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春蕾
(河北省承德市第七中學,河北 承德 067200)
隨著歷史教學的改革,教師越來越注重提高教學質量、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組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今天我來談談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感受。
小組合作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小組合作學習要求生生參與,改變了以知識教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存在的許多學生沒法真正參與教學活動的被動學習狀態(tài)。小組合作學習還降低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控制與干預,教師轉換成激勵和引導的角色。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能自主地選擇自己能勝任并感興趣的課題,在小組中擔任角色并承擔自己的任務,這給學生鋪設了充分展示與發(fā)揮自己潛能的舞臺與路徑。
在歷史課教學活動中,有的教師往往不考慮必要與否,動不動就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且討論的內容不講層次,使學生沒有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時間,在討論中花的時間較多,收效卻甚微。整個課堂貌似熱熱鬧鬧,卻實如一盤散沙。我認為小組學習要依據(jù)教材內容的難易,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以及涉及問題的性質等諸多因素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的課堂采用適宜的課型。如:在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時,運用“合作學習”;當學生意見不統(tǒng)一時開展合作學習;當問題答案不惟一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有針對性的使用小組討論的形式才會實現(xiàn)高效學習的效果。
這就需要我們在合作學習時首先注重合理分組。分組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合作學習中要科學的分組,即小組內根據(jù)各成員的性別、歷史知識量,識圖能力,繪圖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分組。這樣就在小組內部形成了互幫互助的氛圍,增強了小組成員之間的彼此信任感,增進彼此了解,學會欣賞他人,長期的合作使小組成員的合作能力不斷提高,團隊精神逐漸形成。小組內要有明確的分工,小組內設小組長一人,記錄員一人,匯報員一人。小組長應選擇組織能力強,學習態(tài)度好,樂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的主要任務是在教師的指令下組織全組人員一起合作學習,組織動手操作,開展討論探究學習過程,完成小組學習任務。記錄員的職責是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包括合作學習的結論、結果,表演、組織討論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小組成員中某人遇到的學習困難及解決過程等,同時還記錄小組成員中不積極參與合作的現(xiàn)象。因此,記錄員應選擇學習態(tài)度好,對工作認真負責,同時筆頭快的學生擔任。匯報員的職責是將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向 全班或老師進行匯報,所以應選擇學習成績好、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
其次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小組合作學習能否成功,關鍵要看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合作能力。合作能力不是天生具備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耐心地傾聽他人的發(fā)言,同時也要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敢于糾正別人的錯誤,同時也要學會接納他人的意見,并補充完善自己的想法。當他人提出疑問時,要有耐心地去解答。在發(fā)現(xiàn)自己有錯誤時,要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能夠肯定和自己不一樣的看法。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體驗別人的感受。學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合作能力,才能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與質量。如有人看了電視劇《康熙王朝》,就在小組討論:《康熙王朝》中康熙帝中年時期的兩個重臣明珠、索額圖分別被稱為“明相”、“索相”……可明朝時就廢除了“宰相”,何來“明相”與“索相”?有人猜測:明珠、索額圖因功績顯赫,可能是被康熙賜予了“宰相”的稱號;有人說:不對,明珠、索額圖應該是康熙帝的軍機大臣……馬上有人糾正:軍機處在雍正帝時設立,明珠、索額圖的真實身份應該是輔政大臣,稱“明相”與“索相”是錯誤的。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不要流于形式,要發(fā)揮不同成員的作用,要讓小組間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