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巖
利爪的太陽,紅空氣
揪著我們上升。在來到山頂之前,
好心的,難以分辨面孔的尼甘布人——
司機稱呼他們?yōu)椤皡擦秩耸俊薄p如
羽毛,
隨風粘在半山腰凸起的巖石上。不像我們
中的任何一個,
來自中國、南亞或歐洲,笨重而疲憊,
一群連休息也得供人觀賞的土象,雜亂有
序地
被編排在隊列之中,頭也不敢抬——他們
也微微低下頭,
克制著自己的趾高氣揚,幾乎與巖石融為
一體。
和獅子相比,捕獵的技巧還不成熟,司機,
神態(tài)已經(jīng)說明了一切。躊躇時,突然從巖
石里顯形,
仿佛我前面哪個人做了祈禱?!白屛?guī)椭?/p>
你吧,”
一種混雜著當?shù)卣Z、咖喱與魚腥草的英
語,汗水中露出憐憫,
他感到自己會被需要,因而說出了“我們
當?shù)厝恕?/p>
來這兒,做好事?!焙蟀刖湎駛€殖民者,
強調(diào)著某種
他們自己將信將疑,而道德性不容爭辯的
廢話,
直到轉(zhuǎn)過山腰,語言露陰癖般,暴露出最
混蛋的那個詞——
也許還夾雜著翁達杰那特有的怯懦——而
我們
拒絕的口氣,更加正義,也更像野蠻人,
或者來自蒙古利亞、特洛伊和古阿拉伯的
輕騎兵,
此刻高高地占據(jù)山頂,帶著野兔掙脫厄運
的興奮。
兩個世界一分為二,遠處的三明治風景
典范于金槍魚蛋黃般的光暈;歡呼恰到
好處,
瘸著一只腿的狗搖著尾巴,新婚夫婦
趁小孩溜號的間隙瘋狂親吻。這片新被征
服的土地上,
(只要有錢,每天會被征服百八十次),
旅行圖冊,從新的秩序中找到生機,
而已經(jīng)打亂的,則并不在我們稱之為生命
的歡愉中。
穿越雅拉
出發(fā)時,朦朧的天色
尚未被月光最后的哀吟喚醒,
亞樂緊隨我們,朝向厄俄斯的雙手
所推開的平原遠去。月亮暗紫色,
盡可能俯身,以便讓濕地貍藻自鳴得意,
閃爍像大地樂器上發(fā)光的箔片。
每一根弦都使我們低調(diào),把自己縮進口袋,
而斑點苔像陰影般透露著恐懼,仿佛音樂
戲劇性的框架;反差中,水牛的重音
倒比它更羞澀,對越野車輕佻的喊叫無動
于衷,
反而橢圓地上升,直到和風融為一體,
發(fā)出魯特琴般暗箱的回音。有時被提醒,
操琴者,即使明知不完美,但依然保持
克制,
臉青得像本地的石料加工員,不放過一點
赭石色,
對待人和火星別無二致;但車燈滔滔不絕,
更強調(diào)你我周圍,大海的碎片
如藍孔雀般結晶在確切的巖石上。
通向現(xiàn)實的必經(jīng)之路,是音樂成為它本身。
等待獵豹時,仿佛看穿另一種虛構,
我們自身也被缺乏象征性的樹影沐浴著。
像蜥蜴般匍匐,蒼涼的轉(zhuǎn)音,謹慎地出沒
并在沼澤的結尾吐露它的秘密,仿佛某團
火焰
燃燒在我們自覺的內(nèi)省中。但意識漫無
目的,
構造如三明治般簡單,你親手固定了它的
形態(tài)。
那些隨我們的顛簸,猛烈扭動的是什么?
無聲的,成熟的抽泣,在雨水來臨之前減
弱頻率。
而在蒼鷺所飛過的,以及曾經(jīng)
幻想探險的風景之外,聽眾無關緊要,
一種啼鳴已不存在于我們想象的觀察中。
加勒,雨
苦役的蜂漿,胡亂涂抹著嘴唇。
桌子上擺滿了甜蒲桃,與卡其色菠蘿,
黑色衣裳烏云般聚集,沉吟著鬼魂
滌棉布般洗練的語言,直到雨開始飄落
讓大地的重量增加,把麻栗血塊狀的葉泥、
獼猴的糞便,和英式植物園的郁金香樹
被印度洋的日光烤焦的氣味混在一起,
我光著腳,踩在拼貼著卵石子和混凝土
花瓣的磚道上,為了刻意的圖案而完成它,
你體內(nèi)的火鉛球也跟著下墜,
使痛苦一點點失去我們。它飛翔的模具無法
攥住煤球般的雨滴猶如因行星破碎
而死去的黃蜂,砸向芒果攤竹竿支撐的頂篷
沖刷的激流,小山丘上帽子的郵局,
按摩館如女人經(jīng)血染過的木棉樹的脖頸,
白蟻群的珍珠項鏈被風扯碎。池塘的英語
經(jīng)由果蠅調(diào)音,從海灘酒館迅速聚攏
圍著重金屬啤酒飛舞,海浪
模仿著瓦納姆,以你咸澀的瞳孔
盛滿詩中逝去的大海。碼頭黑夜扭動著
小巷,
不停有車燈麻風病似的顫抖,
招徠客人的語言,多被簡陋的漢語取代,
元音服從著抑揚格。加勒的港口,
黏膩如椰奶的云斟滿了狗窩,月光徘徊
在彌漫熏魚和肉桂味的客艙內(nèi)。我們
繞過水洼回家,緩慢地,如當年冒失地
過來探險的兩艘卡拉維爾船,蹣跚在滑
石粉
做成的細沙和彩色旗桿濕滑的嗚叫里。
現(xiàn)在星星成群結隊卸下我們的貨品,
我們的身體要比暴雨到來前更新。
王徹之
原名王浩,1994年出生,詩人。本科畢業(yè)于北大中文系,牛津大學文學博士,現(xiàn)居英國。作品發(fā)表于《詩刊》《星星詩刊》《延河》《詩江南》《漢詩》《上海文學》等雜志。2016年獲北京大學王默人小說獎,2018年于紐約出版中英雙語詩集《詩十九首(19 PO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