正不是這個就是那個吧。想到這兒,他突然靈機一動有了主意,巧妙地答道:“我知道了,獐子旁邊的那只是鹿,鹿旁邊的那只是獐子。”客人聽了,大為贊嘆:“果然名不虛傳??!”
“非此即彼”即不被所謂的標準答案所綁架。由此可見,有時候“標準”答案反而會出錯,不如立異標新地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