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導讀·
期號
基于異質(zhì)外延薄膜的界面超導電性研究
宋燦立,馬旭村,薛其坤(1)
軌道角動量模式識別方法綜述
馮文艷,付棟之,王云龍,張 沛(2)
傅里葉后焦面成像原理及應(yīng)用
方蔚瑞(4)
引力波與引力波探測:一個全新的空間信息通道
李芳昱,文 毫(5)
基于光學超晶格的新型激光器和新穎光學效應(yīng)
胡小鵬,張 勇(6)
二維材料的變溫拉曼光譜研究
榮 新,劉國超,欒弘義,王子豪,張朝暉(7)
基于法布里-珀羅干涉儀的激光譜線特性測量研究
王彬宇,王南朝,劉 崇,劉 東(8)
等離子體參量的發(fā)射光譜診斷的研究
孫殿平(9)
繆子探測及其多學科應(yīng)用
陳 羽,杜浠爾,羅 光,趙先和,唐 健(10)
艦船地震波遠程定位方法研究
薛澤利,張曉峻,侯金弟,孫晶華(11)
基于光學人工微結(jié)構(gòu)的光場調(diào)控研究
李占成,劉文瑋,程 化,陳樹琪(12)
·近代與綜合實驗·
鈷摻雜鐵基超導單晶的超導體積分數(shù)測量
劉盼盼,徐 狀,林莉芳,侯婷婷,李佳吉,弓文平,談國太(1)
硅光電池實驗設(shè)計
代如成,郭 強,王中平,張增明,孫臘珍(1)
基于核物理虛擬仿真實驗平臺的γ能譜測量
楊東俠,劉安平,張選梅,韓 忠,譚紅兵(1)
基于磁性納米復合棒的“咖啡環(huán)”效應(yīng)
靳 瑤,陳 雪,王可心,倪 然,洪 霞(2)
充氬弗蘭克-赫茲實驗波谷處加速電壓及最佳實驗參量
竇欣悅,司嶸嶸(2)
液晶空間光調(diào)制器的混合場效應(yīng)
何琛娟,李 多(3)
多模式拉制微納光纖
曲廣媛,逯與凱,高星宇,華健男,閆 東,趙 偉,朱 玲,張增明(3)
密立根油滴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的多重差值法
宋元軍(3)
火山巖的反射式太赫茲光譜成像實驗研究
詹洪磊,李依岑,王 焱,趙 昆,韋華周(4)
柴油-水混合物成分的核磁共振分析
馮彩慧,徐 洋,呂 欣,張亞軍,林婷婷(4)
LC諧振參量的直觀測量方法
李潮銳(4)
水中介質(zhì)阻擋放電空氣等離子體的放電特性
周玉超,洪 義,岑祥旗,孫 韜,孫兆杰,彭新志(5)
密立根油滴實驗的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研究
袁哲誠,王寬亮,陸李威,徐哲真,許 飛,羅鍛斌(5)
硬幣材料特征峰幅度的探究
熊俊林,王春梅,沈國土(5)
紫外及深紫外光子晶體微腔特性研究
馮 向,高 娜,朱啟芬,黃 凱,康俊勇(6)
基于HfNx∶Zn薄膜的負微分阻變存儲器
王中強,張 雪,齊 猛,凡井波,嚴梓洋,李壯壯(6)
單個光纖環(huán)形諧振器的輸出光學特性
廖陽清,蘇思琪,張曼妮,黃瀝鋒,武廣亮,張 敬(7)
NaCl單晶非切割面晶面的X射線衍射
賴宣穎,王春梅,沈國土(7)
球面波干涉法測量拉蓋爾-高斯光的軌道角動量
林雅益,江春勇,陳志文,李潤澤,廖開宇,黃 巍(7)
基于線缺陷聲子晶體的聲波導設(shè)計
鐘蘭花,陳靜元,劉家盈,凌彩寧,符栩銘,蔡馬趙,黃 貞(8)
紅色SrxCa0.99-xEu0.01WO4固溶體熒光粉光致發(fā)光的聲子調(diào)控
高 楊,王廷華,董 默,于廣浩,呂 強(8)
微電磁光開關(guān)的結(jié)構(gòu)設(shè)計與性質(zhì)模擬
吳雅蘋,陳曉航,吳志明(9)
銀半球殼包覆PS微球的納米結(jié)構(gòu)制備及非對稱光學性質(zhì)研究
施庭興,肖雙江,席瑞駿,肇 珣,朱紅波,嚴端廷,王春亮(9)
材料裂紋缺陷的光熱輻射檢測
李愛珠(10)
多層GaS的變溫拉曼活性探究
劉為振,仲瑋恒(10)
油頁巖中微量原油的太赫茲光譜分析
陳思同,詹洪磊,張 燕,任澤偉,秦凡凱,陳 儒,孟昭暉,趙 昆,冷文秀,吳曉東(11)
基于差分法研究熱輻射強度與距離的關(guān)系
楊東俠,劉安平,歐 琪,楊駿駿,張選梅,何光宏,韓 忠(11)
·普通物理實驗·
基于紅外反射傳感器的三線擺周期測量裝置
石明吉,秦佳瓊,李豪博,洪 倩,楊雪冰(1)
利用牛頓環(huán)裝置測量平玻璃折射率
賈小文,范海英,趙云飛,尹 霖,張金鳳,邱成鋒(1)
光電效應(yīng)實驗教學中飽和光電流與入射光強成正比的實驗探討
楊駿駿,何光宏,李巧梅,潘 量,徐瑋婧,韓 忠(2)
基于智能手機的液體表面張力系數(shù)測量
楊 武, 杜大威,石曉燕,賈海濤,岳海洋,鄧傳迅,歐海峰(2)
基于Matlab電磁聚焦的動力學仿真
程 琳,翟立朋(3)
對基于激光單縫衍射測量實驗的優(yōu)化
李 俊,莫緒濤,黃仙山(3)
電容率測量儀的改進
范淑媛,王 寧,鞏英鵬,余曉武(3)
法布里-珀羅干涉儀測平板玻璃折射率的方法研究
嚴琪琪,唐 芳,沈 嶸,許懷哲,李 華(5)
巨磁電阻傳感特性微分測量及意義
李潮銳(5)
海市蜃樓形成的理論分析與實驗?zāi)M再現(xiàn)
黃思俞,許艷秋,王宗箎,鄭冬梅,肖波齊(6)
圖像識別在靜電場描繪實驗中的應(yīng)用
何小風(6)
波導法測量材料的電容率和磁導率
付全紅,龐述先,樊元成,張富利(8)
對九腳探頭磁導率、檢測電壓與應(yīng)力相關(guān)性研究
魏 明,馬占國,殷春浩,徐振坤(8)
泡泡形成的理論和實驗探究
王心華,盧博文,潘曉軍,劉 斌,高秀平(9)
眼動儀在晶體電光調(diào)制實驗教學中的應(yīng)用研究
邵長金,楊東杰,鄭偉博,胡 銳(9)
激光散斑法測量橫向微位移及其應(yīng)用
張 莉,楊伊凡,榮振宇,曲祥文,蔣伊麥(12)
穩(wěn)態(tài)法測量導熱系數(shù)面積修正誤差分析
程德勝,張 輝,馬書炳,王申浩,鮑莉娜(12)
·實驗講壇·
連續(xù)波核磁共振實驗問題探究
李潮銳(8)
·專 題·
第35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實驗試題評析
王錦輝,楊文明,孫存英,王宇興,周 紅,劉嘉濱(1)
基于菲涅耳原理的小孔衍射
胡志剛,李佳迅,蘇開齊,胡清雨,朱昨磊,鄭琳麗,鄧邦林(1)
基于平行板電容器的材料表面形貌測量儀
白雪琪,廖 琨,唐際杰,張谷令,鄒 斌(2)
基于電光掃描器的激光衍射實驗儀
閆愛民,陸晨旭,俞嘉文,湯 鳴(2)
由多邊形小孔的遠場衍射解釋燈光的星芒
陳耿劍,周新宇,何春清,王曉峰(3)
扭轉(zhuǎn)陀螺運動系統(tǒng)的研究
陳宗強,于宏宇,陳 靖,孫 騫(3)
磁懸浮轉(zhuǎn)動演示儀的設(shè)計與測試
高琳惠,閻澤琛,高琳然,程蒙蒙,張靜茹,陳英杰(4)
錐體上滾實驗的力學分析
師玉榮,馬麗珍(4)
液體表面駐波的演示和駐波波長的測量
盧桂林,鐘浩源,譚鋁平,翟若迅,白在橋(5)
改進驗電器的設(shè)計及其應(yīng)用示例
郝立宇,譚 明,楊 鐵,王嘯天(5)
智能車競賽中的運行穩(wěn)定性探究
翁 哲,蘇思偉,陳群元,翁宇涵,唐小煜(6)
PDCA引導下的CUPT科研先修訓練
翁雨燕,董裕力,方 亮,高 雷(6)
基于多渦卷混沌系統(tǒng)的建模研究
丘尚鋒,劉 通,姚赤芝,趙改清,張曉明(7)
無黏性顆粒在平面上的堆積角
儲時哉,董家豪,王思慧,萬建國,周惠君(7)
非線性變形蔡氏混沌電路實驗儀
黃麗蓮,項建弘,王霖郁,國 強,張伊喬(9)
采用EDA技術(shù)改造TC-Ⅱ型閃光法熱導儀
王 槿,吳 迪,惠王偉,陳 平,李文華,文小青(9)
基于Analog Discovery 2的巨磁阻效應(yīng)實驗系統(tǒng)
白洪亮,張 鵬,溫 昕,姚 志,李會杏,吳興偉,李雪春(9)
基于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命題導向的物理實驗教學探索
王 槿,王 錚,惠王偉,李文華,劉東奇,鄭大懷,錢 鈞,姚江宏,孔勇發(fā)(10)
基礎(chǔ)實驗題A:液體的表面張力系數(shù)測量
李文華,王 槿,文小青,張旭華,錢 鈞,姚江宏,孔勇發(fā)(10)
基礎(chǔ)實驗題B:濾波電路的研究
惠王偉,錢 鈞,牛紫平,王 槿,于 健,陳 平,姚江宏,孔勇發(fā)(10)
淺談物理基礎(chǔ)課程(實驗)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的備課細節(jié)
秦平力(11)
物理基礎(chǔ)課程(實驗)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的參賽與觀摩心得體會
樊代和(11)
基于乘法策略的數(shù)字電子實驗教學模式研究
梁麗勤,張寶健,郭獻章,劉 揚(11)
綜合研究性實驗題A:基于傅里葉變換的頻譜測量與應(yīng)用
劉東奇,朱 江,李 強,劉麗颯,姚江宏,孔勇發(fā)(11)
綜合研究性實驗題B:基于鈮酸鋰晶體探究激光與物質(zhì)的相互作用
鄭大懷,陳 靖,王曉杰,陳宗強,姚江宏,孔勇發(fā)(11)
聲駐波演示儀
黃智勇,喻秋山,張澤玉,許 倩(12)
偏振光演示實驗的改進
戴 瑞,夏 彬,陳美竹,于海波(12)
水的抗磁性演示實驗
劉志海,武立華,趙原鋒,呂海軍,宋泓儒,婁存愷,李珊珊(12)
原子力顯微鏡工作原理演示儀
蘇 峻,胡建橋(12)
低成本小型紋影風洞
路 帥,王澤宇,李 淵,李喆宇,高宗慧,龐 海(12)
高能表面上雙組分液滴的運動
陳京萱,曾 淇,陽雨欣,封怡寧,龐 海,王立英,廖 怡,秦 珠(12)
·互聯(lián)網(wǎng)+物理·
智能型霍爾效應(yīng)實驗儀及無線聯(lián)網(wǎng)系統(tǒng)
王學水,周玉潔,張冉冉(2)
基于慕課模式的近代物理實驗教學
李景奎,王若穎,戚大偉(2)
基于太陽能及液體儲能的智能崗亭溫控系統(tǒng)
梁麗勤,余牧舟,楊俊峰,羅銳捷,王子涵,劉 揚(3)
基于Unity的激光全息法制作微結(jié)構(gòu)的虛擬仿真實驗開發(fā)
梁文耀,劉 基(3)
面向老年人的智能家居控制實驗裝置
蘇思偉,翁 哲,陳群元,蘇益宗,鄭仲航,唐小煜(6)
如何建設(shè)好實驗MOOC
何焰蘭,彭 剛,歐陽建明,鄭浩斌,陳明娟,劉一星(8)
超快光場與物質(zhì)相互作用虛擬仿真實驗平臺
鄧 莉,周科衛(wèi),呂釬釬,黃婉慧,張漢中,魏鸞儀,楊 旭(9)
智慧教學與管理在大學物理實驗中的應(yīng)用
張廣斌,李香蓮,王長順,董大興(10)
·學生園地·
紋影系統(tǒng)的靈敏度的實驗設(shè)計與分析
吳慧蘭,胥 佳,曾朝元,代珍兵,段滿益(1)
蠟燭復燃現(xiàn)象的物理模型
梁晉峰,劉麗颯(1)
利用月掩星現(xiàn)象測量月球公轉(zhuǎn)周期
李壯壯,崔士舉(1)
使用分光計觀測太陽光譜
王獻恒,王 菁(2)
多功能轉(zhuǎn)速測量儀的設(shè)計及其在磁體表磁測量中應(yīng)用
海廣田,劉德弟,許 洋,劉 悅,何洋洋(2)
基于空間三角測距的激光雷達三維重建實驗系統(tǒng)
陳夢雯,遲克浩,陳文娟(3)
偶氮光聚物/無機納米多孔膜的數(shù)字全息存儲研究
葛蘊秋,景玉丹,易 貝,楊旭慧,嚴旭輝,亢麗紅,付申成(3)
數(shù)字全息光學實驗探究及再現(xiàn)清晰度優(yōu)化
黃威龍,白 欣,梁海坤,梁綺霞,曾育鋒(4)
研究銅棒與液氮之間的熱傳輸過程
孫瑞峰,蘇為寧,胡立群(4)
集成霍爾開關(guān)傳感器液體黏度測定儀的設(shè)計與測試
賈曉倩,張凱悅,李秉陽,陳英杰(4)
利用激光干涉測量流體的二維溫度場分布
黃 和,王亮星,李佼洋,蔡志崗,王嘉輝(5)
光學鏡頭成像質(zhì)量研究
席瑞駿,肖雙江,楊 慧,劉 華(5)
光伏電池發(fā)電仿真實驗
肖文波,余曉鵬,龔勇清(5)
基于多功能型分光儀上的創(chuàng)新實驗——牛頓環(huán)
崔騰飛,孫敬姝(5)
沙漏流動過程中重力變化現(xiàn)象
荊世宏,李川南,胡安平,尋之朋(6)
駐波聲懸浮中對懸浮小物件的操控研究
朱 怡,房 毅(6)
法拉第效應(yīng)非互易性驗證實驗中的菲涅耳效應(yīng)
蔡家軒,何琛娟(7)
波耳共振儀數(shù)據(jù)可視化與精確化探究
陳俊宇,董國波,劉少華,李朝榮,李 華(7)
太陽眼鏡的性質(zhì)及其工作原理的探究
繆昳聞,潘 瑾,尹亞玲,崔 璐(7)
利用視頻分析軟件和分析天平改進落球法測液體黏度
鄭林靜,吳 鋒,孟麗娟(7)
基于OpenPose的人體睡姿識別實現(xiàn)與研究
楊明健, 黎鏡林,郭銳坤,唐小煜(8)
復合型干涉光源在牛頓環(huán)實驗中的應(yīng)用
王 然,孫佳欣,吳江紅,任泓霖,魏 薇,謝 靜,沈 環(huán)(8)
傾倒非黏性顆粒時漏斗對休止角的影響
施宇軒, 郝成紅,黃耀清,尹亮亮(8)
動態(tài)法測楊氏模量實驗中的雙共振峰現(xiàn)象
洪子昕,郭無箏,白在橋(9)
發(fā)光二極管測量普朗克常量實驗的改進
黎綺鏇,黃威龍,周 斌(9)
基于磁致旋光效應(yīng)的光雙穩(wěn)態(tài)裝置
胡章偉,吳泳波,邱文婷,黃容濤,陳紹雄,胡瑢婕,唐志列(10)
部分填充水平旋轉(zhuǎn)圓柱筒內(nèi)涂層流動的實驗研究
喬宇杰,張鈺翔,周潤中,唐明君(10)
基于卷積神經(jīng)網(wǎng)絡(luò)的智能垃圾分類系統(tǒng)
吳碧程,鄧祥恩,張子憧,唐小煜(11)
人耳垂直面定向原理簡易實驗裝置及其實驗分析
韓思清,顏新青(11)
基于激光法實時動態(tài)測量Na2SO4溶液電導率
倪恩科,謝 靜,程其孌(11)
凸透鏡成像球差的模擬與測量
余昌愷,岑 剡(12)
基于李薩如圖形的精確測量初相位差研究
伍泓錦,段 陽,楊浩林,樊代和,賈欣燕(12)
·基礎(chǔ)教育·
基于藍牙技術(shù)的向心力探究演示儀
藍 榮(1)
楞次定律綜合實驗儀
葉 澤,王 靜(1)
電動向心力定量分析演示儀
黎源逍,代 偉,周雅梅,尚 菡(2)
用秒表測定液體的密度
董瑞彩,陳 瑞,顏國英,鄭原琛,張 雄(2)
氣體壓強改變對液體內(nèi)部壓強影響的定性實驗驗證
林維杰(3)
洛侖茲力實驗教學演示儀的改進
陳冀軒,成建群,林立燕(3)
由覆杯實驗引申的壓強問題研究
莊 黨,張 帆,張立娜,胡君輝,杜 婧,全文文,陽 麗(4)
用DIS驗證簡諧運動中的機械能守恒定律
張建峰,韓黎源(4)
關(guān)于干冰升華實驗的思考
道曉蕊(5)
巧用智能手機拓展單擺實驗
劉利瀾,李德安,周少娜(5)
雙縫干涉測波長實驗的改進
劉銀奎(6)
STEAM課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實驗設(shè)計
李 偉,竇國慧,田 爽(6)
利用洛倫茲力演示器探究帶電粒子在電場及磁場中的運動
蘇義梅,曹 陽,張軼炳(7)
基于虛擬儀器實現(xiàn)阿基米德原理探究實驗
杜嘉萍,吳先球(7)
高考實驗的“變”與“不變”
董友軍,王 磊,朱建平(8)
“雞尾酒”彈弓橡皮筋勁度系數(shù)的測定
向 治(8)
基于智能手機磁性傳感器測量重力加速
李 立,張皓晶,張 雄,邱龍斌,姚 蕊,吳楊峰(9)
利用手機加速度傳感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
丁彥龍,馬廣平,付 靜,曹 怡,姜俊江(9)
利用自制杠桿平衡儀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劉信生,邢海根(10)
探究液體和空氣浮力的實驗裝置
顏詩雨,代 偉(10)
基于磁力限制擺物運動的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
柏浩年,賀葉露,段昌寶(11)
定性定量驗證焦耳定律的實驗裝置
侯耀東(11)
做功改變內(nèi)能實驗演示儀
江耀基,肖春燕,藍斗高(12)
基于DIS實驗進行原電池電極電勢變化的實驗探究及其拓展
歐 勇,黃彥媚(12)
·審者來信·
對“基于Python和梯度下降算法的物理實驗數(shù)據(jù)一元線性擬合方法”稿件的評審意見
朱鶴年(5)
《物理實驗》雜志稿約
(3)
“中國高等學校實驗物理教學研究會第5屆常務(wù)理事會2019年工作會議”第一輪通知
(4)
“第14屆高等學校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研討會”第二輪通知
(4)
《物理實驗》雜志稿約
(6)
“第14屆高等學校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研討會”紀要(全文)
(7)
2018-2022年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物理實驗專項委員會會議暨2019年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聯(lián)席會物理學科組會議紀要
(8)
中國高等學校實驗物理教學研究會第5屆常務(wù)理事會2019年工作會議紀要
(9)
《物理實驗》雜志稿約
(10)
2019年總目次
(12)
·前沿導讀·
期號
基于異質(zhì)外延薄膜的界面超導電性研究
宋燦立,馬旭村,薛其坤(1)
軌道角動量模式識別方法綜述
馮文艷,付棟之,王云龍,張 沛(2)
傅里葉后焦面成像原理及應(yīng)用
方蔚瑞(4)
引力波與引力波探測:一個全新的空間信息通道
李芳昱,文 毫(5)
基于光學超晶格的新型激光器和新穎光學效應(yīng)
胡小鵬,張 勇(6)
二維材料的變溫拉曼光譜研究
榮 新,劉國超,欒弘義,王子豪,張朝暉(7)
基于法布里-珀羅干涉儀的激光譜線特性測量研究
王彬宇,王南朝,劉 崇,劉 東(8)
等離子體參量的發(fā)射光譜診斷的研究
孫殿平(9)
繆子探測及其多學科應(yīng)用
陳 羽,杜浠爾,羅 光,趙先和,唐 健(10)
艦船地震波遠程定位方法研究
薛澤利,張曉峻,侯金弟,孫晶華(11)
·近代物理與綜合實驗·
鈷摻雜鐵基超導單晶的超導體積分數(shù)測量
劉盼盼,徐 狀,林莉芳,侯婷婷,李佳吉,弓文平,談國太(1)
硅光電池實驗設(shè)計
代如成,郭 強,王中平,張增明,孫臘珍(1)
基于核物理虛擬仿真實驗平臺的γ能譜測量
楊東俠,劉安平,張選梅,韓 忠,譚紅兵(1)
基于磁性納米復合棒的“咖啡環(huán)”效應(yīng)
靳 瑤,陳 雪,王可心,倪 然,洪 霞(2)
充氬弗蘭克-赫茲實驗波谷處加速電壓及最佳實驗參量
竇欣悅,司嶸嶸(2)
液晶空間光調(diào)制器的混合場效應(yīng)
何琛娟,李 多(3)
多模式拉制微納光纖
曲廣媛,逯與凱,高星宇,華健男,閆 東,趙 偉,朱 玲,張增明(3)
密立根油滴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的多重差值法
宋元軍(3)
火山巖的反射式太赫茲光譜成像實驗研究
詹洪磊,李依岑,王 焱,趙 昆,韋華周(4)
柴油-水混合物成分的核磁共振分析
馮彩慧,徐 洋,呂 欣,張亞軍,林婷婷(4)
LC諧振參量的直觀測量方法
李潮銳(4)
水中介質(zhì)阻擋放電空氣等離子體的放電特性
周玉超,洪 義,岑祥旗,孫 韜,孫兆杰,彭新志(5)
密立根油滴實驗的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研究
袁哲誠,王寬亮,陸李威,徐哲真,許 飛,羅鍛斌(5)
硬幣材料特征峰幅度的探究
熊俊林,王春梅,沈國土(5)
紫外及深紫外光子晶體微腔特性研究
馮 向,高 娜,朱啟芬,黃 凱,康俊勇(6)
基于HfNx∶Zn薄膜的負微分阻變存儲器
王中強,張 雪,齊 猛,凡井波,嚴梓洋,李壯壯(6)
單個光纖環(huán)形諧振器的輸出光學特性
廖陽清,蘇思琪,張曼妮,黃瀝鋒,武廣亮,張 敬(7)
NaCl單晶非切割面晶面的X射線衍射
賴宣穎,王春梅,沈國土(7)
球面波干涉法測量拉蓋爾-高斯光的軌道角動量
林雅益,江春勇,陳志文,李潤澤,廖開宇,黃 巍(7)
基于線缺陷聲子晶體的聲波導設(shè)計
鐘蘭花,陳靜元,劉家盈,凌彩寧,符栩銘,蔡馬趙,黃 貞(8)
紅色SrxCa0.99-xEu0.01WO4固溶體熒光粉光致發(fā)光的聲子調(diào)控
高 楊,王廷華,董 默,于廣浩,呂 強(8)
微電磁光開關(guān)的結(jié)構(gòu)設(shè)計與性質(zhì)模擬
吳雅蘋,陳曉航,吳志明(9)
銀半球殼包覆PS微球的納米結(jié)構(gòu)制備及非對稱光學性質(zhì)研究
施庭興,肖雙江,席瑞駿,肇 珣,朱紅波,嚴端廷,王春亮(9)
材料裂紋缺陷的光熱輻射檢測
李愛珠(10)
多層GaS的變溫拉曼活性探究
劉為振,仲瑋恒(10)
油頁巖中微量原油的太赫茲光譜分析
陳思同,
詹洪磊,張 燕,任澤偉,秦凡凱,陳 儒,孟昭暉,趙 昆,冷文秀,吳曉東(11)
基于差分法研究熱輻射強度與距離的關(guān)系
楊東俠,劉安平,歐 琪,楊駿駿,張選梅,何光宏,韓 忠(11)
·普通物理實驗·
基于紅外反射傳感器的三線擺周期測量裝置
石明吉,秦佳瓊,李豪博,洪 倩,楊雪冰(1)
利用牛頓環(huán)裝置測量平玻璃折射率
賈小文,范海英,趙云飛,尹 霖,張金鳳,邱成鋒(1)
光電效應(yīng)實驗教學中飽和光電流與入射光強成正比的實驗探討
楊駿駿,何光宏,李巧梅,潘 量,徐瑋婧,韓 忠(2)
基于智能手機的液體表面張力系數(shù)測量
楊 武, 杜大威,石曉燕,賈海濤,岳海洋,鄧傳迅,歐海峰(2)
基于Matlab電磁聚焦的動力學仿真
程 琳,翟立朋(3)
對基于激光單縫衍射測量實驗的優(yōu)化
李 俊,莫緒濤,黃仙山(3)
電容率測量儀的改進
范淑媛,王 寧,鞏英鵬,余曉武(3)
法布里-珀羅干涉儀測平板玻璃折射率的方法研究
嚴琪琪,唐 芳,沈 嶸,許懷哲,李 華(5)
巨磁電阻傳感特性微分測量及意義
李潮銳(5)
海市蜃樓形成的理論分析與實驗?zāi)M再現(xiàn)
黃思俞,許艷秋,王宗箎,鄭冬梅,肖波齊(6)
圖像識別在靜電場描繪實驗中的應(yīng)用
何小風(6)
波導法測量材料的電容率和磁導率
付全紅,龐述先,樊元成,張富利(8)
對九腳探頭磁導率、檢測電壓與應(yīng)力相關(guān)性研究
魏 明,馬占國,殷春浩,徐振坤(8)
泡泡形成的理論和實驗探究
王心華,盧博文,潘曉軍,劉 斌,高秀平(9)
眼動儀在晶體電光調(diào)制實驗教學中的應(yīng)用研究
邵長金,楊東杰,鄭偉博,胡 銳(9)
·專 題·
第35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實驗試題評析
王錦輝,楊文明,孫存英,王宇興,周 紅,劉嘉濱(1)
基于菲涅耳原理的小孔衍射
胡志剛,李佳迅,蘇開齊,胡清雨,朱昨磊,鄭琳麗,鄧邦林(1)
基于平行板電容器的材料表面形貌測量儀
白雪琪,廖 琨,唐際杰,張谷令,鄒 斌(2)
基于電光掃描器的激光衍射實驗儀
閆愛民,陸晨旭,俞嘉文,湯 鳴(2)
由多邊形小孔的遠場衍射解釋燈光的星芒
陳耿劍,周新宇,何春清,王曉峰(3)
扭轉(zhuǎn)陀螺運動系統(tǒng)的研究
陳宗強,于宏宇,陳 靖,孫 騫(3)
磁懸浮轉(zhuǎn)動演示儀的設(shè)計與測試
高琳惠,閻澤琛,高琳然,程蒙蒙,張靜茹,陳英杰(4)
錐體上滾實驗的力學分析
師玉榮,馬麗珍(4)
液體表面駐波的演示和駐波波長的測量
盧桂林,鐘浩源,譚鋁平,翟若迅,白在橋(5)
改進驗電器的設(shè)計及其應(yīng)用示例
郝立宇,譚 明,楊 鐵,王嘯天(5)
智能車競賽中的運行穩(wěn)定性探究
翁 哲,蘇思偉,陳群元,翁宇涵,唐小煜(6)
PDCA引導下的CUPT科研先修訓練
翁雨燕,董裕力,方 亮,高 雷(6)
基于多渦卷混沌系統(tǒng)的建模研究
丘尚鋒,劉 通,姚赤芝,趙改清,張曉明(7)
無黏性顆粒在平面上的堆積角
儲時哉,董家豪,王思慧,萬建國,周惠君(7)
非線性變形蔡氏混沌電路實驗儀
黃麗蓮,項建弘,王霖郁,國 強,張伊喬(9)
采用EDA技術(shù)改造TC-Ⅱ型閃光法熱導儀
王 槿,吳 迪,惠王偉,陳 平,李文華,文小青(9)
基于Analog Discovery 2的巨磁阻效應(yīng)實驗系統(tǒng)
白洪亮,張 鵬,溫 昕,姚 志,李會杏,吳興偉,李雪春(9)
基于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命題導向的物理實驗教學探索
王 槿,王 錚,惠王偉,李文華,劉東奇,鄭大懷,錢 鈞,姚江宏,孔勇發(fā)(10)
基礎(chǔ)實驗題A:液體的表面張力系數(shù)測量
李文華,王 槿,文小青,張旭華,錢 鈞,姚江宏,孔勇發(fā)(10)
基礎(chǔ)實驗題B:濾波電路的研究
惠王偉,錢 鈞,牛紫平,王 槿,于 健,陳 平,姚江宏,孔勇發(fā)(10)
淺談物理基礎(chǔ)課程(實驗)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的備課細節(jié)
秦平力(11)
物理基礎(chǔ)課程(實驗)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的參賽與觀摩心得體會
樊代和(11)
基于乘法策略的數(shù)字電子實驗教學模式研究
梁麗勤,張寶健,郭獻章,劉 揚(11)
綜合研究性實驗題A:基于傅里葉變換的頻譜測量與應(yīng)用
劉東奇,朱 江,李 強,劉麗颯,姚江宏,孔勇發(fā)(11)
綜合研究性實驗題B:基于鈮酸鋰晶體探究激光與物質(zhì)的相互作用
鄭大懷,陳 靖,王曉杰,陳宗強,姚江宏,孔勇發(fā)(11)
·實驗講壇·
連續(xù)波核磁共振實驗問題探究
李潮銳(8)
·互聯(lián)網(wǎng)+物理·
智能型霍爾效應(yīng)實驗儀及無線聯(lián)網(wǎng)系統(tǒng)
王學水,周玉潔,張冉冉(2)
基于慕課模式的近代物理實驗教學
李景奎,王若穎,戚大偉(2)
基于太陽能及液體儲能的智能崗亭溫控系統(tǒng)
梁麗勤,余牧舟,楊俊峰,羅銳捷,王子涵,劉 揚(3)
基于Unity的激光全息法制作微結(jié)構(gòu)的虛擬仿真實驗開發(fā)
梁文耀,劉 基(3)
面向老年人的智能家居控制實驗裝置
蘇思偉,翁 哲,陳群元,蘇益宗,鄭仲航,唐小煜(6)
如何建設(shè)好實驗MOOC
何焰蘭,彭 剛,歐陽建明,鄭浩斌,陳明娟,劉一星(8)
超快光場與物質(zhì)相互作用虛擬仿真實驗平臺
鄧 莉,周科衛(wèi),呂釬釬,黃婉慧,張漢中,魏鸞儀,楊 旭(9)
智慧教學與管理在大學物理實驗中的應(yīng)用
張廣斌,李香蓮,王長順,董大興(10)
·學生園地·
紋影系統(tǒng)的靈敏度的實驗設(shè)計與分析
吳慧蘭,胥 佳,曾朝元,代珍兵,段滿益(1)
蠟燭復燃現(xiàn)象的物理模型
梁晉峰,劉麗颯(1)
利用月掩星現(xiàn)象測量月球公轉(zhuǎn)周期
李壯壯,崔士舉(1)
使用分光計觀測太陽光譜
王獻恒,王 菁(2)
多功能轉(zhuǎn)速測量儀的設(shè)計及其在磁體表磁測量中應(yīng)用
海廣田,劉德弟,許 洋,劉 悅,何洋洋(2)
基于空間三角測距的激光雷達三維重建實驗系統(tǒng)
陳夢雯,遲克浩,陳文娟(3)
偶氮光聚物/無機納米多孔膜的數(shù)字全息存儲研究
葛蘊秋,景玉丹,易 貝,楊旭慧,嚴旭輝,亢麗紅,付申成(3)
數(shù)字全息光學實驗探究及再現(xiàn)清晰度優(yōu)化
黃威龍,白 欣,梁海坤,梁綺霞,曾育鋒(4)
研究銅棒與液氮之間的熱傳輸過程
孫瑞峰,蘇為寧,胡立群(4)
集成霍爾開關(guān)傳感器液體黏度測定儀的設(shè)計與測試
賈曉倩,張凱悅,李秉陽,陳英杰(4)
利用激光干涉測量流體的二維溫度場分布
黃 和,王亮星,李佼洋,蔡志崗,王嘉輝(5)
光學鏡頭成像質(zhì)量研究
席瑞駿,肖雙江,楊 慧,劉 華(5)
光伏電池發(fā)電仿真實驗
肖文波,余曉鵬,龔勇清(5)
基于多功能型分光儀上的創(chuàng)新實驗——牛頓環(huán)
崔騰飛,孫敬姝(5)
沙漏流動過程中重力變化現(xiàn)象
荊世宏,李川南,胡安平,尋之朋(6)
駐波聲懸浮中對懸浮小物件的操控研究
朱 怡,房 毅(6)
法拉第效應(yīng)非互易性驗證實驗中的菲涅耳效應(yīng)
蔡家軒,何琛娟(7)
波耳共振儀數(shù)據(jù)可視化與精確化探究
陳俊宇,董國波,劉少華,李朝榮,李 華(7)
太陽眼鏡的性質(zhì)及其工作原理的探究
繆昳聞,潘 瑾,尹亞玲,崔 璐(7)
利用視頻分析軟件和分析天平改進落球法測液體黏度
鄭林靜,吳 鋒,孟麗娟(7)
基于OpenPose的人體睡姿識別實現(xiàn)與研究
楊明健, 黎鏡林,郭銳坤,唐小煜(8)
復合型干涉光源在牛頓環(huán)實驗中的應(yīng)用
王 然,孫佳欣,吳江紅,任泓霖,魏 薇,謝 靜,沈 環(huán)(8)
傾倒非黏性顆粒時漏斗對休止角的影響
施宇軒, 郝成紅,黃耀清,尹亮亮(8)
動態(tài)法測楊氏模量實驗中的雙共振峰現(xiàn)象
洪子昕,郭無箏,白在橋(9)
發(fā)光二極管測量普朗克常量實驗的改進
黎綺鏇,黃威龍,周 斌(9)
基于磁致旋光效應(yīng)的光雙穩(wěn)態(tài)裝置
胡章偉,吳泳波,邱文婷,黃容濤,陳紹雄,胡瑢婕,唐志列(10)
部分填充水平旋轉(zhuǎn)圓柱筒內(nèi)涂層流動的實驗研究
喬宇杰,張鈺翔,周潤中,唐明君(10)
基于卷積神經(jīng)網(wǎng)絡(luò)的智能垃圾分類系統(tǒng)
吳碧程,鄧祥恩,張子憧,唐小煜(11)
人耳垂直面定向原理簡易實驗裝置及其實驗分析
韓思清,顏新青(11)
基于激光法實時動態(tài)測量Na2SO4溶液電導率
倪恩科,謝 靜,程其孌(11)
·基礎(chǔ)教育·
基于藍牙技術(shù)的向心力探究演示儀
藍 榮(1)
楞次定律綜合實驗儀
葉 澤,王 靜(1)
電動向心力定量分析演示儀
黎源逍,代 偉,周雅梅,尚 菡(2)
用秒表測定液體的密度
董瑞彩,陳 瑞,顏國英,鄭原琛,張 雄(2)
氣體壓強改變對液體內(nèi)部壓強影響的定性實驗驗證
林維杰(3)
洛侖茲力實驗教學演示儀的改進
陳冀軒,成建群,林立燕(3)
由覆杯實驗引申的壓強問題研究
莊 黨,張 帆,張立娜,胡君輝,杜 婧,全文文,陽 麗(4)
用DIS驗證簡諧運動中的機械能守恒定律
張建峰,韓黎源(4)
關(guān)于干冰升華實驗的思考
道曉蕊(5)
巧用智能手機拓展單擺實驗
劉利瀾,李德安,周少娜(5)
雙縫干涉測波長實驗的改進
劉銀奎(6)
STEAM課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實驗設(shè)計
李 偉,竇國慧,田 爽(6)
利用洛倫茲力演示器探究帶電粒子在電場及磁場中的運動
蘇義梅,曹 陽,張軼炳(7)
基于虛擬儀器實現(xiàn)阿基米德原理探究實驗
杜嘉萍,吳先球(7)
高考實驗的“變”與“不變”
董友軍,王 磊,朱建平(8)
“雞尾酒”彈弓橡皮筋勁度系數(shù)的測定
向 治(8)
基于智能手機磁性傳感器測量重力加速
李 立,張皓晶,張 雄,邱龍斌,姚 蕊,吳楊峰(9)
利用手機加速度傳感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
丁彥龍,馬廣平,付 靜,曹 怡,姜俊江(9)
利用自制杠桿平衡儀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劉信生,邢海根(10)
探究液體和空氣浮力的實驗裝置
顏詩雨,代 偉(10)
基于磁力限制擺物運動的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
柏浩年,賀葉露,段昌寶(11)
定性定量驗證焦耳定律的實驗裝置
侯耀東(11)
·審者來信·
對“基于Python和梯度下降算法的物理實驗數(shù)據(jù)一元線性擬合方法”稿件的評審意見
朱鶴年(5)
《物理實驗》雜志稿約
(3)
“中國高等學校實驗物理教學研究會第5屆常務(wù)理事會2019年工作會議”第一輪通知
(4)
“第14屆高等學校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研討會”第二輪通知
(4)
《物理實驗》雜志稿約
(6)
“第14屆高等學校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研討會”紀要(全文)
(7)
2018-2022年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物理實驗專項委員會會議暨
2019年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聯(lián)席會物理學科組會議紀要
(8)
中國高等學校實驗物理教學研究會第5屆常務(wù)理事會2019年工作會議紀要
(9)
《物理實驗》雜志稿約
(10)
2019年總目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