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玲 陳雅倩 姬長存
江蘇省邳州市人民醫(yī)院藥劑科,江蘇邳州 221300
抗菌藥物的濫用是導致細菌耐藥的主要原因之一,增加抗菌治療的困難。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已經成為臨床面臨的熱點問題。1987 年WHO 提出合理用藥標準,1997 年進行了修訂。外科是臨床抗菌藥物應用廣泛的科室之一,術后抗菌藥物預防感染成為常規(guī)治療方案之一。Ⅰ類切口手術是指無菌切口手術,是臨床上最常見手術。原則上Ⅰ類切口手術一般不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確需應用時,需要嚴格掌握適應證、藥物選擇以及用藥起始與持續(xù)時間[1-2]。但目前臨床上對于Ⅰ類切口術抗菌藥物的應用仍然存在較多誤區(qū),濫用情況仍然存在,常見的不合理應用包括藥物選擇、適應證把握、用藥起始時間及持續(xù)時間等[3-4]。本文分析2017 年度Ⅰ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預防應用情況,以期為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提供參考?,F(xiàn)報道如下。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擇2017 年1 ~12 月Ⅰ類切口手術患者480 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1月份40 例,其中男18 例,女22 例,年齡2 ~82 歲,中位年齡47.0 歲,住院天數(shù)1 ~28d,中位天數(shù)7d。2 月份40 例,其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齡2 ~90歲,中位年齡51.6 歲;,住院天數(shù)2 ~122d,中位天數(shù)7d。3 月份40 例,其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齡1 ~87 歲,中位年齡54.4 歲,住院天數(shù)2 ~155d,中位天數(shù)6d。4 月份40 例,其中男20 例,女20例,年齡2 ~87 歲,中位年齡57.0 歲,住院天數(shù)1 ~24d,中位天數(shù)7d。5 月份40 例,其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齡1 ~ 84 歲,中位年齡59.0 歲,住院天數(shù)3 ~ 57d,中位天數(shù)7d。6 月份40 例,其中男15 例,女25 例,年齡1 ~83 歲,中位年齡55.5 歲,住院天數(shù)1 ~87d,中位天數(shù)5d。7 月份40 例,其中男15例,女25 例,年齡1 ~100 歲,中位年齡55.5 歲,住院天數(shù)1 ~33d,中位天數(shù)6d。8 月份40 例,其中男20 例,女20 例,年齡2 ~84 歲,中位年齡44.5 歲,住院天數(shù)2 ~19d,中位天數(shù)5d。9 月份40 例,其中男16 例,女24 例,年齡2 ~88 歲,中位年齡59.5歲,住院天數(shù)1 ~145d,中位天數(shù)6.5d。10 月份40例,其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齡1 ~78 歲,中位年齡58.0 歲,住院天數(shù)2 ~97d,中位天數(shù)4d。11 月份40 例,其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齡2 ~87 歲,中位年齡63.0 歲,住院天數(shù)2 ~51d,中位天數(shù)5.5d。12 月份40 例,其中男20 例,女20 例,年齡1 ~95歲,中位年齡66.5 歲,住院天數(shù)1 ~36d,中位天數(shù)5.5d。所有患者性別分布、中位年齡、中位住院天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統(tǒng)計患者的藥品種數(shù),抗菌藥品種數(shù),平均治療費用,抗菌藥品金額,是否聯(lián)合用藥。聯(lián)合用藥:患者全身性使用抗菌藥物的聯(lián)用情況;不同住院日,抗菌藥物聯(lián)合使用方式可能不同,生成報表時只選擇聯(lián)用藥物品種數(shù)最多的方式進行填寫??咕幬铮褐缚辜毦幒涂拐婢?,不包括抗結核藥和其他抗菌藥,不包括皮試用和外用的抗菌藥物??咕幬锲贩N數(shù):指患者住院期間總共使用的抗菌藥物品種數(shù),與抗菌藥物使用目的無關,與手術無關。不包括用于皮試和外用的抗菌藥物。比較各月平均治療費用、抗菌藥品種數(shù)、抗菌藥品金額,聯(lián)合用藥比例。
采用SPSS15.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不同時間點手術抗菌藥物預防應用狀況比較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017 年度Ⅰ類切口手術患者藥品種數(shù)和抗菌藥品種數(shù)各月份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總的治療費用、藥品費用、抗菌藥物費用各月份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各月份藥品種數(shù)、抗菌藥品種數(shù)、治療費用、藥品金額、抗菌藥物金額均值曲線見圖1 ~ 5??梢娫? 月份抗菌藥品種類、抗菌藥物費用最低,2、5、6 月抗菌藥品種類中位數(shù)較高,2、10、11 月抗菌藥物費用較高。見表1。
表1 2017年度一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預防應用狀況(n=40)
外科手術后影響感染發(fā)生發(fā)展的因素包括細菌污染程度,致病菌的毒性,宿主抵抗力,手術與環(huán)境因素以及患者的基本身體狀況也會增加術后創(chuàng)口感染的風險。細菌污染有外源性與內源性,感染控制措施是為了減少細菌污染的各種來源,包括患者和術者的準備,手術技術,創(chuàng)口護理等。目前臨床上對于手術患者預防應用抗生素的條件原則上有感染率高的手術,涉及植入假體材料的手術,可能導致嚴重后果的手術[5-6]。臨床上Ⅰ類切口,無急性炎癥,或者未進入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膽道的手術,無違反無菌操作的手術,創(chuàng)口一期愈合的手術,感染率通常低于5%。Ⅰ類手術切口患者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比例要控制在30%以下,嚴格控制新上市、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的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于外科Ⅰ類切口手術[7-8]。一般情況下,Ⅰ類切口手術不需要預防用藥,僅在下列情況下考慮預防用藥,手術范圍大,持續(xù)時間長,污染機會多,手術涉及重要臟器,一旦發(fā)生感染會造成嚴重后果,如大血管手術,門體靜脈分流術或斷流術,脾切除術等[9-10];異物植入術;高齡、糖尿病、惡性腫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營養(yǎng)不良等有感染高危因素者[11-12];經監(jiān)測認定在病區(qū)內某種致病菌所致手術部位感染發(fā)病率異常增高;經皮膚內窺鏡的胃造瘺口術,內鏡逆行膽胰管造影術有感染高危因素,經皮膚內窺鏡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這等[13-14]。原則上應短程預防用藥,擇期手術結束后不必再用,如果患者有明顯感染高危因素,或者應用讓人工植入物時,可再用一次或數(shù)次至術后24h,特殊情況可延長至術后48h。Ⅰ類切口手術預防用藥不宜聯(lián)合用藥。對2017 年某院Ⅰ類切口手術患者抗菌藥物分析結果顯示,無聯(lián)合用藥。
付遠春等[15]對醫(yī)院一類切口抗菌藥物應用情況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一類切口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的使用率為12.83%,該院總體上一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性抗菌藥物使用符合率符合衛(wèi)生行政部門要求,但在今后的工作中,仍然要加強重視及規(guī)范,減少給藥時機不合理、藥物選擇不當、用藥療程不當?shù)惹闆r。在本次分析中,可見2017 年各月份Ⅰ類切口手術患者總的治療費用、藥品費用、抗菌藥物費用各月份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抗菌藥物種類中位數(shù)在3 月最低,隨后升高,至8 月又顯著下降,至9 月后明顯升高,抗菌藥物費用在1、3、4、8、12 月處于較低位置,2、10、11 月處于較高位置。這個提示在該院2017 年Ⅰ類切口手術患者各月抗菌藥物應用情況存在明顯的波動。本文的局限性在于僅對2017 年度Ⅰ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應用趨勢進行了分析,未能對不合理用藥等情況進行分析,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收集資料進行分析。
綜上所述,2017 年度醫(yī)院手術Ⅰ類切口患者抗菌藥物預防應用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抗菌藥物費用波動明顯。值得肯定的是該院對Ⅰ類切口預防應用抗生素無聯(lián)合用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