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岳陽樓記》的憂樂邏輯

      2019-12-15 05:36:16付開鏡
      華夏文化 2019年1期
      關鍵詞:岳陽樓記士人范仲淹

      □付開鏡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語,對儒家修齊治平價值觀的發(fā)展,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但是,《岳陽樓記》只是就憂樂的時間先后順序進行了簡潔的論述,卻沒有具體討論與之相關的五個問題,即為何憂,為何樂;誰當憂,誰當樂;憂什么,樂什么;當先憂,當先樂;誰會憂,誰會樂。事實上,范仲淹雖然只是論述了儒家士人憂樂觀的先后關系,卻直擊了社會面臨的重大弊端,以點帶面,從而突出了其思想的高大性。唯其如此,才使得儒家的憂樂觀有了界碑式的發(fā)展。不過,從能夠深刻理解范仲淹憂樂觀的角度出發(fā),我們還須全面洞察《岳陽樓記》如上所述的五個問題:

      一、為何憂,為何樂?

      這是憂樂的原因問題,也是憂樂的根源問題。

      在《岳陽樓記》中,范仲淹針對憂樂,沒有提出“為什么”的問題,而只是提出了“怎么辦”的問題。事實上,因為行文需要,范仲淹省略了對“為什么”的回答。因為在他看來,先憂后樂是士人的擔當,沒有必要進行解釋和說明。

      對國家前途的憂與樂,自周公開始探索,到孔子與孟子時,就形成了系統(tǒng)的理論。無論孔子還是孟子,都認為四民社會中,作為領導和管理社會的士人階層,理當承擔起先天下之憂而憂的重任。這就是作為士人,要為天下人負責,要成為天下共患難的拯救者,謀幸福的帶路人,讓天下人得到幸福與快樂。士人有義務讓天下人先樂,在天下人都有樂之后,他方才有樂。否則,他的樂就不屬于大樂,而只能屬于個人的小樂。范仲淹并沒有否定人生之樂的重要性。即便后天下之樂,也要有樂。這才是人生的真諦。不要以為儒家士人無樂,而是樂在他人之后。儒家的終極目標,也在于樂,即憂的終極在于樂。如果沒有樂的終極目標,儒家就失去了社會回應的價值。

      因此,面對大好河山,面對滕子京良吏式的治理,范仲淹睹物思情,聯(lián)想起自己的理想抱負,才重申了憂以天下樂以天下的儒家憂樂觀。也就是說,先憂后樂,是本分,不言自明。

      二、誰當憂,誰當樂?

      這是憂樂的主體問題,也提出了社會的擔當問題。

      顯然,在范仲淹眼中,憂樂的主體是士人。而先天下之憂而憂是士人的擔當,是士人的義務,是士人的職責。問題由此而生:天下這么多人,為何只有士人才是憂的主體?

      首先要問:皇帝干什么去了?皇帝不是更應該憂在人先、樂在人后嗎?可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只是提出了士人的擔當,認為士人應該如何如何,卻閉口不言皇帝應該如何如何。好像天下是士人的天下,而非皇帝的天下。

      事實上,范仲淹對皇帝的看法保有儒家固有的傳統(tǒng)。這就是說,皇帝只是國家最高的行政長官,但卻不是社會公理——道的主宰人。道主宰在誰的手中?當然主宰于士人的手中和心中。從漢朝開始,道便真正為士人所主宰?!扒貫闊o道”,成為漢朝士人的強有力的武器,從而通過對秦無道的批判,漢朝的士人開始掌握了道的主宰權。當然,皇帝如果有憂患意識,他就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如果皇帝不具備憂患意識,士人有職責對其進行教育,即勸諫,讓他具備憂患意識。也就是說,士人有義務有權利批評皇帝的缺點和錯誤。

      不過,從歷史上看,皇帝能夠具有憂患意識者不多,但是,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并不可怕,因為還有士人,士人足可能通過從政和勸諫,阻止或減少皇帝的惡行。事實上,范仲淹在此文中對皇帝還是存在嚴厲的批評的。只是他不愿意點破。

      其次,千千萬萬的百姓做什么呢?

      對于百姓,范仲淹也沒有后代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觀念。他沒有提出老百姓應該干什么,應該以何為先,以何為后。其實,范仲淹在此文中也是遵守了儒家對普通民眾的觀念。按照儒家的觀點,天下之人分為士、農(nóng)、工、商四民階層。四個階層的分工,是職業(yè)的分工,而非社會地位的卑賤與高貴的分工。士在四民中,屬于社會管理者;其他三個階層,屬于物質(zhì)財富創(chuàng)造者。因此,士理當考慮國家長遠發(fā)展的問題,即要具有憂患意識。而其他三民,只負責社會財富的創(chuàng)造。百姓只要能夠享受到來自于政府好政策帶來的豐衣足食,就可以了,就可以快快樂樂了。

      顯然,范仲淹并未給予君主主動憂的責任,也未給予普通民眾任何的憂患義務,只給予他們以享樂的權利。這說明范仲淹依然停留在儒家精英治國的思想中。

      三、憂什么,樂什么?

      這是憂樂的客體問題,也是憂樂的屬性問題。

      憂患意識,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憂患意識,本質(zhì)上是對現(xiàn)實進行深刻反思,對未來進行預測,其本質(zhì)是對長遠利益和發(fā)展趨勢的考慮和警戒。

      當然憂與樂的內(nèi)容,范仲淹也未論之。事實上,這也是十分清楚的。因為儒家所憂,是國家之憂,是民族之憂。憂國家什么?憂民族什么?按照地理區(qū)域劃分,有內(nèi)外之分,即內(nèi)憂外患。

      在內(nèi),即國家內(nèi)部的政治與經(jīng)濟,社會與民眾,具體一點,內(nèi)部在于天下治理狀況,包括官員選拔、人民負擔等。儒家重視物質(zhì)生產(chǎn),認為普通民眾衣食足而知禮節(jié)。在外,即來自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入侵,具體一點,外部在于敵國對于北宋政權虎視眈眈,而北宋的君臣,卻未予重視,北方和西北,均為外敵占據(jù),國家領土尚未得到完全的統(tǒng)一。如何不憂?

      憂國家憂人民,憂自己否?也有個人之憂。但個人之憂在國家面前能算得了什么?以天下之憂為憂,以天下之樂為樂,才是大憂大樂。范仲淹在此充分展現(xiàn)了儒家思想所具備的憂樂屬性。

      四、當先憂,當先樂?

      這是憂樂的時間順序問題,也是歷史盛衰的邏輯順序問題。

      這在《岳陽樓記》中有簡約的論述。事實上,憂與樂也有先后之分。

      其一是先憂與后憂。國家大憂而非個人小憂,便不排除個人之憂。處江湖之遠存在個人之憂,但是個人之憂相對于國家和民族之憂,微不足道。漢唐盛世是榜樣。

      其二是先樂與后樂。作為士人,如果廣大民眾無樂,自己卻有樂,這非真正之樂?;蛘哒f只算是自己的小樂。只有普天之下人民和樂,自己再樂,方是真正之樂。盡管有先樂和后樂的區(qū)別,但終極目標,都要有樂。這也是人生的終極意義。顯然,沒有樂,人生何來終極的意義呢?由此可見,范氏盡管憂在人先,樂在人后,但是,卻依然認為人生的幸福,還是要有樂的存在。

      其三是先憂后樂。樂當建立在先憂之上。如果無憂,樂只是及時的享樂,不可持久,只會樂極生悲。

      先后是時間上的邏輯關系,也是歷史變化的邏輯關系。憂樂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無憂,不可能出現(xiàn)樂。即使出現(xiàn)樂,也不可持久。無樂,憂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先憂方可去憂,先樂必生后憂,樂必須建立在憂的基礎之上。天下的樂沒有自生的,沒有憂之樂不可能持久。對于統(tǒng)治者而言,只顧自己的小樂,可能鑄成大錯。孟子認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民眾的樂,才是士人的樂。因此,需要把樂建立在兩大根基之上:一是建立在為國家和人民之憂上,二是建立在國家和人民之樂上。

      五、誰會憂,誰會樂?

      這是全社會士人對憂樂的價值選擇問題,也是范仲淹呼吁的社會問題。但是,明不明白憂樂的關系和本質(zhì)問題是一回事,而能否身體力行則是另一回事。

      范仲淹的憂樂觀,成為儒家愛國觀念發(fā)展的界碑。范仲淹有其個人的憂患,但是他不把個人的得失放在首要地位。在他看來,國家的憂患最為重要。對于個人而言,憂樂是人生的需要,是成為一個君子的必備條件。對于民族而言,憂樂是民族精神建設的需要。對于國家而言,憂樂是國家政治安定、實力強大的需要。范仲淹清楚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同時代的士人們也不會不明白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墒?,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等于身體力行。宋朝大力推行科舉制度,士人前途一片光明,讀書風氣濃厚。當時,有“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之說。有人熱愛讀書,積極追求出仕,為朝廷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但是,有幾人能真正關心國家、關心民族?

      在范仲淹所處時代,北宋的內(nèi)憂外患,已相當嚴重。就內(nèi)來說,冗官、冗兵、冗費即“三冗”問題,已成為國家政治的大患,造成了國家的積貧積弱。而來自北方和西北的異族政權,還不斷對北宋進行政治和軍事挑釁。北宋本來對中國是有限的統(tǒng)一,北方和西北大片原屬于漢代以來中原皇朝的領土,現(xiàn)在成了契丹人和黨項人的家園。為了緩和關系,北宋通過送歲幣的方式,來請求這兩個國家停止對北宋的侵略。政治形勢如此,而北宋的統(tǒng)治者,上自皇帝,下到政府要員,卻依然花天酒地,歌舞升平。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范仲淹就是面臨著這種政治環(huán)境。因此,在《岳陽樓記》的最后,他不禁長嘆:“微斯人,吾誰與歸?”前程漫漫,世路遙遙,知音何在,同道幾人?

      《岳陽樓記》的憂樂五問,實為解讀《岳陽樓記》的五個要點:為何憂,為何樂,是憂樂的源頭;誰當憂,誰當樂,是憂樂的人物主體;憂什么,樂什么,是憂樂的內(nèi)容客體;當先憂,當先樂,是憂樂的時間順序;誰會憂,誰會樂,是憂樂的價值選擇。這五個要點構成了范仲淹憂樂觀的邏輯順序。盡管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提出了憂先樂后的時間順序問題,沒有論述其他四個問題,但是,凡具有儒家家國情結者,都會明白范氏憂樂觀所體現(xiàn)的全面內(nèi)涵。這是今天我們理解范仲淹《岳陽樓記》簡約文意應當注意的問題。

      猜你喜歡
      岳陽樓記士人范仲淹
      黃發(fā)彬: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魏晉士人的“身名俱泰”論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7:10
      范仲淹詞的傳播與接受
      新聞傳播(2018年6期)2018-12-06 08:56:28
      論陶淵明對諸葛亮的接受——兼及士人仕隱之間的矛盾與彷徨
      竹林七賢:中國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學生天地(2017年19期)2017-11-06 01:45:11
      范仲淹苦讀軼事
      關于范仲淹的稱謂
      范仲淹《岳陽樓記》對清代越南使節(jié)岳陽樓詩文的影響
      長江學術(2015年1期)2015-02-27 07:11:07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
      连山| 宾川县| 聂拉木县| 庆元县| 绵竹市| 茂名市| 文登市| 比如县| 慈利县| 旬阳县| 南漳县| 桂东县| 叙永县| 营山县| 五大连池市| 沁源县| 滦南县| 延津县| 莱州市| 太康县| 固镇县| 错那县| 伊通| 兴国县| 玉林市| 阳谷县| 庐江县| 凤凰县| 开封县| 依兰县| 明光市| 剑川县| 金川县| 梅州市| 集贤县| 绥化市| 北票市| 运城市| 陵水| 黄骅市| 和林格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