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黎紫書《余生》對科學理性的反思

      2019-12-27 06:27:18梁立平
      梧州學院學報 2019年5期
      關鍵詞:余生倫理道德異化

      梁立平

      (中山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系(珠海),廣東 珠海 519082)

      《余生》是馬華女作家黎紫書于2017年在中國大陸出版的微型小說集,其中收錄的許多作品都與她在中國北方幾年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北京生活兩年,到香港、上海、廣州等地行旅,還到英國、德國等地進行旅居的黎紫書,“選擇擴展自身的生命風景,藉由移動擴展生命版圖,同時也藉由形體的移動突破心靈和人生的困境?!盵1]文化的行旅、視野的開闊、心靈的突破、生命本質(zhì)的感悟,帶來的是作家創(chuàng)作主題的變化、創(chuàng)作格局的提升和問題思維方式的轉(zhuǎn)變?!队嗌愤@本微型小說集里,少有馬來西亞的色彩和氣息,甚至是有意地模糊了小說敘述的地點和社會文化背景。突出的一點是,黎紫書在其中花了較多的篇幅去呈現(xiàn)現(xiàn)代社會的倫理道德、人際關系,人的異化和物化,人的生存困境以及政治權利的使用等問題。對啟蒙、科學理性和近代文明的反思,對人類普遍問題的關注和思考,成了黎紫書創(chuàng)作的一個突破,也是她對中外反理性思潮的一個回應。這應該與黎紫書多年跨區(qū)域、跨國度的文化行旅關系密切。

      這里討論的對科學理性的反思,主要是指對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普遍運用,知識的快速更新和廣泛普及,高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工具性的強勢地位所帶來的“文明越發(fā)展,道德越墮落”[2]5的扭曲和異化狀態(tài)的反思。“科學理性”的定義,類似于阿多諾對“啟蒙”的定義:“與自然相對立的人類理性文明,是人類改造自然的文明活動,是把人類從恐懼、迷信中解放出來和確立其主權的‘最一般意義的進步思想’。”[3]“科學理性”與知識、文明、進步思想密切相關。

      一、“除魅”帶來的倫理道德的墜落

      馬克斯·韋伯在《以學術為業(yè)》的講演中首次提出“除魅”的概念:“從原則上說,再也沒有什么神秘莫測、無法計算的力量在起作用,人們可以通過計算掌握一切。而這就意味著為世界除魅。人們不必再像相信這種神秘力量存在的野蠻人那樣,為了控制或祈求神靈而求助于魔法。技術和計算在發(fā)揮著這樣的功效,而這比任何其他事情更明確地意味著理智化?!盵4]知識、技術、科學理性的運用、普及和發(fā)展,幫助人們揭露了那些曾經(jīng)神秘、神圣的令人畏懼的東西,如道德、倫理、良俗、報應、輪回等等。對這些東西的認識和理解,對這些東西的除魅、去神圣化,導致人們對這些東西喪失了信心、信仰和畏懼。打破了這一枷鎖,這些東西就失去了意義和價值。除魅導致的去神秘化、去神圣化、去意義化,也帶來了社會倫理道德的墮落。人們在意的是知識、理性、技術和計算,而道德倫理,恰恰與這些不太相關。倫理道德思維,與想象、感性和神秘、畏懼有關。

      黎紫書對“除魅”帶來的倫理道德的墮落這一問題的反思,體現(xiàn)在對田園詩般人際關系的毀壞這一問題的呈現(xiàn)和思考。

      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科技的飛躍,科學理性的進步,帶來的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困難,親情、愛情、友情關系的變質(zhì)、扭曲和溫情、美好的田園詩般的人際關系的嚴重毀壞?!耙环矫?,不突破封建社會舊的血緣紐帶和倫理觀念,就不能徹底發(fā)展商品生產(chǎn),從而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物質(zhì)財富;另一方面,商品生產(chǎn)中貨幣經(jīng)濟的發(fā)展,又必然會使商品生產(chǎn)的主體——人,最終也淪為一種特殊的商品,使得人與人之間超越物質(zhì)聯(lián)系的情感交往越來越淡薄,最終讓位于赤裸裸的現(xiàn)金交易。這就是文明與異化的對立統(tǒng)一,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客觀規(guī)律?!盵2]5與真誠、情感和道德相比,赤裸裸的金錢、物質(zhì)關系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占據(jù)了上風。

      親情方面,如《春滿乾坤》講述了春節(jié)團圓飯的“變味”和親情的淡薄?!拔兜朗侨祟愖詈蟮挠洃洝盵5]19,這句話意味深長,充滿辛酸和無奈。相比家常菜,很多年輕人更愛酒樓的色香味與熱鬧喧囂。孩子們非但記不住母親的“味道”,而且漠視、嫌棄母親的“味道”。父母親期待的是一家團圓、兒孫繞膝,期待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期待的是一句問候、一種陪伴、一份付出;在物質(zhì)社會里浸淫的兒女,他們選擇的是金錢利益、物質(zhì)享受,選擇的是斤斤計較、勾心斗角,選擇的是一句傷害、一種漠視、一份索取。代際變化可見于斯。傳統(tǒng)家庭、親情和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在現(xiàn)代社會金錢、欲望和商品經(jīng)濟等沖擊下,已趨于變形、瓦解和坍塌。愛情方面,如《我·待領》講述了“我”因沉迷于物質(zhì)和欲望而在愛情里走失。畫家畫的那幅《窗臺上的女孩》,它的明亮耀眼反襯了“我”的頹廢陰暗。美麗、感性、純粹的愛情,在這個日趨功利、物質(zhì)、理性、復雜化的時代,是否只能存在于畫家的畫筆之下、畫紙之上?走失而有待領回,救贖的除了愛情,還有精神、心靈、理想和純真。友情方面,如《大哥》講述了大哥這個好人在過去貧窮困難的時期里干干凈凈的擁抱到物質(zhì)充足、經(jīng)濟富裕之后的“含糊不清的,既復雜又原始”[5]77的擁抱的轉(zhuǎn)變。物質(zhì)、經(jīng)濟的上升伴隨的必然是倫理、道德的下降?這個時代已經(jīng)是好人難找、朋友難尋的時代,倫理道德的墮落導致了純真、樸實、純粹的遺失。社會人情方面,如《遺失》講述了盲人女孩的導盲犬被兩個男人麻醉抬走了,而目睹全過程的“他”保持沉默、膽小懦弱,從頭到尾沒有幫女孩說過一句話,提過一句醒,伸過一次手?!八钡摹白錾剖隆钡目鞓肥翘摷俚摹⑸n白的,停留在自我慰藉、自我欺騙層面。“遺失”的小說名一語雙關,既指向?qū)と倪z失,也指向見義勇為、樂于助人的道德精神的遺失。

      《童年的最后一天》可以作為本節(jié)的一個小結(jié),它包含著一種寓言的意味:因為貧窮、迷信、愚昧,陪伴女孩的黑狗炭頭化作了別人給她疾病纏身的媽媽的偏方里的一味黑狗血。炭頭走的那一天,就是女孩童年的最后一天。這一天,生活在童年的懵懂、單純、純真里的女孩邁入了現(xiàn)實、理性、冷酷、殘忍的成人社會。這一天,懵懂無知、善良純真與現(xiàn)實理性、殘忍冷酷之間,最終實現(xiàn)了無縫連接。社會走向知識、技術與文明、理性的那一天,也許就是走向倫理道德退化、墮落的那一天。

      二、“去人性化”帶來的人的異化和物化

      “從某種意義上講,文明與異化是一對孿生兄妹,他們一同跨進階級社會的門檻。”[2]4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的普及和科學理性的發(fā)展,除了導致“除魅”、去神圣化以及倫理道德的墮落,也帶來了“去人性化”和人的異化、扭曲。陳炎分析認為,資本社會中從事機器生產(chǎn)的工人有著更為嚴密和細致的分工,對人性的異化程度卻隨之加深了,人的能動性和自由性幾乎被完全窒息。正如商品生產(chǎn)能夠把人變成商品一樣,機械化勞動也能夠把人變成機器[2]6-7。與此同時,知識逐漸成為一種商品,進而演變成一種工具:知識的追求是為了尋找有用信息、資訊,而與真理、智慧無關,也與道德、倫理無關。人類靠理性與科技取得對自然和他人的控制權。這個過程中,人成為了可以被處理的對象,人被當成“物”來看待,而不是用“人”“人性”的角度去看待。“組織”“管理”“經(jīng)營”的心態(tài)由此生成,人被模式化、定義化、概念化、機械化,個體的獨特性和意義性被大眾化、虛空化,個體的自主性和自由性被規(guī)定和限制。個人不重要,重要的是集體,是組織。這是一種“去人性化”的過程,“去人性化”的心理。

      (一)人的異化

      《這一生》寫“我”的這一生就像是一天,一直不干的衣服、一直下不停的雨、一直做不完的家務、一輩子走不出去的家?!拔摇钡囊簧枷駛€陀螺在不停地轉(zhuǎn),中心、重心就是老人、丈夫、孩子。而“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我”的獨特性和自主性,沒人詢問,也沒人在意?!锻昝郎睢分v述了“我”的精確計算、精于設計的按部就班、平靜無波的生活,看似完美,實則機械、空洞、無趣。小說的斷句超乎規(guī)范,句子的長、混亂、無序和不合常規(guī),與“我”的有序、規(guī)矩、定型的人生形成一個反差和對照。《日復一日》用現(xiàn)代主義筆法寫了“他”每天下班趕輕鐵必定會碰到的一前一后來到輕鐵站的孿生兄弟,他想改變,只遲疑了一下,車進站了,一切依然如故,日復一日。孿生兄弟和“他”在這里象征著昨天、今天和明天,一樣地相似,一樣地空洞,重復而沒有意義。“他”曾經(jīng)鼓起勇氣做出改變,終究因猶豫而失敗。想要改變,是困難的,不可能的?!兑恢隆穼憽八泵刻毂睾纫煌刖G豆湯或紅豆湯,不知道為什么要喝、喝了有什么用,只是“喝下去就是日子了”[5]93;跟別人一樣,工作、談戀愛、買房買車、炒股泡網(wǎng)、養(yǎng)狗養(yǎng)魚,不知道為了什么、有什么意義,只是要努力地讓自己跟別人一樣,努力地讓今天跟昨天一樣。養(yǎng)的那條不吃飼料卻也半死不活地撐了半年的魚,反倒成了另類;“他”對這條魚死去的害怕,成了生活掀起的唯一波瀾。而他甚至擔心這種害怕也成為另類。

      《這一生》《完美生活》《日復一日》《一致》這四篇作品,從內(nèi)容和標題上都相似、相關,可以互相補充、互相詮釋,形成一種“互文”性。四篇微型小說串聯(lián)起來,就可形成一篇短篇小說,由標題的連接就可生成文本的意義:“這一生”所謂的“完美生活”,實則是“日復一日”的“一致”,嚴重扭曲和異化,毫無意義。

      (二)人的物化

      《事后煙》的女人,每個月見一兩次有家室的“他”。每次歡好過后,他都會叼著一根從未點燃過的煙,因為他答應過他的妻子要戒煙。女人要給他點煙,他拒絕,讓她別鬧。他早上來,下午走。對女人而言,剛到晌午,一天便過去了,一個月也過去了。這是一段有違倫理道德的扭曲的關系。小說里的男人,他忠于自己對妻子的戒煙的承諾,卻在身體上、靈魂上對妻子不忠;對他而言,妻子就是婚姻的契約。男人享受與女人的身體縱欲,卻拒絕精神的交流、感情的交付;對他而言,女人就是所謂的“事后煙”,只為瞬間的愉悅和享受。《寵物》里的“他”,把撿回來的貓寄養(yǎng)在女人那里。他去看那只貓,順便,在女人那里吃飯;順便,跟那養(yǎng)貓的女人做做愛;順便,花女人的錢。她不讓他喊她“姐”,可他覺得沒必要稱呼,只喊她“喂”。對他而言,她只是可以幫他養(yǎng)貓的又能給他身體慰藉的,既是廚娘又是取款機的存在,就像那只貓一樣,高興了抱一抱,不高興了就沖它發(fā)脾氣。另一方面,某種程度而言,他對于女人也是像寵物一樣的存在。她并沒有把他當真正的男人看待。女人對他溫柔、和善、親切、包容、有求必應,就像養(yǎng)寵物一樣地寵著他、養(yǎng)著他。她就像只是需要這樣的一個存在而已。

      《那一夜我們一起離開酒吧》可以作為本節(jié)的一個小結(jié),它同樣包含著一種寓言的意味:“我”的影子闊別數(shù)十年,又回來了。當年,“我”為了公司里一個升遷的機會,拋棄了音樂拋棄了一起玩音樂的樂隊伙伴。影子因此而離開。影子離開前,被高空摔下的一盆花正正砸中。這盆花象征著現(xiàn)實,象征著科學理性帶來的物質(zhì)、世俗、冷酷的社會。影子象征著一個人的理想、價值、抱負和純真。重逢的這天晚上,喝完酒之后,“我”又一次拋棄了影子,不歡而散。雖然,“他是我的影子,不管這世上有多少人多么喜歡他,他喝下去的酒,最終只有我一個人愿意為他買單?!盵5]16只有自己才能為自己的夢想買單。但是,在現(xiàn)代文明社會下,很多人早已拋棄了對夢想、價值和意義的追求,成為沒有影子的“人”?!霸谕ㄍF(xiàn)代科學的道路上,人們放棄了任何對意義的探求。”[6]3沒有了影子,人其實已經(jīng)不存在了。被“去人性化”的人,走向了扭曲,走向了異化、物化。

      三、人工智能帶來的人的生存困境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工智能在當代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已經(jīng)開始影響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隨著柯潔與AlphaG0的人機大戰(zhàn),人們掀起了對人工智能的廣泛討論。孫偉平曾對人工智能的利弊進行分析,人工智能“促進人的閑暇,協(xié)助人類更加條理化、無危險地去工作,提高社會生產(chǎn)效率,促進社會自我治理變得更加智能。不過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必然會挑戰(zhàn)既有的人類價值,促使人類去重新思考人類的基本屬性與倫常關系。同時,智能化的技術發(fā)展不可避免地會造成社會發(fā)展的不均衡,引起人們對于機器是否可控制的擔憂?!盵7]他認為,人工智能會帶來一系列的危機和風險,會給社會和人的發(fā)展帶來威脅和困惑,“應該及早評定其發(fā)展利弊,確定其社會發(fā)展的價值原則,對新技術的發(fā)展行使人類應有的表決權?!盵7]黎紫書在其微型小說創(chuàng)作中,較早開始對人工智能給人類帶來的生存困境進行關注。

      《消失的趙露》中,這個城市幾乎所有男人都失戀了,因為大家的公共情人“趙露”消失了。趙露其實只是軟件公司設計的一款免費贈送給男性用戶使用的“午夜陪談女性”的試用版,自動升級后,她就消失了。但最初使用的時候,人們并不知情,都以為趙露是真實存在的,都以為趙露就是自己一個人的。失去這個趙露以后,人們無法接受新版的陪談軟件,有人借酒消愁,有人自殺,有人想要控告軟件公司。他們想喚回原來的趙露,可是試用版有“不可預料”的缺陷,早已被黑客攻破,再也不可復返。在這里,人工智能化的趙露擁有了人的思維和感情。人們不能應付真人的感情,只能把自己在現(xiàn)實中無法實現(xiàn)的情感需求寄托在虛幻的網(wǎng)絡、虛擬的世界。離開了人工智能,離開了虛擬世界,人們就變得不懂感情,無法交流。人工智能帶來了人們的空虛、扭曲和異化。小說揭示了人工智能對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沖擊:一個趙露,可以與千千萬萬個男性談戀愛;而這千千萬萬個男性,都不用對這一個趙露負責,不用承擔現(xiàn)實的責任?,F(xiàn)實生活的專一、忠誠、負責、誠實,都被人工智能一一消解。另外,小說也呈現(xiàn)了人工智能的不可控制:它存在著缺陷,隨時可能被黑客攻破,隨時可能癱瘓、消失甚至產(chǎn)生反噬作用。它就像一個人們無法掌控的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對人類構成威脅。

      《我是曾三好》涉及到更深層次的問題,提出了更深刻的疑問和反思:什么是人?“復制人”是不是人?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和規(guī)范“復制人”,如何處理真人與“復制人”的關系?我們應該如何駕馭科技?小說中,“我”曾三好利用自己的基因制造出一個復制人,讓他成為自己完美的備胎??墒牵昝懒?,他做得太好了,比“我”做得更像“我”。我的妻兒和父母都更喜歡他,以至于“再不除去他,我就別想再當我自己”[5]148。曾三好作為人類,他的生存價值,他作為“人”的本質(zhì)意義以及他所代表的社會倫理道德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嚴重挑戰(zhàn)和威脅。如果“我”想繼續(xù)當曾三好,“我”就必須殺掉復制人,否則終有一天就會被他取而代之。人類的生存,被人工智能逼到了困境乃至絕境?!凹夹g性、實用性的思維,已經(jīng)日益顯示出其幽暗的一面,并且自身造成了人類生存日益深重的困境……”[8]曾三好除去復制人,暗含了黎紫書對人工智能至少是對復制人、克隆人的一個態(tài)度:她質(zhì)疑復制人、克隆人的存在意義,認為他們終將威脅人類的生存,二者不可并存。另外,小說還預設和討論了一個倫理道德和法律問題:殺掉復制人,能否構成罪名?

      與《消失的趙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電影《她》,可以作為本節(jié)的一個小結(jié)?!端返慕Y(jié)局同樣包含一種寓言的意味:作為人工智能操作系統(tǒng)的薩曼莎離開了,西奧多與一個關系曖昧的同樣離開了人工智能操作系統(tǒng)的人類女性艾米一起坐在樓頂俯瞰城市。人類最終還是離開人工智能,離開虛擬世界,回歸到真實,回歸到人類自身。

      四、清理低端人口的政治寓言

      《在我們干凈無比的城市》在微型小說集《余生》當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它可以解讀為一個政治寓言,反思特大城市的調(diào)節(jié)人口結(jié)構、控制低端勞動力實則是清理低端人口的政治學、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問題。黎紫書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的生活和行旅經(jīng)歷,讓她對這一問題及其背后的理性操作、權力支配機制進行關注和思考。

      《在我們干凈無比的城市》中,啟動內(nèi)置在食指中的抗污染裝置就可以對整座城市進行消毒,“讓細菌無處可逃”。通過消毒,那些負能量、種族和性別歧視、反智的沒教養(yǎng)沒水平的言語,以至于礙眼的房子、討厭的人,城中所有“頑劣的惡元素”都消失了。作為其中的一種解讀可能,這里的“消毒”可象征政府對人口規(guī)模和人口結(jié)構的控制;在消毒中消失的那些“頑劣的惡元素”可象征“各類企業(yè)、機關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自我雇傭組織中從事體力型勞動或勞務型工作為主的勞動者,如制造業(yè)中的藍領普工,各類教育、衛(wèi)生、金融等服務業(yè)中的保潔、快遞、運輸、綠化、護理人員和小商小販”[9]等外來農(nóng)民工,即所謂的“低端人口”。

      科學理性發(fā)展到一定的程度,理性變成社會的主流,它就可以對處于邊緣的東西進行支配和控制,進行處理和壓制。通過知識、理性,人們意欲掌控和統(tǒng)治他人?!皺嗔εc知識是同義詞?!盵6]2理性的霸權容易導致專制的政策。清理低端人口意味著政府利用手中理性的話語權對城市發(fā)展和人口結(jié)構進行界定、規(guī)劃和控制。這一行為存在的問題、弊病和可能產(chǎn)生的不良后果,不少政治學、社會學專家已經(jīng)進行論證和探討。這里只分析作家黎紫書從文學角度對這一問題的反思:“整個消毒過程就這樣,無聲無息,無孔不入。你果然就和其他人一樣,始終沒有發(fā)覺自己正在……不,已經(jīng)消失?!盵5]148從中可看出黎紫書對清理低端人口的批判態(tài)度:如果過度使用理性、濫用權力,與低端人口一起消失的,除了高端人群,還包括政府的執(zhí)政能力、城市的未來、人類的發(fā)展。

      城市人口結(jié)構的調(diào)控涉及一個城市的社會系統(tǒng)、文化系統(tǒng),要保持系統(tǒng)的平衡、穩(wěn)定和持續(xù)發(fā)展,最重要的是保持它的多樣性、復雜性,主要依靠系統(tǒng)內(nèi)部自動的自主調(diào)控。這樣,才能保持文明、自然與人類三者之間的平衡。針對具體的問題,應該尋找其根源,進行人性化處理。

      五、余論:一種反諷——小說理念與出版宣傳理念的沖突

      黎紫書的微型小說集《余生》,花了較多的篇幅對科學理性進行反思,批判了在知識快速更新和科技飛速發(fā)展過程中,“除魅”帶來的倫理道德的墮落、“去人性化”帶來的人的異化和扭曲、人工智能帶來的人的生存困境,并以政治寓言的形式反思清理低端人口的問題。這是小說集其中的一個重要理念。

      《余生》由廣州的花城出版社出版。出版社為這部作品設計了一個廣告宣傳符號:口袋書。其宣傳理念是5分鐘的閱讀;其宣傳標語為寫給都市人的五分鐘小說(見于《余生》的封面和封底)。從中不難看出,這是出版社對都市人閱讀習慣和這個快餐文化時代的迎合和討好。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知識的普及和科技的進步,我們的社會越來越理性,人們漸趨功利化和世俗化,工具性、技術性、實用性被擺在重要的顯眼位置,而“文學無用論”甚囂塵上。已經(jīng)很少有人能夠靜下心來啃完一部大部頭著作了,這是個文學不再受主流歡迎、越來越不適合文學的時代。這一時代,正是黎紫書在小說中所反思和批判的;而這一時代,卻被出版社以“口袋書”的出版設計概念和“5分鐘閱讀”“五分鐘小說”的宣傳理念所迎合、討好。

      從《余生》的小說理念與出版宣傳理念這一反諷的沖突,我們也可看到反思科學理性的重要性以及改變被科學理性扭曲、異化了的人類和社會的困難程度。

      猜你喜歡
      余生倫理道德異化
      企業(yè)倫理道德視角下的安全生產(chǎn)
      農(nóng)村聘禮的異化與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視角
      Chinese High-Net-worth Individuals Have the Highest Confidence in the Future Economy of China
      商品交換中的所有權正義及其異化
      異化圖像的人文回歸
      余生,請多多關照
      海峽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26
      真的想過和你度余生
      海峽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23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突發(fā)新聞采訪中新聞記者的職業(yè)道德和倫理道德平衡
      新聞傳播(2016年18期)2016-07-19 10:12:06
      對新聞攝影倫理道德的研究
      新聞傳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24
      五华县| 姚安县| 禹城市| 磴口县| 神农架林区| 海南省| 故城县| 绥中县| 孝昌县| 汶上县| 平潭县| 镇原县| 红桥区| 河源市| 吉水县| 嘉峪关市| 龙门县| 孝感市| 南乐县| 米林县| 夹江县| 淄博市| 夏河县| 和田市| 绍兴县| 即墨市| 泸水县| 喜德县| 沙湾县| 博乐市| 铜川市| 牡丹江市| 德庆县| 永新县| 环江| 保定市| 繁峙县| 宁强县| 苍梧县| 岳阳县| 泽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