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漫戈,楊曉慧
(西安文理學院 文學院,西安 710065)
楊曉慧,女,陜西西安人,文學博士,西安文理學院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唐宋文學研究。
田園和農民是中國文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明代話本小說描寫了形形色色的農民形象,他們具有獨特的文學及文化價值,對研究古代小說人物塑造、社會生活形態(tài)、思想文化觀念不可或缺。然而,學界研究話本小說的人物時,關注的是才子、佳人、商賈、僧道、豪俠等,很少涉及農民。本文從人物類型、生活境遇、人生理想三個方面,著重探討明代話本小說里中下層農民的形象,以引起對農民問題的重視。
明代話本小說的作者關注倫理道德,熱衷于道德訓誡,“藝術構思的視角、重心是故事”,“缺乏塑造典型性格的自覺意識”[1],基于這些特點,可從道德層面,將小說中的農民形象分為三類:反面形象、正面形象、中間形象。同類型的農民形象,又有男女之別。
小說中的反面農夫自私、貪財、惡毒,反面農婦輕浮放蕩。有時,作者出于偏見丑化農民形象,如“莊家婦,性情淫蕩”[2]262,窮人“一日不識羞,三日不忍餓”[3]181。這些看法,充滿著對農婦和窮人的歧視。
1.自私、貪財的農夫
自私、貪財是反面農民的典型特征?!缎咽篮阊浴肪?5描寫,徐家弟兄三人,老三病死,老大、老二自私自利,精于算計。老三家子女多且年幼,老大、老二怕拖累他們,于是分家。分家時,將“田產家私,都暗地配搭停當,只揀不好的留與侄子”[4]454,并對孤兒寡母的困難袖手旁觀?!队魇烂餮浴肪?2描寫,王小四種田折本,靠打短工為生。他的妻子容貌美麗,賈涉欲納其妻為妾,王小四以四十兩銀子把妻子賣給賈涉。王小四為了錢全然不念夫妻情分,不顧丈夫的尊嚴。
心術不正,道德敗壞?!队魇烂餮浴肪?描寫,梁尚賓的表弟魯學曾為拜見岳母到梁家借衣服,梁尚賓冒充魯學曾到顧家赴約。梁尚賓奸污了顧小姐,顧小姐得知被騙后上吊自盡,魯學曾因此事入獄受刑。梁尚賓對顧小姐之死,無絲毫愧疚、自責之意,對魯學曾被冤枉,心中竊喜。罪行暴露后,為了發(fā)泄對妻子田氏的不滿,梁尚賓誣陷妻子是同謀。
2.輕浮、放蕩的農婦
作者出于偏見,把輕浮、放蕩與農婦聯系起來?!冻蹩膛陌阁@奇》卷20描寫老孫的妻子不正派,她怕兒媳婦把自己的丑事告訴老孫,遂在老孫面前搬弄是非,導致兒媳婦被休?!冻蹩膛陌阁@奇》卷26描寫,杜氏容貌美麗,生性風流,嫌棄丈夫粗蠢,夫妻不和。杜氏到寺廟避雨,與小和尚偷情,被心生妒意的老和尚殺害。作者批評杜氏性情淫蕩,被殺咎由自取?!毒劳ㄑ浴肪?8描寫,蔣淑真為人輕浮,未嫁時與鄰居阿巧偷嘗禁果,不得已嫁給一個40多歲的農民,丈夫去世后,蔣淑真改嫁張二官。張二官出外經商,蔣淑真與朱秉中相好,張二官得知此事,殺死蔣淑真。作者認為蔣淑真不守婦道,罪有應得。
同為反面人物,農民與市民、僧侶、官吏、地主等相比,沒那么心狠手辣,喪心病狂。如《沈小官一鳥害七命》中箍桶匠張公盜竊殺人,《一文錢小隙造奇冤》中地主趙完打死莊客嫁禍他人,《兇徒失妻失財》中富農朱安國打死落水老婦,《白鏹動心交誼絕》中姚明殺害朋友,《青樓市探人蹤》中鄉(xiāng)宦楊某殺人滅口,《玉堂春落難尋夫》中皮氏謀害親夫,《西山觀設箓度亡魂》中吳氏與道士謀害兒子,《許察院感夢擒僧》中無塵和尚謀財害命。這種現象是對復雜人性簡單化、概念化的結果,作者認為,地主、富商財力雄厚,官吏擁有權勢,他們蔑視法律,肆無忌憚;市井無賴,道德約束薄弱,膽大妄為;市井女性,生活環(huán)境風氣開放,貞節(jié)觀念不強;僧侶受到清規(guī)戒律的壓抑,易于采取極端方式發(fā)泄情緒。
小說中的正面農民形象比反面人物更具多樣性,更為生動鮮明,其中,農夫忠厚、善良、孝順、明理,農婦仁慈、孝順、賢惠、節(jié)烈。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打破成見,塑造了一類獨特的農民形象。
1.別具一格的農夫
忠厚、善良是正面農民最鮮明的印記。《型世言》第25回描寫,朱玉家境貧寒,為人忠厚。發(fā)洪水時,自身難保,卻救助落水女子。女子無依無靠,自愿終身服侍朱玉。雖然,朱玉家貧無妻,但得知女子已訂婚,便拒絕她的請求,并主動幫她找尋夫家?!缎咽篮阊浴肪?描寫,秋先心地善良,經常幫助村里有困難者,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大家分享。果子成熟時,必送給左鄰右舍嘗鮮,剩余的才拿去賣錢為生。
孝順、通情達理也是正面農民的突出特點?!镀呤宋镅萘x》卷2描寫,子路的父母年紀大了,干不動農活,想搬到城里居住,又擔心進城后難以為生。子路為父母著想,租房子讓父母在城里生活,自己留在村里耕種,盡心贍養(yǎng)父母。《醒世恒言》卷9描寫,陳青和朱世遠,比鄰而居,趣味相投,在王三老的撮合下陳青之子與朱世遠的女兒訂婚。之后,陳青的兒子身患惡疾,朱世遠的妻子柳氏欲悔婚,為此常與丈夫吵鬧。陳青設身處地為朱家著想,主動找媒人到朱家退婚。
傳統(tǒng)上農民被認為愚昧無知、功利務實,情趣高雅、超凡脫俗與他們格格不入。作者突破傳統(tǒng),塑造了獨特的農民形象,他們既有農民的勤勞樸實,又有文人的高雅恬淡,他們外表是農民,內心是隱士。秋先酷愛栽花種果,他“祭花”“醫(yī)花”“葬花”“浴花”的行為高雅脫俗,富有深意?;▋汉牛锵扔镁?、茶澆奠,然后對花獨斟?;ㄖx,嘆息落淚,拂取落花,置于盤中觀賞,直至干枯才裝入凈甕。滿甕之日,再用酒、茶澆奠,然后將甕深埋長堤之下?;ò瓯挥甏蚵洌郧逅礈?,再放入湖中。花兒折損,凄然傷感,盡心救治。秋先種花不是為了謀生圖利,而是因為喜愛,花是他的親密朋友、精神寄托、生命支柱。《七十二朝人物演義》卷39描寫,愚公隱居在北山下,輕世傲物,自耕自食,別無所求。他家屋前有高山,屋后有大河,環(huán)境清幽,愚公在山水之間怡情養(yǎng)性。一日,屋前的大山讓他深感煩惱:“舉目之間不能遠望,覺得胸襟不快”[5]。于是,決定把山移至屋后。愚公不顧眾人嘲笑,每天去挖山石。愚公移山不是為了出行方便,而是為了欣賞遠處的美景。愚公的雅興和執(zhí)著,恰是隱逸情懷的體現?!镀呤宋镅萘x》卷30描寫,有莘之野,洛水之上生活著數十戶人家,他們耕種紡績度日,不圖榮華富貴。伊尹的父親樂于助人,自甘淡泊,受到全村人的尊敬。這個村子像世外桃源,村民如高人逸士。
2.道德化身的農婦
正面農婦形象有的感人至深,有的令人震驚,總體上看,出于教化的目的,她們成為道德的化身,缺乏鮮明個性。
仁慈、孝順、勤勞是農婦必備的美德?!缎咽篮阊浴肪?7描寫,一位窮鄉(xiāng)僻壤的孤苦老嫗收留了素不相識、奄奄一息的李承祖,對他精心救治照料。李承祖病愈辭行,老嫗拿出僅有的銀子給李承祖當路費?!冻蹩膛陌阁@奇》卷20中,老孫的兒媳老實勤謹,孝順體貼,侍奉翁姑極為盡心。
站在男性的立場,作者認為賢惠是女性最突出的優(yōu)點。受理學和時代的影響,作者視節(jié)烈為女性最高貴的品質?!缎褪姥浴返?3回描寫,勞氏勤勞、能干、賢惠,一日三餐,“好的與婆婆,次些的與丈夫,然后自吃”[6]409。丈夫掙不來錢,生活艱難,勞氏毫無怨言?!缎褪姥浴返?0回描寫,周氏19歲時丈夫去世,她甘愿守寡。周氏對公婆極為孝順,65歲時受到旌表。陳雉兒勤儉持家,“事公姑極是孝順,夫婿極是和睦”[6]131。婚后兩年,丈夫病逝,陳雉兒自縊殉夫,成為烈婦。作者對陳雉兒殉夫的行為極其欽佩。
刻畫人物形象時,作者意識到單一化、類型化傾向的缺陷,揭示人物性格的多樣性、復雜性,塑造了善惡、賢愚兼?zhèn)涞闹虚g人物。由此可見,明代話本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手法趨于成熟。
阮勝、孫氏父子、崔寧、周六是頗具代表性的中間人物:
《型世言》第33回的阮勝是個既忠厚勤勞又膽小木訥的人物。自家田少,為了生計,阮勝租種他人土地,早出晚歸,不辭辛苦。交租時,一些狡猾的租戶,在米里灑水、摻糠,同時,通過裝窮訴苦、故意拖延等方法占便宜。阮勝不愿弄虛作假,缺斤少兩;不敢做手腳,害怕地主看出破綻;更不會乞憐、拖欠租子。結果總是吃虧。因為忠厚和膽小,其他租戶排擠威脅他,地主也不體諒照顧他。為了還租他被迫賣地抵債,導致一貧如洗。為了補貼家用,妻子紡紗,阮勝買棉花、賣棉紗,但他不會討價還價,導致賠本。作者對阮勝的遭遇深表同情,對他的忠厚、誠實予以贊賞,但是,也批評他膽小怕事,靦腆木訥,平庸無能。
《初刻拍案驚奇》卷20的老孫是個勤勞本分、頭腦簡單、蠻橫粗暴的人,他的兒子孝順、糊涂、軟弱。老孫為了養(yǎng)家,辛勞耕作。其妻品行不端,她害怕兒媳婦揭短,便惡人先告狀,在老孫面前說兒媳婦壞話,老孫偏聽偏信,怪罪兒媳不孝,逼迫兒子休妻。老孫的兒子不辯是非,服從父親的命令而休妻。對于公婆的冤枉,丈夫的誤解,無助的兒媳哀求、哭訴、辯白、發(fā)誓,希望贏得親人的同情并證明自己的清白。面對可憐的妻子,老孫的兒子感到傷心、不忍,但他屈服于父母的淫威,忍痛把妻子休棄。
《醒世恒言》卷33的崔寧輕浮、熱心。崔寧到城里賣絲,途中遇到陳二姐,陳二姐“明眉皓齒,蓮臉生春,秋波送媚”[4]427,崔寧便主動與她搭訕,陳二姐提出兩人結伴而行,崔寧爽快答應她的請求。陳二姐丈夫被殺,鄰居懷疑陳二姐與崔寧是兇手,府尹聽信眾人的證詞,認定崔寧“奸騙人妻,謀財害命”[4]429,崔寧被斬首。崔寧的悲劇主要是府尹昏庸所致,但也與他的性格有關,如果崔寧老成持重,小心謹慎,或許能避免這場災難。
《石點頭》第6回的周六是個酒徒也是慈愛的父親。周六“做人沒撻熬,不曾立得品地”“闒冗不學好”[7]121“貪杯好飲”。糊涂懶惰的周六,對女兒極為疼愛,他凡事得過且過,但對女兒的終身大事卻不馬虎,女兒定親時,他一切遵守禮節(jié)去辦,男方送來聘禮,“分文不敢妄用,將來都置辦在女兒身上?!盵7]123
總體上看,農民形象不夠生動,不如市井人物鮮活,缺少秦鐘、蔣興哥、玉堂春、杜十娘之類典型人物。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三方面:其一,宋元話本小說的內容主要描寫市井的人生百態(tài),市民的悲歡離合,明代話本小說在題材范圍和人物類型方面,沿襲宋元話本,作者主要關注的是市井人物。其二,明代話本小說的作者為了“嘉惠里耳”[8],對市民形象細心揣摩,精心刻畫,使其栩栩如生。其三,塑造農民形象時,藝術手法簡單,作者主要采用概括敘述而缺少細節(jié)描寫,主要通過言行刻畫人物,缺少心理剖析、對比映襯、環(huán)境渲染等。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描寫農村和農民時,或富有詩情畫意,或充滿苦難悲傷,明代話本小說很少表現寧靜、閑適的農村生活,作者筆下的農民大多生活貧窮。作者不寫農民的閑適卻描寫農民的苦難,原因有三:其一,遵循寫實原則,真實反映農民生活現狀。明末,由于政治腐敗、自然災害、戰(zhàn)亂等導致農村經濟凋敝,農民失去土地,生活日益貧困;其二,作者深受儒家仁愛思想和歷代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影響,富有人道主義情懷,自覺地關心農民的疾苦;其三,適應讀者的認知。讀者心目中,農村荒僻,農民生活貧窮,如果作者著力渲染鄉(xiāng)村景色優(yōu)美、富有詩情畫意,農民生活閑適愜意,那么不理解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的讀者,就會質疑、反感小說的內容,認為這些是虛假的、編造的,與他們印象中的農村和農民大相徑庭。
真實反映農民生活的艱辛是中國文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詩經》、漢樂府、唐詩生動描寫了農民的貧困生活,對農民的艱辛充滿同情。明代話本小說也繼承了這一傳統(tǒng),從不同角度展現農民生活的貧窮和悲慘。
1.衣食粗劣、住房簡陋
農民日常享用的食物極為簡單,主食是稀飯,待客過節(jié)才有肉食,遇到變故和災荒,則無米下鍋,食不果腹。秋先每天都是粗茶淡飯;朱恩款待恩人施復時,殺雞表達感激之情;王小四的妻子招待賈涉時,沒有茶,以熟豆湯代茶;阮勝賣掉土地后,一家老小只能喝稀粥,甚至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由于干旱,王喜家揭不開鍋,眼巴巴盼望朝廷的救濟糧。農民衣著粗陋甚至衣不蔽體。王小四“戴一頂破頭巾,披一件舊白布衫”[3]181;長壽“滿身破碎,東綴西聯,針線參差”[7]122;阮勝的妻子勞氏十分能干,“紡得一手好紗,績得一手好麻,織得一手賽過絹的好布”[6]409,可是勞氏和丈夫穿著破衣爛衫,“女人一件千補百衲的布衫,一腰布裙、布褲。男人一件長到腰,袖子遮著肘褂子,一條掩膝短,或是一條單稍”[6]410。
農民的居住條件十分簡陋,房屋既小又破。阮勝“家里有間小小住屋”;王小四家“竹籬茅舍,甚是荒涼”[3]180;陳雉兒家只有“破屋一間”[6]131;周六家“只有茅屋三間,卻又并無墻壁,不過編些籬槿,涂些泥土”[7]121;子路與父母住在祖上留下的“數椽破屋”[5]9中;羊角哀的家“矮矮籬笆,圍著一間草屋”[3]63,柴門破窗殘缺不全。類似的描寫在書中隨處可見。
2.遭遇極為悲慘
即使缺衣少食的生活對農民而言也不安穩(wěn),他們隨時會因遇到各種不幸而陷入絕境。
有人淪為乞丐,有人成為奴仆?!妒c頭》第6回描寫,長壽被丈夫拋棄,無家可歸,她敲著三棒鼓,沿門叫唱蓮花落,換取殘羹剩飯。《醒世恒言》卷35描寫,阿寄的父母去世后,無錢殯殮,為了安葬父母,阿寄到徐家為仆;失去土地后,王小四與妻子欲到財主家為奴。
有人賣身救命,有人賣妻活命?!妒c頭》第1回描寫,米天祿欠朝廷錢糧無法償還,被差人押解到縣衙接受刑罰,女兒青姐賣身還錢救父。阮勝與母親相繼生病,生活無著。為了生存,阮勝忍辱讓妻子改嫁,妻子為了救丈夫和婆婆,忍痛改嫁。母子倆靠阮勝賣妻的八兩銀子茍延殘喘。
有人被迫殺身,有人被逼自殺?!队魇烂餮浴肪?3描寫,四川某鄉(xiāng)村的百姓以人充當祭品,祈求白虎神保佑。一位村民家境貧寒,為了籌措父親的安葬費及妹妹的嫁妝,情愿舍身充當祭品?!缎褪姥浴返?9回描寫,支佩德年近30,為了娶妻,借了鄒副使6兩銀子,3年后連本帶息要還8兩,支佩德沒錢還債,債主要求以他的妻子抵債,其妻欲投河自盡。
在真實反映農民的境況時,作者進一步揭示了造成農民生活貧困的種種原因。
1.賦稅徭役繁重
賦稅徭役對農民的殘害極為嚴重,是歷代農民致貧的主要根源?!毒劳ㄑ浴肪?描寫,王安石推行新法,名目繁多的新法增加了農民的負擔。在實施新法的過程中,地方官又肆意妄為。百姓苦不堪言,紛紛逃往深山躲避。新法導致一個一百多戶的村莊,只剩下八九戶。一位老人家里原有16口人,只有4人活下來?!缎褪姥浴返?回描寫,明初,“筑城鑿池,累累興師北伐,開河運米”[6]114,徭役使農民不堪重負。《醒世恒言》卷20描寫,徭役使富農變成窮人。張權祖上是富農,因為當糧長而敗家。為了應付各種差役,張家把房產陸續(xù)變賣。到張權的父親時,已是寸土不存,但糧長的差事仍在。為了逃避徭役,張權背井離鄉(xiāng)。
2.官吏巧取豪奪
賦稅徭役已經令農民喘不過氣,貪官污吏的敲骨吸髓更是讓農民的生活水深火熱?!缎咽篮阊浴肪?0描寫蘇州發(fā)生旱災,寸草不生。官府開義倉賑濟百姓,結果,災民所得甚少,大多數錢糧被吏胥貪污。官府發(fā)米煮粥救濟窮人,吏胥又把米侵占藏匿,一碗粥中只有幾粒米,更有甚者把糠秕木屑攪和在粥內,人吃了這種粥非病即死。蘇淞一帶征收的稅糧極重,更為可怕的是里正巧取豪奪,“銀子做準,扣到加二三;糧米做準,扣到加四五;又亂派出雜泛差徭,干折他銀子;巧立出加貼幫助,科斂他銅錢”[6]409。在賦稅和里正的殘害下,阮勝賣了賴以為生的兩畝田,租種別人的地,一年到頭,收獲微薄,生活難以為繼。里胥催繳錢糧,農民沒錢交,里胥就上門騷擾逼迫,“要他酒飯吃,肉也得買一斤,燒刀子也要打兩瓶請他。若在別家吃了來時,雞也拿他,只去準折,略一違拗,便頻差撥將來。”[6]114由于王喜沒錢請里胥喝酒,里胥便故意給王喜加派差事,讓他無暇照顧莊稼,致使王喜家歉收,生活無著。
3.天災更兼人禍
自然災害、苛捐雜稅、巧取豪奪同時向農民襲來,讓他們在死亡線上痛苦掙扎?!缎褪姥浴返?回描寫,王喜原先有田可耕、有屋可住、夫耕婦織、安居樂業(yè)。然而,在苛捐雜稅的盤剝下,王喜家的生活每況愈下,更為雪上加霜的是遭遇大旱,顆粒無收。賦稅與災荒使王喜家的生活日漸艱難,為了躲避徭役和里正的報復,王喜逃亡他鄉(xiāng)。作者充分揭露了民不聊生的根源:“該雨不雨,該晴不晴;或者風雹又壞了禾稼,蝗蟲吃苗麥”[6]113,連年災荒使百姓難以為生。然而,面對災荒,官員不想辦法賑濟災民,卻貪污救災財物中飽私囊,甚至不顧災民死活,橫征暴斂。里正營私舞弊,幫助富戶隱瞞財產,逃避救災義務,對瀕臨絕境的小民卻層層盤剝。天災加人禍,使百姓背井離鄉(xiāng)、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4.條件惡劣、不務正業(yè)
除天災和社會原因外,有些農民的貧窮是環(huán)境惡劣以及自己不上進導致的。周六居住在朦朧村,這里“地本荒涼,左邊去是水,右邊去也是水。若前若后,無非荊榛草澤,并無一片閑田,可以種麥種菜”。周六為人懶惰,即使“有搭空地,也未必肯去及時耕種”[7]121,除了懶惰之外,周六還貪杯嗜酒,“每日村醪濁酒,卻少不得”[7]122。由于掙得少、花得多,所以周六的生活十分拮據。
并不是所有的農民都愿意面朝黃土背朝天辛勞耕種,有些人不愿務農,不想當農民,他們通過讀書、經商、從軍、逞技等途徑,改變身份和命運。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影響深遠,有些農民不種地,專心讀書;有些農民望子成龍,讓兒子讀書應舉,這些人或如愿以償,或事與愿違。少數農家子弟憑借真才實學,功成名就。如陳青的獨生子陳多壽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家長指望他應試,登科及第,光耀門楣。陳多壽不負所望,及第為官。
多數人未能實現理想,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因自身過錯而斷送前途,《石點頭》第14回描寫,王善聞家世代種田,次子王仲先頭腦靈活,喜歡讀書。王善聞讓長子務農、次子讀書。王善聞希望兒子中進士為官,“改換門庭,榮親耀祖”[7]305。然而,王仲先在杭州求學時,不專心讀書,與潘章同性相戀,被先生逐退,躲避深山,瘋癲離世。其二因意外變故而放棄初衷,《型世言》第2回描寫,王世名資質聰明,讀書刻苦,其父王良期望他學業(yè)有成。王良被侄子打傷致死,王世名手刃仇人,為保全父親尸骨,他拒絕尸檢,自殺身亡?!队魇烂餮浴肪?描寫,羊角哀父母早喪,家境貧寒,他酷愛讀書,荒廢了農事。楚王招賢,滿腹經綸的羊角哀求見楚王,楚王對精通富國強兵之道的羊角哀極為賞識,拜他為中大夫。羊角哀為了報答左伯桃的恩情,自殺為其報仇。
務農不僅辛苦,而且收益甚微,農民渴望改變貧窮命運。明代中后期,工商業(yè)繁榮,經商之風盛行。受此影響,一些農民棄農經商,棄農經商者有的成為巨富,有的妻離子散。
農民棄農經商而發(fā)財,依靠的是聰明和好運?!敦澬勒`》第4回描寫,張??刻嫒朔排樯?,他“形貌雖則粗丑,為人卻自聰明乖巧”[9]。彭素芳逃婚時錯把張福當成陸二郎,她走投無路與張福結婚,婚后,他們來到北京。張福用一筆意外之財開設當鋪,經營得法,不到三年成為巨富。張福不滿足于經商發(fā)財,他用一千兩銀子,納了官職,徹底改變了卑微的身份。
更多棄農經商者致富的夢想破滅?!缎褪姥浴返?7回描寫,李良雨夫妻靠種田生活。李良雨不甘心“終日弄這些泥塊頭,納糧當差,怕水怕旱,也不得財主”[6]4,他不聽妻子與兄弟的勸阻,懷揣發(fā)財的夢想毅然離家,與同鄉(xiāng)結伴經商。然而,李良雨被同伴引誘混跡風月場,不僅把本錢花光了,還染上疾病,變成女人。作者通過這個荒誕不經的故事,對李良雨不安分守己,試圖改變命運的行為予以嘲弄。窮人想經商致富,富人也想經商發(fā)財,《警世通言》卷25描寫,桂富家原有百畝良田,豐衣足食。然而,桂富認為“農夫利薄,商販利厚”[10],遂將田產抵押了三百兩銀子到燕京販賣紗緞,結果折本。債主討債,桂富用土地、房屋、妻子抵債,自己做幫工掙錢還債。桂富想發(fā)財卻破產,作者批評他貪心不足,咎由自取。
有的農民既不務農,也不讀書、經商,而是投身行伍,這類人身強力壯、武藝高強、不安于現狀?!缎咽篮阊浴肪?描寫,勤自勵不喜歡讀書,好使槍弄棒,家道漸漸消乏。勤自勵的父母苦口婆心勸說兒子認真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父母的擔憂與不滿令勤自勵深感愧疚。恰逢邊境多事,朝廷招募士兵,勤自勵認為憑借自己的高超武藝,從軍能夠建功立業(yè),而守在家里務農,沒有出頭之日。于是,勤自勵瞞著父母投軍,他南征北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官至都指揮。作者稱贊從軍顯示了男兒本色,是立身揚名的正途。
古代,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對于農民來說,由于經濟和地位的限制,很難獲得理想婚姻。在婚姻關系中,農民備受歧視。如《型世言》第11回,謝芳卿與薄喻義私奔。錢花光后,無情寡義的薄喻義把謝芳卿賣到青樓。之后,謝芳卿遇到陸仲含,陸仲含為謝芳卿贖身并把她送回故鄉(xiāng)。朋友建議陸仲含納謝芳卿為妾,陸仲含義正辭嚴地予以拒絕,謝芳卿最終嫁給一個農民。在作者看來,謝芳卿是失節(jié)女子,她沒有資格與正人君子相配,只配嫁給沒有地位、沒有文化的農民。
作者對農民挑戰(zhàn)世俗觀念、追求幸福的行為表示贊同。《二刻拍案驚奇》卷2描寫,農家子周國能棋藝高超,名聲遠揚,與士大夫、王孫公子往來密切。隨著生活環(huán)境和經濟狀況的變化,周國能的性格和氣質發(fā)生改變,待人接物禮節(jié)嫻熟,言行舉止溫文爾雅。父母要為周國能娶妻,他說:“我家門戶低微,目下娶得妻來,不過是農家之女,村妝陋質不是我的對頭。”[2]436心高氣傲的周國能不甘于在鄉(xiāng)間過平凡的生活,看不上“村妝陋質”的農家女,要找一個讓自己稱心如意的妻子,他對自己的才能和未來充滿自信。周國能到遼國尋找機會實現理想,他打敗遼國第一棋手妙觀。妙觀年輕美貌,棋藝精湛,周國能對她一見鐘情。周國能以超群的棋藝贏得妙觀芳心,實現了娶一個與自己般配的“好女兒”的心愿。周國能不僅婚姻美滿,而且被封棋學博士,御前供奉。
作者贊同農民借助讀書、經商、從軍、逞技改變身份和命運,但對他們迷戀榮華富貴則予以嘲諷。《二刻拍案驚奇》卷19描寫,言寄兒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生來愚蠢,不識一字”[2]643。言寄兒在山邊拔草時,一個道人發(fā)現他有道骨,便點化他出家。言寄兒難以忍受清苦的出家生活,拒絕了道人的勸說,道人教他五字真言,希望他能領悟人生真諦。但是,言寄兒每晚念五字真言,享受榮華富貴的美夢。在夢中,華胥國國王黃榜招賢,言寄兒上萬言長策,成為著作郎,掌管天下文章。言寄兒騎著駿馬,在眾人的前呼后擁下赴任,儒生們對他畢恭畢敬,讓他備感榮耀。由于政績卓著,國王賜言寄兒錦衣冠帶一襲、黃蓋一頂。深受寵幸的言寄兒被封為駙馬都尉,尚范陽公主。玄菟、樂浪來犯,國王命言寄兒獻退兵之策。言寄兒派人到玄菟、樂浪講和,使者用大量金帛求和,兩國停止進犯。言寄兒因功受封黑甜鄉(xiāng)侯,加以九錫,位居群臣之首,富貴已極。正當言寄兒炙手可熱之際,遭到同僚彈劾,被削去封爵,失去公主,成為階下囚。從此,言寄兒噩夢不斷,悶悶不樂,抑郁成病。
綜上所述,明代話本小說中的農民形象,從道德層面可分為正面、反面、中間三種類型。小說中的農民生活貧困,境遇悲慘,作者從自然條件、社會因素、個人品質等方面揭示了造成農民貧困的根源。農民渴望通過讀書、經商、從軍等途徑改變身份和命運,這些愿望合理且有現實依據,但不切實際地幻想飛黃騰達,純屬癡心妄想。明代話本小說中的農民形象具有獨特的文學及文化價值,是研究古代小說藝術及社會狀況的重要文獻,值得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