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遠
離開昆明,順著南北走向的國道234向北,中間穿過幾個長隧道后,轉(zhuǎn)入國道320(以前的滇緬公路),就到了大理。
大理,古代這里曾是南詔國和大理國的首都,云南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及文化中心。今日的大理,屬大理白族自治州,居民以白族為主。市區(qū)分成新、舊兩部分,比較新與現(xiàn)代化的區(qū)域叫做下關(guān),舊區(qū)是大理古城。
車子進入市區(qū)后,觸目所及,全是漂亮的白族房屋,灰瓦白墻,墻上繪著各種風(fēng)景和花卉圖案,十分賞心悅目。
導(dǎo)游小杜先帶我們?nèi)コ晕顼垼缓蟪舜味?、去崇圣寺?/p>
洱海是一個高山淡水湖,位于云南西部的蒼山(又稱點蒼山)東麓,海拔1974公尺,因為形狀有點像人的耳朵,所以叫做洱海。湖面北起洱源縣江尾鄉(xiāng),南至大理下關(guān),面積250多平方公里,是云南第二大湖。我們到了湖邊,直接上了一艘小船。航行在廣闊的湖上,真是天蒼蒼、水茫茫,讓人感到無限的舒暢。下船后,趕去著名的崇圣寺;武俠小說家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天龍寺,指的就是這里。崇圣寺位于大理城的西北,寺的東邊是洱海,西面靠著蒼山。這里曾經(jīng)是南詔國與大理國的皇家寺廟和政治中心,始建于南詔國時代,香火十分鼎盛;大理國時達到巔峰,曾有九個大理皇帝在此出家。最盛時,有三閣七樓九殿、佛像1萬多尊。
寺廟前方有三座高塔,呈三角形排列(大塔位于東,小塔南、北各一)。名叫千尋塔的大塔,建于公元9世紀的南詔時期,高69.13公尺,是一座16層方形空心磚塔,也是中國最高最大的偶數(shù)塔。中國佛塔一般都是奇數(shù)層,白族因為是女性為主的社會,以陰為主(即雙數(shù))。塔身直上直下,外觀頗似西安的大、小雁塔,莊嚴又秀氣。
建于大理國時期的南、北兩個小塔,各距大塔70公尺,是兩座八角形、高42.19 公尺的10層空心磚塔。公元1514年云南發(fā)生大地震,整座寺廟全倒,但三塔都沒有倒塌,僅塔身出現(xiàn)少許裂痕;但兩小塔稍微向大塔傾斜,形成一種很特別的景觀。三塔因背依蒼山,面臨洱海,景色非常漂亮。據(jù)說夕陽西下時,畫面更為壯觀,被列為是蒼洱勝景之一。離開崇圣寺,在往旅館的路上,經(jīng)過一個叫三月街的地方。街上人群熙熙攘攘,非常熱鬧。小杜說,這里是每年白族慶祝三月節(jié)的地方。所謂“千年趕一節(jié)(街),一街趕千年”指的就是這一帶。
大理古城坐落在蒼山腳下,距下關(guān)13公里,建于明洪武15年(138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古城曾經(jīng)多次遭到破壞,如今只剩下南城門雙鶴樓,可稱得上是真正的古跡。
如今古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旅游商業(yè)區(qū)。因為大理沒有重工業(yè),主要收入靠旅游,為了推廣觀光事業(yè),古城內(nèi)禁止汽車通行,游人可以漫步欣賞。穿過南城門的主街是復(fù)興路。沿街店鋪及攤販云集,賣的東西多是帶有民族色彩的服飾、銀器首飾、大理石工藝品、扎染等。此外還有許多吃食店及小攤子,似乎家家生意都不錯。
蝴蝶泉又名無底潭,位于蒼山腳下,距離洱海不遠。車子沿國道214走,約20分鐘就到了。蝴蝶泉因泉邊的一種合歡樹招引蝴蝶而得名。當然,蒼山一帶花草樹木繁茂也是一個原因。聽說每年農(nóng)歷3、4月間會有大批的蝴蝶前來聚會。
我們到達時,不知是時間不對,或是別的原因,在泉邊并沒有看到蝴蝶。后聽小杜說,近年來由于環(huán)境破壞,及農(nóng)田間大量使用農(nóng)藥,以致讓蝴蝶的數(shù)目大量減少,十多年來幾乎已經(jīng)看不到蝴蝶聚會的景觀。不過在暖房中,隨時還可以看到一些蝴蝶。
在去暖房的途中,遇到一場白族歌舞表演。姑娘們不但服飾漂亮,舞技也頗為不凡。
走進暖房中,果然在一些盛開的花朵上看到了蝴蝶,但數(shù)量不多,且身上的花紋也不特別漂亮。這些蝴蝶停在花朵上,一動也不動。暖房中花的種類很多,但最美麗的是蔓陀羅花。
離開蝴蝶泉,中午在喜洲鎮(zhèn)茶馬古道的一家餐廳,吃白族風(fēng)味餐,樣樣味美。飯后去觀賞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
觀賞三道茶歌舞表演的“民居”叫寶成府,其建筑格式就是遵循上面的布局。寶成府是一個大院落,據(jù)說里面有好幾種建筑格式的房子,可惜沒有機會一一欣賞。
白族人喜好栽種花卉,幾乎每家的院子中都是流水潺潺,花朵處處。走進寶成府,除了流水及美麗的花卉之外,還有精工繪雕的照壁,到處充滿了不凡的藝術(shù)品味。
白族三道茶是大理招待嘉賓的一種特別飲茶方式,據(jù)說原先是南詔王招待客人的一套飲茶禮節(jié),后來流傳到民間,變成一種喜慶時招待賓客的習(xí)俗。三道茶的順序是苦茶,甜茶,及回味茶。三道茶的調(diào)治方法及所用原料,三種都不相同。
三道茶表演場像一個大戲院。開場后,先有白族的少男少女歌舞表演,不久由舞臺下的側(cè)門中走出盛裝的白族青少年,男女都有,但以后者為主。每人手托茶盤,給客人送上第一道苦茶。這道茶意思是要立業(yè),必須先吃苦(雖然茶并不真正的苦)。第二道是加了紅糖、桂皮、烤乳扇、花生和核桃末的甜茶,其意思是先苦后甜。第三道茶的作料很多,似乎甜酸苦辣的味道全有,意思是凡事要多回味。在喝茶的過程中,臺上歌舞表演不斷,看得十分過癮。
麗江位于云貴高原和青藏高原銜接處的麗江壩,海拔2400多公尺,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從大理到麗江走的是山路。一路上坡,道路很彎曲,大轉(zhuǎn)彎一個接一個。但車窗外的山坡梯田卻非常美麗誘人。
黑龍?zhí)队纸杏袢珗@,俗稱龍王廟,位于麗江古城之北的象山山麓,海拔2419公尺,距離古城2公里,建于清干隆2年(公元1737年)。潭中的水來自象山山腳,流入公園中,匯成一個十分清澈的大湖,黑龍?zhí)?。潭水隨后再經(jīng)由玉河向南流入麗江古城,所以黑龍?zhí)妒枪懦撬档闹匾獊碓粗弧?/p>
公園內(nèi)山光水色,繁花吐艷,叢叢綠樹包圍中的潭水以不同的顏色呈現(xiàn)在眼前。水比較淺的地方,清可見底,較深的部位則像一片不透明的碧玉,又藍又綠。潭中央有個叫文亭的小亭子,亭后是玉帶橋,水、亭、橋互映,景色十分俏麗。
玉龍雪山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的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內(nèi),距離麗江縣城15公里,是納西族及藏族的神山。傳說是納西保護神”三朵花”的化身。因為半山腰經(jīng)常云霧籠罩,遠觀像一條銀色的巨龍,因而得名。
在地質(zhì)學(xué)上,這是一座由印度板塊和亞洲板塊碰撞所造成的山脈,也是北半球距離赤道最近的雪山。據(jù)說從不同的位置與角度觀看,所看到的景象都不相同。開始時我以為,站在山前看最為壯麗,但后來卻發(fā)現(xiàn),從虎跳峽附近看,景色才最為漂亮。而且從那里還可以看到,隔著金沙江與之相對的哈巴雪山。兩者當?shù)厝朔Q為是孿生兄弟。
玉水寨位于麗江城北,玉龍雪山的山腳下,距離城區(qū)15公里,海拔2500公尺,是麗江壩子重要的水源,同時也是東巴文化的圣地。在這里不但可以見識到納西族的老建筑、東巴傳統(tǒng)文字、東巴神像,并可進一步了解東巴歷史,納西族的生活習(xí)俗,以及聆聽納西古樂。
納西族信奉東巴教,一種原始的多神教,祭司叫做東巴,就是智者的意思。他們相信萬物有靈、靈魂不滅,所以人應(yīng)該與自然和平相處。玉水寨除了是東巴教每年舉行朝拜和祭祀的地方,信徒也可以在此學(xué)習(xí)東巴文字、經(jīng)文、祭祀禮儀、繪畫、音樂與舞蹈等。
玉水寨本身是一個自然公園,園內(nèi)青山綠水,環(huán)境優(yōu)雅宜人。園內(nèi)的景點不少,神泉、神龍三疊水瀑布、東巴廟宇、東巴文化展覽館、東巴村,以及納西古樂廳等,都是名氣不小,值得參觀的地方。
進入公園后,第一個景點是神泉。泉水來自玉龍雪山融化的雪水。在兩棵龐大的楓樹下,可以看見清澈的泉水不停的從石縫中向上冒。這兩棵楓樹據(jù)說樹齡都在千年以上。巨大的樹冠籠罩了大片的水面,樹枝上掛著的紅紅綠綠五顏六的色小旗子,映在水中,伴著游魚,是一幅有趣的畫面。在潭水繼續(xù)向下流的過程中,中途被阻隔成三層,形成了三個小瀑布,這就是有名的”神龍三疊水”。三層瀑布(或三疊水)的名字分別是:出龍瀑(上層),戲龍瀑(中間),及送龍瀑(底層)。岸邊有好幾尊人身蛇尾的東巴教神像。正中的一座是東巴教的自然神。這座高8公尺,銅胎鍍金的人身蛇尾自然神,是東巴教中統(tǒng)治大自然之神。其姿態(tài)是在向世人昭告,納西東巴教所傳播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寨中的東巴村是一個展示納西族生活的模型,里面有釀酒、造紙、鐵匠、織布、水車、農(nóng)耕工具等展示的場所。走進村中的一間原木屋,遇到兩位正在圍著炊具吃飯的納西男士,藉機欣賞了原木屋內(nèi)的裝飾。在東巴村的高潮是欣賞了一場納西古樂隊的演奏。納西古樂屬于中國最早的古典音樂之一。演奏前的介紹是,納西古樂以地區(qū)共分成三種,即白沙細樂、洞經(jīng)細樂及皇經(jīng)細樂。東巴村因靠近白沙,所以演奏的音樂屬于第一種。
麗江市內(nèi)的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zhèn),坐落在麗江壩的中部,海拔2400多公尺。始建于公元12到13世紀的南宋時代,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現(xiàn)存保護最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唯一沒有城墻的古城。古城曾是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的中轉(zhuǎn)點,現(xiàn)在是一個繁華的旅游商業(yè)區(qū)。
城內(nèi)房屋多具明清風(fēng)貌,因為水源豐富,到處小橋流水,風(fēng)光雅致古樸。1997年麗江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木王府坐落在麗江古城的南端,是從元代到清代統(tǒng)治麗江470年的納西土司木王的署衙。老的王府原建于13到14世紀,可惜大部分毀于清末兵火,而僅存的石牌坊也毀于文革。眼前所見,是1996年大地震后重建的。進入木王府,很像走進了一座小皇宮。宮殿依山而建,隨著山勢高低不同,仿古建筑層次分明的排列著,甚至連超手游廊都是高低有序。參觀了堂皇的議事廳后,順著高低起伏的游廊進入花園,玫瑰、月季、杜鵑、櫻花競相吐芳;走廊上一盆盆盛開的文心蘭更增添了花趣。木王府因地勢較高,站在高處,可以把整個麗江古城一覽無遺。櫛比鱗次的房屋,配上背后的青山,真是古韻盎然。
穿過木王府,從古城南側(cè)進入古城中心的四方街。街上店鋪林立,游人摩肩擦踵,熱鬧極了。商店中賣的東西和在大理古城看到的差不多。在眾多街道中,比較特殊的一條,叫做食街。在此餐館一家挨著一家,賣的大多是米線,所以有人干脆把這里叫做米線街。
導(dǎo)游小杜說,古城內(nèi)的商店主人,幾乎都是外來的,因為一般納西人的生活哲學(xué)是不求多發(fā)財,但求知足而已。所以納西人的生活其實也很讓人享受和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