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明朗(北京市懷柔區(qū)體育局 北京 101400)
自行車運動是指以自行車為工具,進行體育比賽,這項運動正式被列為比賽項目在1896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在此之后,成立了國際自行車聯(lián)盟,各地也相繼舉辦自行車運動比賽。我國作為自行車大國,在2016年奧運會中第一次奪得自行車團體競賽金牌,是自行車運動的突破,因此,我國應該再接再厲,重視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的訓練,為我國取得更多的榮譽。
在青少年的自行車運動訓練中,常見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自由重量訓練,如啞鈴、杠鈴等;自重訓練,如瑞士球、徒手訓練等;負重訓練,如鋼索、氣動組合訓練等。對于這些訓練方法,教練在進行選擇時應該結(jié)合青少年的實際身體素質(zhì),制定合適的力量訓練流程,逐步將青少年的力量提升上來,做好訓練強度、容量以及恢復方法的應對措施。
力量訓練師自行車運動中身體素質(zhì)的基礎,力量在下肢進行伸肌的蹬利中必須大于機械的阻力。首先,就是在前少年運動員要想提升自行車的速度,就需要有克服阻力的力量,其力量越大,就能夠?qū)ψ孕熊嚨乃俣扔懈蟮淖饔茫朔枇π?,對自行車的速度作用力越小。其次,靈敏度也可以通過一定的力量訓練得到,將肌肉的協(xié)調(diào)性進行改善,能夠充分發(fā)揮肌肉的作用,所以,要想提升運動成績,就要對自己的力量進行訓練,更好的掌握動作技巧。在進行短時間的自行車競賽時,其主要考察的是青少年運動員對于下肢肌肉的快速量,而長時間的自行車競賽中,考察的則是青少年運動員對于下肢肌肉耐力的訓練,當然,在此過程中,其上身也需要進行靜力訓練,保證青少年在自行車運動中的平衡性。在踏蹬自行車時,其主要是下肢肌肉進行協(xié)調(diào)的交替,讓運動員在通過這樣的訓練能夠提升自身的運動效率。
平衡與肌肉的訓練在自行車運動中缺一不可,因此需要對青少年的身體的關(guān)鍵部位進行訓練,以免在大風天氣中收到其影響,失去競爭的能力。因此,在實際的力量訓練中,需要進行平衡以及肌肉力量的聯(lián)系,讓上肢肩帶以及腰背部的力量達到要求,增加其操車的能力,避免讓青少年在競賽中不至于因身體力量的不足從而產(chǎn)生消極的情緒。
青少年階段正式身體發(fā)育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進行力量訓練讓青少年的身體素質(zhì)能夠與其互相促進,形成良性循環(huán),進行一般的力量訓練,就是為青少年打好基礎,讓其能夠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zhì),是重要的訓練部分。從基礎開始,青少年的訓練部位從上到下分別是:肩部肌群、胸部肌群、手臂肌群、背部肌群、臀部肌群、核心肌群、腿部肌群這幾種,在進行訓練時,先從手開始,進行多重關(guān)節(jié)的復合型運動,并依據(jù)自行車所需要的身體力量素質(zhì)的特點,進行俯臥撐、蛙跳、高抬腿等訓練,適應輕度訓練之后逐步加強自己的訓練容量,保證訓練既不超出自己的身體素質(zhì)水平,也不能過于簡便而沒有任何效果。
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其可以選擇金字塔的訓練方式,讓自己的力量水平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增加,有計劃的減重和加重,在加重是阻力增加,減少重復次數(shù),而減重時則要減小阻力,增加重復次數(shù),這樣的訓練方法能夠有效提升運動員的肌肉力量
專項訓練則是根據(jù)自行車的不同功效以及不同要求進行訓練的制定,只有這樣,才能在訓練中更好的進行自我的突破,將自身的自行車運動水平進一步的提升。在進行踏蹬的運動時,與半膜肌、股二頭肌、半腱肌、股四頭肌等有所關(guān)聯(lián),而這些肌群在進行收縮運動中主要分為四種情況,分別是屈膝伸膝、跖屈、屈髖伸髖以及足背屈。在青少年進行訓練時,可以根據(jù)自身的不足之處進行訓練方法的制定,如勾腳尖練習、坐姿彎舉練習、深蹲練習等,這些訓練方法在實際應用中有很大的作用。在進行自行車的阻力訓練時,也要把握好自身自行車的特性,將肌肉力量有秩序的進行訓練,讓肌肉記住發(fā)力的順序,動作結(jié)構(gòu)等,經(jīng)過這樣多次的訓練就能夠很好地提升下肢的耐力與力量。除此之外,專項訓練結(jié)束之后要注意青少年的休息恢復問題,保證其不會由于較大的訓練量造成肌肉拉傷,可以用泡沫袖進行按壓放松,或者是用冰療熱療進行恢復,讓青少年運動員在第二天依舊有訓練的能力,保證其在運動道路中的長久的發(fā)展。
在青少年的騎行過程中,將身體向前,做出俯沖的姿態(tài)能能夠更加減少空氣中的阻力,提升其自行車的速度,上肢與地面保持平行的狀態(tài)也有助于運動員更好的進行運動。這時,強大的下肢力量能夠幫助運動員克服自行車的踏蹬阻力,身體的平衡能力也能讓運動員不至于摔下自行車,保持其身體的爆發(fā)力。因此,需要進行核心的力量訓練,幫助青少年運動員在軀干與骨盆連接平衡,整個身體像運動鏈條一樣進行更加高效的運行,將其運動效率有效的提升起來,對青少年的身體素質(zhì)以及運動技能進行有效的強化。核心的力量訓練不僅僅是腹肌與背肌、還有愛退以及盆帶等地方的肌群。將核心穩(wěn)定的能力隨著軀干以及腿部運動的能力的提升而提升,發(fā)揮出人體動力鏈條的效應。
青少年運動員力量訓練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是要依據(jù)自身的情況進行有效的訓練的制定就需要多方面的考慮,保證能夠最大限度的幫助運動員提高其運動成績,而不是讓運動員身心受損,其訓練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爆發(fā)力訓練。爆發(fā)力能夠決定青少年運動員在進行自行車競賽中的初始速度,尤其是在進行中短距離的比賽時,其爆發(fā)能力更是關(guān)鍵因素。起動的快慢對運動員的成績具有重要作用,而想要訓練青少年的爆發(fā)力,就需要進行多次的負荷重量的極限的訓練方式,讓下肢的肌肉力量能夠在極短的時間里記住爆發(fā)的運動結(jié)構(gòu),發(fā)揮出最大的肌肉的力量。但是在這期間,雖然是加大練習量,也要考慮青少年的身體發(fā)展狀況,結(jié)合其年齡以及身體素質(zhì),進行最合理的訓練的安排,不能對青少年的身體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在訓練爆發(fā)力時,與自行車不同種類的比賽相結(jié)合,例如進行下蹲以及推臥訓練時,主要使用50%-60%的重量負荷,讓青少年以自身最快的速頓作6-12次的練習。而爆發(fā)力的訓練在初期提升速度十分快,但是在后期青少年的力量素質(zhì)開發(fā)之后,爆發(fā)力的增長將會出于平緩狀態(tài),因此就算到后期沒有明顯的進步,也要將訓練堅持下去,保證其每天的訓練量。
第二,速度訓練。而速度訓練其主要構(gòu)成部分為速度與力量,盡管其中一項的發(fā)展就能夠加快青少年運動員的速度,但是也不能只訓練其中一項,而是應該進行整體的訓練。在力量的支撐下才能有更快的速度,其主要表現(xiàn)在青少年運動員的爆發(fā)力中,因此在進行訓練時,主要考慮的方向就是其負荷量與負荷強度,并且運用多種強度的方式進行訓練,保證其速度與力量是訓練能夠保持一種平衡,踏蹬的動作要流暢有力。負荷強度也要依據(jù)青少年的身體素質(zhì)進行,若是強度小,則力量提升小,速度提升大,速度就會對力量產(chǎn)生影響,而若是強度大,就會力量提升就大,速度提升就小,力量又會對速度產(chǎn)生影響,因此在進行訓練時,要依據(jù)自行車的特點以及競賽的要求進行速度訓練的制定,合理的將訓練質(zhì)量提高。與此同時,負荷量不能過多,時間也要有所縮短,讓青少年利用自身的興奮性進行訓練,并且要讓其有休息調(diào)整的時間,疲勞的訓練除了能夠增加青少年運動員對自行車訓練的厭惡心理,并沒有其他的作用。
第三,耐力訓練。耐力是公路自行車運動員以及長時間自行車競賽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需要此類青少年運動員進行專業(yè)的訓練,這一類訓練主要是對其負荷能力以及抗疲勞能力的提升,應該選擇多次進行小重量的訓練,依據(jù)運動員的身體素質(zhì),不能操之過急進行大量的重復訓練,這樣的訓練方法能夠讓運動員的呼吸系統(tǒng)以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進行改善,讓其擁有更加健康的身體素質(zhì)。
第四,腰背肌訓練。在大多數(shù)青少年運動員中,其背部肌肉力量不強,為了讓青少年能夠更好地運用背部力量,不至于在競賽之后出現(xiàn)背痛等情況,必須要對其進行訓練,可以采用引體向上、偏重引體向上、窄距引體向上等方法,保證青少年的背部肌肉得到有效的鍛煉。
在進行運動員力量訓練之后的疲勞消除中,其設計到方方面面,包括生理、心理、醫(yī)學、化學、生物等,運用營養(yǎng)、生化等方法進行消除疲勞。
第一,補糖法。任何運動的訓練,其體力的消耗都是巨大的,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也是如此。而在這體力消耗之中,主要是血糖元與肌糖原的消耗,在運動之前進行糖分的補充,能夠讓青少年運動員可以節(jié)約一定的肌糖原,將蛋白質(zhì)以及脂肪氧化進行減少,可以讓運動員在運動中有更長的耐力,在運動之后進行補糖也能讓消耗的肌糖原快速的補充進來,讓身體疲勞有效緩解。
第二,電解質(zhì)與水的補充,每天少量多次的進行水的補充,能夠保持體內(nèi)的對平衡,電解質(zhì)也同樣如此,青少年在自行車的力量訓練中可以攜帶鹽水,方便在訓練之后進行體力的補充。除此之外還有蛋白質(zhì)的補充方法,讓青少年能夠保證身體的正常發(fā)育,提升自己的身體機能。
青少年自行車的力量訓練中,其主要應該遵循三項原則,其一,就是多樣性原則,將各種力量訓練進行分類,保證青少年運動員能夠得到充足的鍛煉。其二就是經(jīng)濟性原則,在自行車的訓練過程中,其經(jīng)濟性原則是讓生理的運動系統(tǒng)與人體的代謝形成一個整體,保證力量訓練能夠在這樣的方式下得到有效的提升使運動系統(tǒng)的能力增強,提升運動員的專業(yè)水平,保證其各個部位之間更加和諧的進行配合。其三,就是均勻性原則,肌肉力量沒有均勻的發(fā)展就不能讓各個肌群有效配合,其發(fā)展不均勻讓青少年運動員在自行車競賽中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因此,在制定訓練計劃時,要考慮肌群的綜合性鍛煉,切實有效的提高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