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宛詩平
“我們都是中國人,個個都是好娃娃,從小愛黨愛祖國……”“你拍一,我拍一,初心使命要牢記;你拍二,我拍二,中國特色新時代……”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浙江省寧波市的“童謠阿婆”傳唱團帶領小朋友們傳唱自編的紅色童謠。
一首首紅色童謠在小朋友心中播下了童心向黨的種子,也唱響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曲。
童謠,不僅能給孩子們營造美好的童年回憶,還能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動的旋律之中。曾記否,幼稚的童聲中,一曲曲“紅色童謠”給我們描繪了一組美好的未來。寧波等地將紅色教育融入童謠之中,幫助孩子們從小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讓孩子們成為有根之人,可謂抓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革命理想信念教育的關鍵。
曾幾何時,一些不健康的歌謠在校園里流傳。比如,有人把唐代詩人李白的古詩《望廬山瀑布》改成:日照香爐烤鴨店,雞鴨魚肉在眼前,口水流得三千尺,一摸口袋沒帶錢。還有其他不健康的唱詞如“讀書苦讀書累,讀書還要交學費,不如加入黑社會,有的吃,有的睡……”“書包最重的人是我,作業(yè)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還是我……”等等。這些“灰色”歌謠,很容易誤導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嚴重影響了學生健康成長。
思想陣地如果不被正確的、有益的東西占領,就會被錯誤的、有害的東西占領。用創(chuàng)作新“紅色童謠”的方式抵制社會上的庸俗、不健康歌謠,這種做法很好。愿更多地方能夠借鑒寧波經(jīng)驗,以“紅色童謠”為德育工作的載體,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培養(yǎng)健康的思想意識和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讓“紅色童謠”越唱越響,真正成為愛國好聲音,用紅色文化引導孩子們成長成才。?
政府“過緊日子”,是為了讓百姓“過好日子”。
2019年,江蘇省啟東市壓減非剛性、非急需、低效無效支出,節(jié)省的資金用于保障基本民生等重點支出。上半年,財政用于民生支出達58億元,占一般公共財政支出的76%。
新疆石河子市沈峰認為,一個地方和一個家庭一樣,只有勤儉節(jié)約,用好每一分錢,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才能過上好日子。啟東市政府過“緊日子”換來的是百姓滿滿的獲得感。
送錢、送物,不能忽略“送健康”。
在基層調(diào)研中,曾聽到這樣的打油詩:鄉(xiāng)村振興好是好,就怕有病干不了;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場大病全泡湯!
河北省唐山市許貴元認為,一些農(nóng)村和貧困地區(qū),由于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差,缺醫(yī)少藥現(xiàn)象程度不同存在,群眾“看病貴”和“看病難”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緩解,這無疑是脫貧攻堅戰(zhàn)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必須引起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且慢吐槽“花生剝殼禁止露天作業(yè)”。
今年,河南省要求花生剝殼加工必須在室內(nèi)進行,禁止露天作業(yè),被部分輿論認為是 “一刀切”、矯枉過正的治理空氣污染的舉措。但從花生剝殼作業(yè)的實際狀況來看,“花生剝殼禁止露天作業(yè)”未必是矯枉過正。
山東省蒙陰縣張立美認為,既然花生剝殼露天作業(yè)存在嚴重的粉塵污染、噪音污染,影響到了周邊群眾的日常生活,損害到了周邊群眾的合法權益,治理花生剝殼污染已經(jīng)成為農(nóng)村地區(qū)的一種剛性需求,那么政府職能部門就必須進行治理,不能聽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