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沁珂
11月11日,遼寧省大連市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獐子島公司)發(fā)布公告,稱扇貝“大規(guī)模自然死亡”,平均畝產(chǎn)約3.5公斤,畝產(chǎn)水平僅為前十個月平均畝產(chǎn)的八分之一。“獐子島扇貝的故事”第三季隨即開始。在此之前,獐子島公司曾分別于2014和2017年出現(xiàn)“扇貝跑了”和“扇貝餓死了”事件。
5年時間,獐子島的扇貝已發(fā)生了三次“跑路”事件。獐子島也因“扇貝跑了”在網(wǎng)絡上“走紅”。
“扇貝死亡”事件讓上市公司獐子島再度處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島、公司、島民
獐子島鎮(zhèn),隸屬于大連市長海縣,由13個島嶼及11處礁石構成。在獐子島這個面積不到9平方公里的島上曾經(jīng)居住著2萬多島民。
自古以來,漁業(yè)就是這個島的支柱產(chǎn)業(yè)。1983年,獐子漁工商聯(lián)合公司成立,后更名為大連獐子島漁業(yè)總公司。1998年改組為集團有限公司,2006年,獐子島登陸深交所。
今年31歲的高北與他的父親高航、哥哥以及家里所有親戚一樣,都曾在獐子島公司工作。事實上,幾乎每個獐子島的家庭都或多或少有人在獐子島公司工作。島、公司、島民緊緊捆綁在一起。
在高航看來,現(xiàn)在的獐子島與30年前比并沒有太大變化。島中心的沙包子街兩側,鎮(zhèn)政府小樓,獐子島影劇院、農(nóng)貿(mào)市場都保留著當年的樣子。
高航在船上工作了一輩子。捕魚20多年,捕撈扇貝近10年。
1973年底,他參加工作后的第一項工作是在東獐子島漁港修壩?!爱敃r就用土辦法劈山筑壩,附近只有獐子島有實力修建這樣的漁港?!敝钡浇裉?,耗時十余年建成的東獐子漁港仍是獐子島最重要的港口之一,漁港的一側,坐落著世界領先的貝類加工生產(chǎn)基地。
修了幾年壩之后,高航正式開始出海打魚,“40年前,獐子島附近的魚很多,乘小船出海一網(wǎng)都能撈起一萬多斤?!?/p>
據(jù)《獐子島鎮(zhèn)志》記載,上世紀70年代,公社創(chuàng)造出了單船捕撈和總捕撈量的全國紀錄,被《人民日報》稱為“海上大寨”。
獐子島的自然資源讓高航感到格外驕傲。這片海域地處黃海與渤海交匯海域,屬于寒熱交界地帶。這片海域平均水深達35米,屬深水島類型;平均水溫11攝氏度,海流湍急,鹽度適中,適合包括蝦夷扇貝在內的多種海珍生長。此外,該區(qū)域距黃海冷水圈較近,海水自凈能力強,再加上獐子島幾乎沒有農(nóng)業(yè)和工業(yè),海洋污染少。
豐富的漁業(yè)資源讓獐子島積累了大量財富。據(jù)《獐子島鎮(zhèn)志》記載,1980年,獐子島捕魚業(yè)的經(jīng)濟收入已達到1736萬元,其中純收益超過900萬元。到2000年,獐子島鎮(zhèn)總收入6.79億元,純收益2.1億元,人均收入超過一萬元。而當年全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收入為6208元,農(nóng)村人均收入2229元。
高航表示,30多年前有個口號是“學煙漁,趕獐子島”。獐子島的富裕讓獐子島人格外自豪,“我們去上海的公共浴室洗澡的時候,說是大連獐子島的,人家都高看一眼?!彼f。
“獐子島扇貝故事”
扇貝養(yǎng)殖,讓獐子島又火了一把。
上世紀80年代初,獐子島從日本北海道引進了蝦夷扇貝,1988年開始實施底播養(yǎng)殖,由于獐子島的地理位置和周邊海域獨特的環(huán)境,蝦夷扇貝的養(yǎng)殖在這里發(fā)展迅速。
60多歲的居民楊天回憶,上世紀90年代,也就是獐子島漁業(yè)集團剛成立的時候,水下的扇貝數(shù)量非常多,多到潛水員下水之后只要站在原地,扒拉身邊的扇貝就可以了,幾乎不需要走動。碰到扇貝聚集地,一個潛水員一天可以撿拾2-3噸的扇貝。
“以前大家都搶著進獐子島公司,待遇好。”今年66歲的個體漁民李國對記者表示。李國的兒子女兒也都曾是獐子島公司的員工。
上世紀80年代,獐子島建成了學校、醫(yī)院、影劇院等一系列配套設施。義務教育、免費醫(yī)療成為當?shù)鼐用竦幕靖@?/p>
獐子島本地居民還享有公司股份分紅和生活補貼。村民們介紹,凡是有獐子島鎮(zhèn)戶口的,包括小孩,獐子島每年都會發(fā)2000元的生活補貼,60-70歲有3000元,70歲以上的有4000元。
2014年開始,隨著“獐子島扇貝故事”的出現(xiàn),公司經(jīng)營狀況陷入困境。2014年,公司宣稱因受北黃海冷水團異常等因素影響,其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萬畝即將進入收獲期的蝦夷扇貝絕收。2017年又稱,因海洋災害導致餌料短缺,造成扇貝餓死。
據(jù)獐子島公司財報披露,受2014年和2017年兩次扇貝異常事件影響,獐子島公司業(yè)績受到嚴重影響。2014-2017年間,獐子島公司僅在2016年實現(xiàn)盈利7959萬元,其他年份累計虧損超過20億元。
隨著公司負債的增加,到去年為止,給島民的分紅和補助已全部停止。
“海底下已經(jīng)基本沒有扇貝了”
扇貝大批死亡的原因還在調查中,但是扇貝少了確是事實。
現(xiàn)年40歲的王冰稱,他在十年前都是潛水人工捕撈扇貝,一瓶氣的時間,也就是20多分鐘,可以撿150公斤左右的扇貝?,F(xiàn)在一瓶氣只能撿40公斤左右,不好的時候也就20公斤。“比以前累?!?/p>
2011年,高北進入獐子島公司,在采捕船上分揀捕撈上來的蝦夷扇貝。他說,當時每艘船上需要配上10個人才能及時完成工作。隨著水下扇貝數(shù)量的減少,2016年時,每條船上配7個人就夠了。
隨著數(shù)量的減少,蝦夷扇貝在獐子島產(chǎn)業(yè)布局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斷下降。2017年“扇貝餓死了”事件后,獐子島公司表示,遭遇海洋牧場災害后,獐子島擬大幅減少底播蝦夷扇貝的養(yǎng)殖規(guī)模,由此前的234萬畝壓縮至60萬畝左右。
獐子島2019年半年報顯示,蝦夷扇貝在公司營收中的占比已經(jīng)低于10%,去年同期,這一比例還是15%。海參、鮑魚、海螺被視作獐子島新的業(yè)績增長點。
“海上大寨”不復榮光
海珍數(shù)量的減少,同樣意味著工作和收入的減少。王冰表示,考慮到獐子島的物價水平,他的工資除維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之外所剩無幾?!安粧赍X,年輕人都出去了。”
“工資不高,職工走的多,來的少。這幾年招工,本地人都不愿意去,都是招外地的。”一位仍在獐子島公司工作的職工表示,十幾年來,工資并沒有太大變化但是獐子島的物價卻在持續(xù)上漲。
李國說,上世紀90年代初,為了增加收入,他選擇離開獐子島公司,和幾個朋友合作捕魚。隨著年紀增長,他在2012年回到了家鄉(xiāng)獐子島,自己買了一艘小木船?!疤鞖夂玫臅r候就出去打打魚,好的時候一船能賣一千多塊錢?!彼f,“不過這兩年感覺獐子島的魚也少了。”
“感覺一上市就不好了?!痹阝訊u經(jīng)營著一家海產(chǎn)品店的石晶說。在她看來,獐子島公司辜負了獐子島賜予島民們的環(huán)境和資源。
不過,“獐子島扇貝的故事”也給她帶來了一些好處。隨著獐子島公司在網(wǎng)絡上的“走紅”,來獐子島旅游,買海參和扇貝的人也多了。
同樣受益于扇貝故事的還有王彭,除了釣海螺,他還做起了民宿。“但是游客還是少,每年真正旺季就7月底開始的1個多月?!?/p>
與一輩子都生活在獐子島的楊天和李國一口一個 “我們獐子島”不同,30出頭的王彭已經(jīng)計劃著離開獐子島,“等海螺撈完了,我可能會離開獐子島?!?/p>
摘自《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