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紅,李紅梅,劉愛梅
(山西醫(yī)科大學汾陽學院,山西 汾陽 032200)
溝通能力為護理專業(yè)教育的核心能力之一,是護理人員必備的首要素質。研究發(fā)現(xiàn),護生在臨床溝通時常出現(xiàn)主動溝通意識不強,自信心不足,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時顯得無所適從、不知所措,需要在學校教育中積極開展能夠鍛煉護生溝通能力的實踐活動[1]。標準化溝通方式是一種以證據(jù)為基礎、標準的有效溝通方式,簡稱為SBAR溝通模式,以現(xiàn)狀(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評估(Assessment)和建議(Recommen-dation)為核心內容[2]。SBAR溝通模式不僅已在歐美國家醫(yī)療體系中廣泛應用,還被用于護理教學當中[3],國內主要應用于臨床床旁交接、患者轉運交接、醫(yī)護間病情匯報等[4]。臨床見習是高校培養(yǎng)醫(yī)學臨床護理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研究將SBAR溝通模式應用于外科護理學的臨床見習,收到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11月—2019年1月在學院附屬醫(yī)院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神經(jīng)外科、肛腸科見習的2016級護理本科生90人,其中男性5例,女性85例,平均年齡(21.74±1.23)歲。
(1)成立SBAR溝通模式培訓小組。由參加過SBAR課題培訓的護士長及護士組成培訓小組,以PPT、案例分析、情景模擬、床旁示教等方式進行SBAR溝通模式的專題講解,內容包括形成背景、臨床應用、意義與流程等。培訓分為院前培訓和院內培訓兩個階段,院前培訓重點介紹SBAR溝通模式含義與以病例為基礎模擬SBAR模式的病情匯報。S:現(xiàn)狀,主要指患者當前發(fā)生了什么,包括患者的基本情況(姓名、床號、住院號)、當前的主要問題;B:背景,什么原因導致,包括病因、現(xiàn)病史、既往史、當時的處理與治療;A:評估,提出問題是什么,包括患者的陽性體征、異常檢查結果、心理狀態(tài);R:建議,提出應該如何解決問題的溝通程序,讓護生了解并愿意使用SBAR溝通模式。
(2)應用神經(jīng)外科案例模擬SBAR溝通模式進行病情匯報。王某某,男性,65歲,頭痛3個月,清晨及晚間多見。今晨與家人因生活瑣事發(fā)生口角,突然摔倒在地,不省人事。急診入院查體:意識喪失,BP:180/100 mmHg,呼吸 12 次/分,脈搏 56次/分,雙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弱,雙側肢體肌力減弱,均為4級。既往有高血壓病史,口服絡活喜控制血壓,血壓控制不詳。病情匯報如下:S:王某某,65歲,今晨突發(fā)意識不清;B:頭痛3月余,今晨與家人發(fā)生口角,突然摔倒,意識喪失,既往有高血壓病史,平時口服絡活喜控制血壓,血壓控制不詳,今晨9:30由救護車送入院;A:GCS 6 分,BP 180/100 mmHg,R 12 次/分,P 56次/分,雙側瞳孔散大6 mm,對光反射弱,雙側肢體肌力4級,考慮該患者可能為高血壓腦出血,合并顱內壓升高、腦疝可能;R:建議,聯(lián)系CT室,進行CT檢查,明確診斷,做好緊急手術的準備,給予甘露醇,降低顱內壓,開通靜脈通路,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吸氧,監(jiān)測生命體征。
(3)院內培訓主要指帶教教師以SBAR溝通模式在床旁示教病情匯報,并當場讓護生針對病情匯報提出自己的觀點與疑問。帶教教師針對疑問進行解答,進一步加深護生對SBAR溝通模式的理解與掌握。
(4)每位護生選擇1例患者,以SBAR溝通模式向帶教教師進行床旁病情匯報。
1.3.1 SBAR溝通模式病情匯報評分表各指標分值 帶教教師當場進行點評,指出不足,依據(jù)自行設計的SBAR溝通模式病情匯報評分表各指標分值(見表1)進行評判,給予優(yōu)秀(≥80分)、良好(79~70分)、及格(69~60分)3個等級。
1.3.2 護生對SBAR溝通模式的認知 在實施SBAR溝通模式后,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了解護生對這一溝通模式的認知情況,共設問題9項,以“是”或“否”進行判定。
(1)SBAR溝通模式病情匯報評分表客觀評分結果顯示,優(yōu)秀者15例(16.7%)、良好者56例(62.2%)、及格者19例(21.1%),說明經(jīng)培訓后護生對SBAR溝通模式總體掌握與應用情況良好。
(2)采取自行設計的問卷,從9個方面調查了護生對SBAR溝通模式的認知,發(fā)現(xiàn)護生對SBAR溝通模式的認可度較高,愿意在今后的實習或工作中繼續(xù)使用,具體見表2。
表1 SBAR溝通模式病情匯報評分表各指標分值
表2 護生對SBAR溝通模式應用的認知(n=90)
護士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前提,也是有效實施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基礎[5],良好的溝通能力必須在不斷的實踐中實現(xiàn)[6]。教師在傳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應重視醫(yī)患溝通知識的傳授,將培養(yǎng)醫(yī)學生的醫(yī)患溝通能力滲透到每一天的臨床教學中。研究顯示,護理專業(yè)學生在校期間特別是臨床階段培養(yǎng)的溝通能力可以使他們增強自信、減少糾紛、受益一生[7]。因此,本研究將SBAR溝通模式引入護理本科生外科護理學的見習中,通過前期理論知識鋪墊、病例分析和情景模擬、帶教教師示范、自身練習,增加護生練習的機會,促進護生提高溝通能力,收到了滿意的效果。在90名護生中,優(yōu)秀者15例(16.7%)、良好者56例(62.2%)、及格者19例(21.1%)。同時發(fā)現(xiàn),在SBAR溝通模式應用過程中,臨床見習階段護生的難點集中在A(評估)與R(建議),存在評估內容不全面、針對性不強、理論與臨床相脫節(jié)等問題,評估技能和臨床思維能力均有待加強。在今后的護理專業(yè)課教學工作中,特別是臨床見習、實習中,應注重SBAR溝通模式的引入與貫穿,增加護生訓練的機會,為培養(yǎng)護生良好的溝通能力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
SBAR溝通模式采用現(xiàn)狀、背景、評估和建議的標準化溝通程序,這種標準化溝通程序對于初次接觸臨床與患者的護生來說,相當于為護生與患者的溝通提供了一種臨床思維模式,利于護生與患者的交流。由表2可見,分別有94.4%、91.1%的護生認為SBAR溝通模式為開展病情匯報提供了指引,使自己與患者的溝通變得條理、順暢,與汪艷萍、黎巧玲等[8-9]的研究結果一致。SBAR溝通模式是以證據(jù)為基礎,證據(jù)的收集要求護生具備一定的收集資料和病情觀察評估的能力,進而才能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在收集資料和病情評估時,87.8%的護生認為能引起自己對病情評估能力的重視,與楊益民等[10]的研究結果一致。84.4%的護生認為使其全面掌握患者信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密切關注患者病情。SBAR溝通模式的S-B-A-R之間的信息存在因果或層層遞進關系,需要護生根據(jù)病史與病情變化,結合評估結果,提出處理意見。這個過程需護生將理論與臨床實際相結合,在思考、評判、實踐、反思的過程中探索問題,得出正確結論。88.9%的護生認為SBAR溝通模式使其感知自己知識方面的欠缺,主動學習相關知識,與申洪嬌等[11]的研究結果一致。91.1%的護生認為促使自己將理論應用于實踐;92.2%的護生認為提高了臨床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與金艷君、智紅曉等[12-13]的研究結果一致;88.9%的護生愿意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xù)使用SBAR溝通模式,與Wang W W等[14]的研究結論一致??梢姡琒BAR溝通模式得到了大部分護生的認可,值得推廣。
SBAR溝通模式要求應用者具備良好的收集資料、病情觀察與評估能力,進而分析、綜合全部信息,得出結論,結合專業(yè)理論知識提出處理建議,這些要求對見習期護生來說挑戰(zhàn)性較大。因此,建議帶教教師在進行臨床病例的病情匯報時,應遵循由簡到難的規(guī)律,在反復練習中逐步培養(yǎng)護生熟練運用SBAR溝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