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煥華
(新疆喀什地區(qū)實驗中學,新疆 喀什 844000)
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要求,不斷地更新觀念、不斷探索提高自身的學識和身心修養(yǎng),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從目標明確、良好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適當的教育方法等方面闡述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方式,同時也強調了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管理模式。
很多教師往往只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排名結果,而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尤其對于應用性較強的數學教學來說,如果只對學生傳輸一定的理論而不引導學生進行有益的實踐,往往會導致學生學習的枯燥乏味,認為數學內容和數學課程抽象、難懂、不貼近實際,最終導致學生無法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無法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在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很多數學教學方式也不夠科學,仍有部分教師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考慮學生的理解水平和接受能力,這就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fā)散性思維。還有的教師在教學中主角性太強,學生沒有發(fā)言權,只能一味地聽從教師的指揮,機械地完成教師安排的數學任務。課堂上基本就是聽和記,而課下常常是大量習題的訓練,這樣不利于新課程理念中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教育目標的實現。
在數學教學中,目標的要求和表述要簡潔明了,突出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并且表述要有質有量,有可操作性,可測試性,可比性。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和媒體,把內容進行必要的重組。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也就提高了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數學思維活動的展開,數學課堂上學生的主要活動是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教學活動,因此課堂上要多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和討論,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獨立思考、相互討論,并發(fā)表各自的意見。教師要利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和發(fā)展,進而不斷提高數學教學效果。同時還要運用探究式教學。教學中,在教師的主導下,堅持學生是探究的主體,引導學生對知識的發(fā)生、形成、發(fā)展全過程進行探究活動。讓學生學會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逐步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產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強烈愿望,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欲,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下,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探索未知領域,尋找客觀真理,成為發(fā)現者,要讓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這一探索過程,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使課堂充滿感染力,引導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投入情感轉變,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如在球的體積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將學生分為三組,要求第一組每人做半徑為20厘米的半球;第二組每人做半徑為20厘米高20厘米圓錐;第三組每人做半徑為20厘米高20厘米圓柱。每組出一人又組成許多小組,各小組分別將圓錐放入圓柱中,然后用半球裝滿土倒入圓柱中,學生們發(fā)現它們之間的關系,半球的體積等于圓柱與圓錐體積之差。引導學生思維開展,幫助學生自己建構知識。這都需要教師要善于在課始階段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情境,以提高學生的智力。
課堂上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器官綜合運用于學習。信息技術可以帶給學生更具體、更生動的知識內容,比如立體幾何與圓錐曲線,這兩部分內容通過多媒體教學肯定會使學生更具立體感,三維空間性會更強,另探究,幫助學生自己建構知識。教師要善于在課始階段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進入數學的殿堂,展開思維的翅膀,以提高學生的智力。外計算機的使用當然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與課堂教學的容量,也可以增加學生的直觀感受。引導學生
教師可以與學生談心的方法,可以用精心設計的診斷性題目,事先了解學生可能產生的錯誤想法,要運用延遲評價的原則,而誘導學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維框架。其思維框架包括結論、例證、推論等對于突破學生的數學思維障礙會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即待所有學生的觀點充分暴露后,再提出矛盾,以免暴露不完全,解決不徹底。有時也可以設置疑難,展開討論,疑難問題引人深思,選擇學生不易理解的概念,不能正確運用的知識或容易混淆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從錯誤中引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學生的印象就會特別深刻。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讓學生沒有恐懼感,盡情的發(fā)揮學生的想法。同時以最佳的狀態(tài)來接受新的知識。想要充分讓學生“標新立異”,就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鼓勵學生對學習的創(chuàng)新熱情。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傾聽每一個學生的見解,觀察每一個學生的表現,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問題,鼓勵學生敢于突破權威,敢于質疑。要注意把創(chuàng)新機會留給每一位學生,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互相臺作,鼓勵、喚醒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盡可能地化解、消除學生之間存在的對立、抵觸,以及不信任等不良情緒,把注意力轉移到共同學習上。
數學教育要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強調學生是發(fā)現者,讓學生感受和理解知識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通過自己的探索與發(fā)現得出結論、找到答案。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同時也要做好提高學生思想教育的管理,從而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