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涵
詩歌的世界,雖然在歷史的侵蝕下有許多佳作湮沒在了過往的時空中,但僅憑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部分作品也足夠令人賞心悅目了。在浩如煙海的詩作中徜徉,那些不期而遇的佳句如同夜空中的明星般熠熠生輝。
許多人不見得能夠背出整首詩作,但是其中的廣為流傳的佳句卻往往能夠口耳相傳,甚至都有了婦孺皆知的趨勢。也正是因此,漸漸有人因為審美疲勞或是各種各樣的原因感覺這些句子變得稀松平常,味道不足了。實際上不是的,能夠在流傳千年的過程中產(chǎn)生持久的魅力必然有其獨到之處。那么這些句子到底好在哪里呢?雖然它們從鑒賞角度具體來說各有各的妙處,但共同點就在于能夠與大多數(shù)讀者產(chǎn)生情感經(jīng)歷上的共鳴。我們不妨看幾個例子。
首先是納蘭性德的《木蘭辭·擬古決絕詞柬友》,其中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甚至不需要整首、整句,只這半句便已經(jīng)足夠精妙、足夠引人入勝。不過是七個字的排列組合而已,何來這種攝人心魄的魔力?這就是情感經(jīng)歷的抓取與共鳴制造得恰到好處了。每個人的身世、經(jīng)歷都不相同,但是無論何人,總有一個讓自己希望能夠“只如初見”的人。有些可能是因為那個“若只如初見”的人相比當年產(chǎn)生了巨大的變化,現(xiàn)在已經(jīng)漸漸疏遠;有些可能是年少時不懂事,對那個“若只如初見”的人做了傷害其感情的事現(xiàn)在悔之晚矣;還有些則可能單純是希望能和那個“只若初見”的人從初晤之時重新來過,哪怕是一模一樣的人生軌跡,只要那個人是他就好……。再論事,與事物或事件的最初相遇是帶著主觀想象與憧憬的,因為內(nèi)在想象與期待的美好,事物的美妙剎那擊中了我們,這種震撼留下了刻骨銘心的效果,一直保留在頂點,可能俘虜我們終生。誰不希望那美好的印象永遠停留在碰撞發(fā)生的那一瞬間呢?藝術的作用,正是“命令那初見的一刻凝固為雕塑”。
再看青蓮居士的《月下獨酌四首·其一》中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边@句詩描述的則是人類比較懼怕、且不愿去感受的寂寞?,F(xiàn)在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社會群體中,始終圍繞著父母、親戚、朋友,或者是老師、同學、同事,看起來紛紛擾擾很是嘈雜喧囂。但是虛擬的網(wǎng)絡空間正在蠶食現(xiàn)實世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受到了孤獨和寂寞。雖然朋友圈的動態(tài)頻繁刷屏,雖然QQ空間里能不斷看到別人在做這做那,但是能夠交心暢談的人卻寥寥無幾。獨處一室時、夜深人靜時,不知有多少人因寂寞而借酒消愁或獨自喟嘆感傷。也正是如此,現(xiàn)代人都在現(xiàn)代社會里“對影成三人”。至于李白在創(chuàng)作之時究竟是源自情感的寄托還是描摹人類內(nèi)心的天才筆法我們現(xiàn)在已然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的是,月、夜、酒、一個人和無從言語的影子獨自與天地共舞,這種場景是每個生命個體存在的最基本姿態(tài),這就夠了。千年過后,仍然有那么多人被這個句子打動,是因為它剛好觸到了存在的本質(zhì),本質(zhì)性的東西應該是人人都能感受到卻很難表達出來的東西。
再有蘇軾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鼻〉胶锰幍匕讶诵闹械疵?、寧靜致遠的一面描繪得淋漓盡致。這句詩極具畫面感:細密的雨絲飄下,濺起的水珠形成的水幕好似白煙一樣。一個手拄竹杖、腳踩芒鞋、身披蓑衣的人就這么走在雨中,享受著雨中泥土芳草的清香而渾不在意身上是否有雨,腳邊是否有泥。每個人都有著這樣的憧憬——遠離世俗的紛爭,無憂無慮、無牽無掛,就這樣“竹杖芒鞋”、“一蓑煙雨”地行走在微雨的人生道路上。但在當下競爭激烈、壓力巨大的社會中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如此灑脫自在,因此這句詩引發(fā)了人們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潛藏的向往,以及對自由樸素生命境界的追求。
我們永遠無法與詩人完全同步合拍,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跡,在閱讀詩作的時候自然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感受,甚至一個人在自己人生的不同階段也會有不同的想法和體驗。因此我們面對這樣的詩句只需要以其為引,進入并直面自己的內(nèi)心就好。而這些詩作的高明之處就在于,無論你處于什么階段,經(jīng)歷過什么事情,詩人都可以化繁為簡,以寥寥數(shù)筆勾勒出無數(shù)情感經(jīng)歷,并且引發(fā)共鳴。他們一定是思考到了極深處,或是感情濃厚到了極致,由此再溝通他們詩歌才華的密道才得到了這樣的神來之筆。作為讀詩的人,同樣需要某種程度抽離世俗利害得失的糾纏,面對潛藏的自我,傾聽真我的聲音。
只要內(nèi)心醒著一只眼睛,各種各樣情感經(jīng)歷的撞擊共鳴就一直存在,只是它們一直都在等待一個詩人認出它們,而且借用世間最美好的話語來讓它們顯形,在蕓蕓眾生里找到知音(再次被認出,這個奇跡由讀者來制造)?!叭松糁蝗绯跻姟边@句話一經(jīng)寫出,“只如初見”的情感經(jīng)歷便已成絕路和唯一的表達。也許會有其它詩句與之出現(xiàn)情感交叉,但別的詩句則又成另一個世界了,二者不可同日而語。也正是因為詩人手術刀般精密的處理感情的能力和揮毫之間一絲不差灌注筆端的天才,這些佳句才會成為恒河沙數(shù)般詩文中璀璨的珍珠。
這些詩句穿越歷史的長河,經(jīng)歷過大浪淘沙才得以傳承,給與我們千年的書香萬古的滋養(yǎng)。每一個能讓自己產(chǎn)生情感共鳴的詩句,都是一份獨一無二的贈禮,后來人應當更加珍之重之,且行且珍惜。
——《銀魂》主人公坂田銀時形象賞析
我的世界一片黑暗,但我仍愿用這一身冰冷的鮮血成全你生活的明亮。
——坂田銀時
《銀魂》可以算是一部老番了。這部2004年就開始在《周刊少年JUMP》上連載的漫畫,以其令人捧腹的情節(jié)、對各種經(jīng)典動漫的惡搞和樂觀而又感人的主題而著稱。2006年動畫化,隨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粉絲,時至今日已經(jīng)儼然成為一部現(xiàn)象級的動漫。那么今天我想要說的就是這部動漫的主人公——坂田銀時。
無論是《火影忍者》中為了自己“說到做到,這就是我的忍道”而永遠積極奮進的漩渦鳴人、《海賊王》中站在黃金梅麗號上意氣風發(fā)地說出“我是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的路飛,還是《鋼之煉金術師》中從連小女孩都救不了的人到拯救了無數(shù)人的英雄艾力克兄弟等等其他動漫的主人公,我都非常非常喜歡。他們各有各或感人、或幼稚、或強韌的性格,他們每個人都是我心中獨一無二的英雄。但是就我個人來說,如果要從其中選出一個我最喜歡的動漫主角,那么必然是坂田銀時——這個一頭銀色卷毛、邋里邋遢卻堅守著人間最美好事物的男人。
其實喜歡銀時是因為我從他的身上看到了我想要成為的理想中的人的樣子。
他雖然經(jīng)歷過巨大的痛苦但內(nèi)心依然裝滿了人間的美好。雖然并沒有提及他的身世,但卻有一個畫面是孩童時期的銀:身穿破爛的衣服、抱著一把鐵劍在戰(zhàn)爭過后的戰(zhàn)場上從冰冷的尸體上摸找糧食充饑。他應當是一個在攘夷戰(zhàn)爭中失去雙親的孤兒,但他卻在最應受到保護的年紀卻失去了親人、失去了衣食的來源,戰(zhàn)場和孩童孤單的身影形成如此鮮明而又殘酷的對比。不過他選擇的是抱緊鐵劍,倔強、頑強地用堅硬的外殼面對這個冰冷的世界,直到吉田松陽出現(xiàn)。
松陽老師面對這個發(fā)現(xiàn)自己之后立刻退后舉劍的孩子做出的舉動卻是將自己的佩劍扔給了銀時,并且說“劍不是這樣用的。如果想知道這東西的真正用法,就跟我來吧?!比缓筠D(zhuǎn)身把背影留給持劍的銀時。這也許是銀時第一次看到這個世界的希望和美好。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人是會關心別人而并不是只顧自己死活的;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人是會把自己所有的信任和鋒利的刀刃都交給別人的;原來……如果這個世界上都是這樣的人,那么這個世界會多么美好?
后來他進入了松陽老師的私塾,認識了許多朋友,性格也開始發(fā)生轉(zhuǎn)變。離開了凝固的血塊,離開了難耐的饑餓,離開了孤獨的痛苦。溫暖的松陽老師每天都在教他們知識、教他們做人的道理,也教他們什么是正義。
但卻正是因為正義,松陽老師在幾年后因為反對外來種族“天人”的奴役而被天人殺死??上攵@時銀時和他的同窗們的心情。于是他們懷著仇恨踏上了攘夷的道路,既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為了保護手無寸鐵的人民,更是為了給松陽老師報仇。既然你們奪走了松陽老師的性命,那我才懶得管你們是什么東西,都去死吧!
不過讓他們沒想到的是無能的幕府在幾年后居然直接向外來的天人投降并且下了“禁刀令”——禁止民間武士反抗天人的奴役。見此情景,松陽老師的弟子們都對幕府、對這個世道心灰意冷,而其中最杰出的三位弟子——坂田銀時、高杉晉助、桂小太郎卻選擇了不同的道路。高杉晉助作為激進派攘夷志士的頭領成立了“鬼兵隊”,一如其它動漫中的大反派一樣希圖通過“毀滅——重建”來實現(xiàn)自己心目中的世界藍圖;而桂小太郎則成為了穩(wěn)健派攘夷志士的首領,默默為打倒腐朽的幕府貢獻著力量;至于銀時,他已經(jīng)歷盡了人世的滄桑,體味過了地獄的冰冷。那個冬天他身覆層雪,靠在登勢婆婆丈夫的墓碑后,向登勢婆婆討要一個貢品饅頭。按理說憑銀時的本事無論如何也不至于淪落到這種地步,但正是因為他已經(jīng)對世間的一切都失去了感受,再一次被人間的冰冷凍結(jié),所以才心生死意。不過他即使已經(jīng)快要餓死也沒有直接拿取別人墓碑上的貢品,而是詢問登勢婆婆是否愿意給予,其實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問話了。正是登勢婆婆的溫暖讓銀時看到了松陽老師的影子,再次找回了生的希望。
后來他雖然和神樂、新八雞開了一家所謂的“萬事屋”,但是實際上卻變成了一個游手好閑的“大叔”——身懷絕技卻整天喝酒吃甜食,晚上找一個深夜食堂吃點關東煮,同時一直拖欠登勢婆婆的房租和神樂新八的工資。這樣看來他似乎完全失去了斗志,已經(jīng)找不到人生的意義。
但就是這樣一個本應寒冷刺骨的人,一個擁有悲慘的童年,之后又再一次被現(xiàn)實打敗的人,他卻從頭至尾貫徹著自己的武士道,貫徹著曾經(jīng)的親人告訴他的東西,貫徹著冰冷的人世中的溫暖。他的世界里一片黑暗,但他卻愿意用自己的一身鮮血成全他人生活的明亮。在銀魂中,我們已經(jīng)數(shù)不清他有多少次為了他人而揮劍;我們已經(jīng)數(shù)不清她有多少次為了他人而怒吼;我們已經(jīng)數(shù)不清他有多少次為了他人而血流如注。的確,坂田銀時在吉田松陽被殺時就已經(jīng)死了,但是他卻也因此獲得了新生。在遇到松陽老師之前銀時活著的意義就是為了活下去;在松陽老師死之前銀時懶得去尋找人生的意義,畢竟有朋友、有吃的就已經(jīng)太過于幸福了;而在被登勢婆婆救下之后他卻終于明白了自己活著的意義,為了守護世間的溫暖,為了守護人們的幸福。但他卻也知道這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太多的不幸,而他的能力也是有限的,甚至在最愛的松陽老師被害死的時候也是如此地無力。因此他縮小了自己的世界,所有對他好的人,還有眼中所見堅守自己信念的人,還有……這些人就是他要守護的對象。一如他所說的那句話:“我的這把劍,它能觸及到的地方就是我的國家?!?/p>
“明明只是死氣沉沉的死魚眼,卻能讓迷茫的人感受到堅定的力量;明明只會莫名其妙地吐槽,卻能用深沉的聲音說出‘我會保護你’這么靠譜的話;明明是毫不相干,看不順眼,見面就打架的人,卻轉(zhuǎn)身就奮不顧身地去為了他們而戰(zhàn)。”這段話對銀時的魅力總結(jié)得很到位。銀時會為了“伸張正義”這種在別人看來很無聊很不現(xiàn)實的東西去向武力值極高的夜王鳳仙一次又一次地揮劍,即使已經(jīng)身受重傷,即使手臂已經(jīng)折斷,即使已經(jīng)血流如注也在所不惜;銀時會為了一個自己和逝者的約定,為了一個饅頭的恩情而狂吼著沖向砍傷了登勢婆婆的“四大天王”之一的次郎長,即使明知不敵,即使明知不智;銀時會為了兩個老人被強行阻隔了幾十年的愛情而帶領萬事屋沖向最高權力者所在的王城,只為那一句“今宵明月,絕不西沉;只此美夢,不再蘇醒?!?/p>
他們的劍如何鋒利,他們的計謀如何周密,這重要嗎?我只知道,“無論是現(xiàn)今還是以前,我所保護的都是一樣的,從來就沒有變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