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文本功能論看革命紀念館展板解說詞翻譯
      ——以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為例

      2019-12-30 14:15:57
      閩江學(xué)院學(xué)報 2019年4期
      關(guān)鍵詞:展板紅色旅游紀念館

      (福建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福建 福州 350007)

      一、引言

      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獨特魅力,紅色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引起了外國游客的注意,紅色旅游也相繼發(fā)展起來。紅色旅游景點,尤其是革命紀念館紛紛推出展板解說詞的英譯文本,以滿足國外游客對于紅色文化的了解需求。

      革命紀念館展板解說詞的翻譯與紅色旅游外宣翻譯息息相關(guān)。由于紅色旅游外宣翻譯本身的文化獨特性,國外的相關(guān)研究較少,而國內(nèi)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近十年。截至2019年6月12日,在中國知網(wǎng)搜索“紅色旅游翻譯”,共出現(xiàn)相關(guān)文獻123篇,發(fā)表年度從2008年開始,之后的發(fā)表數(shù)量大致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其中2016年和2018年最多,各28篇。從研究內(nèi)容來看,目前的研究主要從不同的角度探究紅色旅游翻譯的策略,如《從翻譯目的論看紅色旅游景介的英譯策略》[1]、《基于翻譯類型學(xué)視角的紅色文化文本英譯研究——紅色旅游文本翻譯策略分析》[2]、《生態(tài)翻譯學(xué)視角下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英譯研究》[3]等。從翻譯趨勢上看,翻譯研究正由傳統(tǒng)翻譯策略研究向規(guī)定性翻譯策略研究發(fā)展。傳統(tǒng)的翻譯策略主要利用現(xiàn)成的翻譯方法進行外宣翻譯,如直譯法、意譯法等,拘泥于源語與目標語的形式對比,可操作性不強;而規(guī)定性翻譯策略主要基于功能主義、生態(tài)翻譯學(xué)、跨文化交際等理論基礎(chǔ),重視影響翻譯過程的制約因素,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追捧[4]。

      革命紀念館作為紅色旅游文化的重要宣傳渠道,其發(fā)展以及翻譯研究趨勢與紅色旅游大同小異。在中國知網(wǎng)上搜索“紀念館翻譯”,能找到的相關(guān)文獻并不多,發(fā)表時間同樣主要集中在近十年,如《目的論指導(dǎo)下的文博解說詞翻譯失誤分析——以鎮(zhèn)??诤7罋v史紀念館展品解說詞為例》[5]、《從目的論看博物館解說詞翻譯——以武漢辛亥革命紀念館為例》[6]、《名人紀念館展板解說詞翻譯策略探討——以王懿榮紀念館為例》[7]等。因此,在新的研究趨勢下對革命紀念館的相關(guān)翻譯進行探討是有意義且有必要的,既能提升革命紀念館對外國游客的吸引力,也有利于紅色旅游文化的對外宣傳。下文將從諾德文本功能和翻譯類型出發(fā),以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的展板解說詞為主要研究語料,分析革命紀念館展板解說詞的文本特點,并根據(jù)其文本特點探討相應(yīng)的翻譯策略。

      二、諾德文本功能和翻譯類型

      20世紀70年代,德國功能派在翻譯界興起,文本類型學(xué)和翻譯類型學(xué)成為該學(xué)派的核心理論依據(jù)。繼凱瑟琳娜·賴斯(Katharian Reiss)和漢斯·弗米爾(Hans Vermeer)等代表人物之后,克里斯蒂安·諾德(Christiane Nord)總結(jié)了以往功能翻譯研究的得失,成為功能學(xué)派的集大成者。賴斯將語篇類型分為信息類、表情類、操作類3種,立足于此,諾德進一步完善,將文本功能分為4類:指稱功能(目的是向讀者提供文本信息)、表情功能(目的在于表達文本發(fā)送者對于事物或者現(xiàn)象的態(tài)度和感情)、訴求功能(目的在于引起接受者的共鳴)、寒暄功能(目的是建立、維持或者結(jié)束文本發(fā)送者和文本接受者之間的交流,只是人們常用的交際套語),并根據(jù)實際翻譯中的應(yīng)用,按照不同文本類型提出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主要有紀實翻譯和工具翻譯兩種類型。紀實翻譯強調(diào)源語文化,重在再現(xiàn)原文發(fā)送者同原文接受者之間交際時的情境,包括逐字對譯、字面翻譯、注釋翻譯和異化翻譯等,目的是促使作者和源語文本接受者之間進行源語文化交際;工具翻譯強調(diào)的是譯語文化,重在表達原文發(fā)送者與譯文接受者之間在新的交際情境下所進行的互動,主要包括等功能翻譯、異功能翻譯和類體裁翻譯等,其目的是在源語作者向目標語文本接受者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建立一條直接的渠道[8-9]。諾德曾提到:“翻譯不僅僅要求目標語文本具有功能,而且要求要忠誠于源語文本發(fā)送者及其意圖(這也是源語文本功能的構(gòu)成因素),那么此時譯者只有通過分析源語文本的功能才能判斷哪些目標語文本功能與源語文本一致?!盵10]文本功能學(xué)作為翻譯研究的重要理論基礎(chǔ),已被廣泛應(yīng)用到各領(lǐng)域的翻譯研究中。就國內(nèi)而言,《文本類型理論關(guān)照下的新聞翻譯》[11]、《體育文本的類型與翻譯探析》[12]、《基于文本類型理論的機器翻譯研究》[13]都是基于文本功能和翻譯類型而進行的重要翻譯研究。徐睿和袁邦株在對紅色旅游外宣翻譯的研究進行綜述時曾提到,由于傳統(tǒng)翻譯存在的缺陷,紅色旅游翻譯理論研究逐漸將視野從語言之間的形式對比轉(zhuǎn)向翻譯過程的制約因素,其中功能主義理論成為該轉(zhuǎn)向的重要理論基礎(chǔ)之一[4]。從諾德的文本功能與翻譯類型對革命紀念館展板解說詞的翻譯進行研究,既符合研究趨勢,也具有適用性。

      三、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展板解說詞的文本特點及翻譯分析

      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作為福建省最大的革命歷史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和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是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陣地,也是宣傳精神文明建設(shè)和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14]。自1998年開館以來,福建革命歷史紀念館已接待參觀游客40余萬,并有來自烏克蘭、德國、日本、瑞士、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巴基斯坦等國家的官員、學(xué)者、民間團體等前來訪問考察,紀念館成為福建省對外傳播中國紅色文化的重要渠道[15]。本文分析的所有文本均來自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的展板解說詞,主要是有英譯文本的部分。

      (一)文本特點

      革命紀念館展板解說詞因紅色文化所具備的歷史性、政治性、感染性等特點而具有本身的特色,形成一類獨立的文本。

      1.敘述性強

      紅色旅游地點大多與革命圣地、革命歷史事件、革命先烈事跡等相關(guān),景點的介紹與展板解說詞等一般會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排列,邏輯清晰明了,多平鋪直敘,多長句。如:

      例1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率領(lǐng)秋收起義部隊進軍井岡山,開辟了中國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點燃了“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的星星之火。隨著革命斗爭形勢的不斷發(fā)展,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領(lǐng)紅四軍主力下井岡山向贛南、閩西進軍;1930年8月組建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方面軍。

      2.政治性強

      “紅色文化是在中國紅色土地上培育出來的一種獨特的文化,屬于‘政治性質(zhì)的文化’?!盵16]紀念館的展板解說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革命戰(zhàn)爭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特有的一些人名、地名、歷史事件、部隊番號或軍事機構(gòu)等,語言有明顯的政治特征。如:

      例2 在這里,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一大批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運籌帷幄,指點江山,紅一方面軍、東路軍、紅十字軍、東方軍及北上抗日先遣隊縱橫馳騁,浴血奮戰(zhàn)。

      3.帶有感染性

      紅色文化不僅僅只是講述一段歷史或一些人物事跡,其中更包含著革命前輩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識形態(tài)和精神文化。革命紀念館展板解說詞在向讀者展示信息知識的同時,也希望讀者(特別是源語讀者)能感受到其中傳遞出來的革命精神和社會主義建設(shè)精神,因此展板詞中不免會夾帶情感、帶有感染性,并經(jīng)常通過四字格、排比等修辭方式在文本中傳遞出來。如:

      例3 福建是中央蘇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點燃了風(fēng)云歲月的明燈;飛揚著蘇區(qū)英雄兒女的風(fēng)采;滲透著革命先烈殷紅的鮮血;樹立著永放光芒的豐碑。

      從革命紀念館的展板詞的文本特點可以看出,其功能主要是向讀者提供文本信息以及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依據(jù)諾德提出的文本功能進行歸類,展板詞文本主要包括指稱功能與訴求功能,即通過敘述歷史事件或描述歷史人物向游客提供認知信息,以及通過感染性語言激發(fā)游客的愛國之情等。當然,這里的感染作用主要針對國內(nèi)游客,避免引起外國游客產(chǎn)生中國企圖進行文化植入的誤會。因此,在這類紅色旅游文化的展板詞翻譯中,一方面,因該文本的接受者主要是外國游客,源語本身的情感功能在目標語文本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進行一定的削弱;另一方面,鑒于外國游客的主要目的是獲取紅色文化信息,翻譯文本中應(yīng)重視源語文本的所指功能(即指稱功能),以方便讀者了解源語文本,獲取原文信息。

      (二)翻譯分析

      1.敘述性語言

      敘述性語言主要用于敘述歷史事件與革命事跡,這類語言大多用語規(guī)范、邏輯清晰,主要是向文本接受者介紹事情經(jīng)過,傳遞文本信息。

      例4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jié)合,預(yù)示著一場新的偉大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上海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譯文: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 1919 fostered combination of Marxism and Chinese workers movement and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a new round of struggle against imperialism and feudalism.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was founded in Shanghai in 1921,refreshing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ccordingly.

      例5 1921年7月誕生的中國紅產(chǎn)黨,為中國蘇維埃運動的興起準備了堅強的領(lǐng)導(dǎo)核心。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chǎn)黨人從血淋淋的現(xiàn)實中,終于認識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的反革命真面目,也認識到掌握革命武裝和革命政權(quán)的重要性。

      譯文:Born in July 1921,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was the firm central leadership for the rise of Chinese soviet movements.After defeat in the Great Revolution in 1927,bloody reality made Chinese Communists finally realize the real counter-revolutionary nature of Kuomintang with the Chiang Kai-shek as the leader 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rolling armed revolutionary forces and power.

      從例4和例5可以看出,譯者在翻譯敘述性語言時主要采用字面翻譯或直譯的方式,屬于紀實翻譯。這種翻譯方法基本可以傳達出原文的意思。字面翻譯,也稱語法翻譯,是通過改變源語的句法結(jié)構(gòu)和詞匯的慣用語來保持原文的文體風(fēng)格和文化特征。其翻譯重點是原文的詞匯結(jié)構(gòu),翻譯目的是再現(xiàn)源語的語言形式[8]。這種翻譯方法在保證英語語言簡單平白、易于理解的同時,盡可能地呈現(xiàn)出原文的措辭和思想內(nèi)容。但需要注意的是,字面翻譯不等于字對字翻譯或允許中式英語的出現(xiàn),而是通過改變源語的句法結(jié)構(gòu)和詞匯的慣用語來保持原文的文體風(fēng)格和文化特征。例5“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chǎn)黨人從血淋淋的現(xiàn)實中,終于認識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的反革命真面目”的譯文為“After defeat in the Great Revolution in 1927,bloody reality made Chinese Communists finally realize the real counter-revolutionary nature of Kuomintang with the Chiang Kai-shek as the leader”。譯者基本保持了源語文本的敘述順序,但一定程度上卻忽略了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在表達習(xí)慣和信息結(jié)構(gòu)上的差異。漢語是主題顯著的語言,強調(diào)句子的意義和功能,建構(gòu)在意念主軸上,句首的成分往往是個話題,后面的部分才是對它的陳述或說明;而英語是主語顯著的語言,重視句子的形式與功能,句子建構(gòu)在主謂軸上,主謂之間存在一種形式上的一致關(guān)系,受到英語語法的制約。因此,在漢譯英中,找準句子的主語和與之對應(yīng)的謂語至關(guān)重要[17]41。對源語進行文本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整個句子所講的意思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經(jīng)歷了1927年大革命的失敗后,從血淋淋的現(xiàn)實中,終于認識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的反革命真面目”。前后主語相同,都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譯文中句子的主語“bloody reality”指的是“defeat in the Great Revolution”,而前面介詞短語“After defeat in the Great Revolution in 1927”的主語是“Chinese Communists”,從這一分析中可發(fā)現(xiàn),整個句子的前后主語并不一致,違反了英語注重銜接與邏輯連貫的表達習(xí)慣。因此,立足于主語“中國共產(chǎn)黨人”“Chinese Communists”,此處如果改譯為“After the defeat in the Great Revolution in 1927,Chinese Communists finally realized the real counter-revolutionary nature of Kuomintang with the Chiang Kai-shek as the leader”可能會更為妥當。具有指稱功能的敘述性語言,重在提供文本信息,采用紀實翻譯類型的字面翻譯是可行的,但不能將其與逐字對譯相對等,在保持源語語言風(fēng)格的同時還應(yīng)考慮到中英兩種語言的差異性,保證傳遞信息過程中的順暢與連貫性。

      2.政治性語言

      例6 但由于蔣介石背叛革命,導(dǎo)致大革命的失敗,福建也隨之陷入白色恐怖中。

      譯文:Chiang Kai-shek betrayed the revolution,leading to failure of the Great Revolution and white terror in Fujian.

      例7 特別是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爭期間,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瞎指揮,致使蘇區(qū)不斷喪失和遭到摧殘,紅軍兵力不斷耗損,中央主力紅軍不得不實行戰(zhàn)略轉(zhuǎn)移,踏上漫漫長征路。

      譯文:Especially,during the fifth counter-encirclement campaign,due to improper guidance by Bo Gu,Li De and others,soviet areas were successively captured and destroyed,the forces of Red Army were continually lost,and the main force of the Central Red Army had to strategically moved from soviet areas to the road of Long March.

      例6主要涉及的紅色文化是帶有中國特色的歷史性詞語,信息文本帶有源語特有的文化特點。在閱讀中,讀者不免會遇到文化問題,在源語中不知不覺為讀者所接受的文化,如果在目的語中用“通用的”“地方色彩的”等用語進行表達,往往會因為“文化空缺”引起文化沖擊[18]。文本理解依賴于語境,文化背景是文本外的重要語境組成,在閱讀翻譯文本中,一旦讀者缺乏某一詞語相關(guān)的背景文化知識,就不能準確地理解該詞語的意思。原文所提到的“白色恐怖”是指革命時期,反動統(tǒng)治者大規(guī)模逮捕﹑屠殺革命人民,破壞革命組織﹐殘酷鎮(zhèn)壓人民革命運動﹑民族解放運動的恐怖行為。一旦直譯為“white terror”并不能使外國游客充分理解其中的深意。而且,“白色恐怖”是這一句中的重要歷史詞語,西方文化中也有“white terror”一詞,主要指“二戰(zhàn)”前后的麥卡錫主義白色恐怖。鑒于文化背景不同,為了使外國游客能獲取正確的信息,在展板詞空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進行注釋翻譯,在句子后面?zhèn)渥⒁欢ǖ谋尘爸R。如:White terror:In the time of the Great Revolution(1924-1927),many people were executed for their real or perceived opposition to the Kuomintang (KMT).Most of those prosecuted were labelled by the KMT as “bandit spies”,meaning memb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CP),如果展板空間有限,直接用“white terror of China”也不失為一個可取的翻譯選擇。

      例7的內(nèi)容是對紅軍長征起因的描述,包含了政治事件的因果關(guān)系以及一些歷史性政治詞語。源語文本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4個部分:時間、原因、結(jié)果以及采取的措施。翻譯中,譯者基本保持了源語的結(jié)構(gòu),由“during”引出時間狀語,“due to”說明事件原因,后面用3個句子敘述事件的結(jié)果以及采取的舉措,3個句子間用一個“and”連接。對比中文原文和英語譯文,原文純粹靠意義關(guān)聯(lián),除逗號外沒有其他連接性標記,這是因為漢語句法是意合型的,強調(diào)的是邏輯關(guān)聯(lián)與意義關(guān)聯(lián),對于詞語之間和句子之間的形式銜接并不在意。而英語句法強調(diào)的是形式和功能,是形合型,句子成分之間要求用形式標記標注出來,因此在漢譯英中必須找出句子間的邏輯關(guān)系并添加適當?shù)倪B接詞[17]39。譯文只用了一個“and”連接3個完整的句子,這種情況下,前面兩個完整性句子間沒有銜接詞進行連接,不符合英語句子篇章的信息結(jié)構(gòu)。在翻譯“紅軍兵力不斷耗損”中,譯文使用了“be lost”一詞來表達“耗損”的含義。在英語辭典中,“be lost”的釋義為:“to be completely confused by a complicated explanation——(被復(fù)雜的解釋)弄糊涂”[19]1 352,明顯偏離了原文的意思。再從“l(fā)ost”原型“l(fā)ose”入手,“l(fā)ose”在辭典中主要有5種解釋:(1)“to stop having a particular attitude,quality,ability etc,or to gradually have less of it——喪失,失去(某種品質(zhì)/能力等)”。(2)to not win a game,argument,election,war etc.——輸?shù)?比賽、辯論、選舉、戰(zhàn)爭等)。(3)to become unable to find someone or something——丟失,找不到。(4)if you lose something that is important or necessary,you then no longer have it,especially because it has been taken from you or destroyed——喪失,失去(重要或需要的東西)。(5)to die——喪命,死 ;if you lose a relative or friend,they die-use this when you want to avoid saying word “die”——失去(親屬、朋友,die的委婉語)[19]1 349-1 350。其中最能符合原文意思的是釋義(1),而“l(fā)ose”在釋義(1)下幾乎都是主動語態(tài),如:“Carol lost interest in ballet in her teens.卡蘿爾在十幾歲的時候?qū)Π爬傥枋チ诵判摹!币虼?,在這里用“be lost”與原文意思有所出入。另外,在“中央主力紅軍不得不實行戰(zhàn)略轉(zhuǎn)移,踏上漫漫長征路”的譯文中,譯者指出了原文潛藏的信息“蘇區(qū)”“soviet areas ”,并使用了“move from...to...”的結(jié)構(gòu),出發(fā)點是好的,但“from...to...”引出的是轉(zhuǎn)移的起點與終點,而“漫漫長征路”是指轉(zhuǎn)移的路線與過程,容易導(dǎo)致對歷史事件性質(zhì)的誤解,而“長征”the Long March作為專業(yè)術(shù)語,冠詞也是萬萬不可省略的。綜合考慮,不妨對句子的信息結(jié)構(gòu)進行整合,在譯文中使用連接詞點出邏輯關(guān)系,如:Especially,during the fifth counter-encirclement campaign,soviet areas and the forces of Red Army both suffered successively because of the improper guidance by Bo Gu,Li De and other leaders.Therefore,the main force of the Central Red Army had to make strategical shift and started the Long March。在涉及政治人物、政治性詞語以及政治路線變化等語言中,應(yīng)注意其中的邏輯順序、主被動以及冠詞是否丟失等問題,以免造成表達不清、信息差錯等問題。

      3.感染性語言

      例8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廣大蘇區(qū)干部,處處以身作則,艱苦樸素,深入實際,調(diào)查研究,聯(lián)系群眾,關(guān)心群眾疾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

      譯文:Chinese Communists with Mao Zedong as the representatives and a vast number of cadres in soviet areas set good examples in every possible way,worked hard,lived simply,carried out in-depth survey and study,were concerned about weal and woe of the masses and served the people wholeheartedly.

      英語和漢語在用詞上有著極大的差別。漢語趨向于“雅”,重在表現(xiàn)文采,而英語趨向于“白”,意在表現(xiàn)客觀。只有認識到中英文在用詞風(fēng)格上的差別,并在翻譯中加以實踐,那么無論是漢譯英還是英譯漢,才能更加靠近目標語讀者。漢語中的“雅”經(jīng)常借助同義反復(fù),四字結(jié)構(gòu)來體現(xiàn),具有前后呼應(yīng)、信息重疊的特點[20]。因此,在做漢譯英翻譯時,譯者應(yīng)進行壓減整合,提取核心意思,以適應(yīng)英語簡潔、流暢的文風(fēng)。在例8中,“深入實際”與“調(diào)查研究”,“聯(lián)系群眾”與“關(guān)心群眾疾苦”意思接近,譯者能注意到這一特點,在行文中進行整合處理,將其譯為“carried out in-depth survey and study”和“were concerned about weal and woe of the masses”,符合英語平實的語言風(fēng)格。

      例9 這新型的紅色政權(quán),以及它所屬的各級蘇維埃政府,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紅軍將士、人民大眾浴血奮戰(zhàn)的結(jié)果;是當時中國社會的一大進步和飛躍;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和管理國家政權(quán)的一次大膽探索和嘗試,開啟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執(zhí)政為民的歷史先河。

      譯文:As the bold exploration and attempt made by CPC in the fields of leadership and governance of the state political power,the new red regime and its soviet governments of all levels were based on contributions made by martyrs to the revolution,generals and soldiers of the Red Army and the masses during bloody battles,marked a progress and a leap in China at that time,and opened a historical beginning of people-oriented rule by Chinese Communists.

      感染性語言具有其本身的表情功能,例9原文語言注重對仗,采用排比的形式渲染了整個氣氛,以對文本接受者起到情感感染的效果。然而對于國外游客而言,接受文本信息是他們的主要目的,如果目標語帶著與源語一樣強烈的感染作用,結(jié)果反而容易引起外國游客的反感。在漢英語言帶有明顯差異的情況下,要做到這一點也是不容易的,不妨采取異功能翻譯,在翻譯中削弱一些情感渲染的效果,更有益于紅色文化的對外傳播。英語文本的主要受眾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友人,英語的思維方式注重直觀性,如果按照漢語原文的表達方式進行文本翻譯,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會使譯語讀者產(chǎn)生理解上的困難。例9中,譯者重新調(diào)整原文的句子結(jié)構(gòu)并采用意譯的方式進行翻譯,大大提高了目標受眾對譯文的可接受性,也滿足了翻譯文本外宣的目的。

      4.其他

      在分析福建省歷史革命紀念館的展板解說詞及其譯文時,筆者也注意到展板解說詞譯文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標點注釋不清,有些是因為時間久標點脫落,有些是印刷錯誤造成的,但這些情況都可能導(dǎo)致句意模糊,句意表達不清,以至于產(chǎn)生歧義和信息傳達錯誤的情況。譯文中存在的印刷錯誤,如army→arwy,gradually→aradully,facilitated→tacilitated等,對于熟悉拼寫的外國游客,大部分類似的情況或許不會影響其閱讀的流暢性,但細節(jié)為根本,故應(yīng)在增強中國文化的對外宣傳效果以及塑造國家對外宣傳形象上做到最佳。而且,有一些地名印刷錯誤,如Fujian→Fijian,Japan→Japen,因印刷錯誤的詞語本身有著自身含義,很大程度上會造成誤解。除了印刷錯誤的情況外,譯文中也存在著部分語法和用詞錯誤,如誤用“for example”?!癋ujian people rose up to fight imperialism and feudalism one after another,for example,Resistance against Britain in Xiamen,Xiaodaohui Uprising in Southern Fujian,Majiang Battle and Xinhai Revolution.”“for example”常用來舉例說明,引出介紹普遍概念的例子,而“such as”常用于列舉同類人或事物中的幾個例子[21],如:“Many countries,for example Mexico and Japan,have a lot of earthquakes.”[19]750“Cartoon characters such as Mickey Mouse and Snoopy are still popular.”[19]2 315句中主要列舉了同類事件的4個例子,對比“for example”和“such as”,這里如果用“such as”會更為恰當。還有1個是關(guān)于地名的翻譯。紅色文化文本中的地名往往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和歷史性質(zhì),需要認真查證,尊重歷史,如有約定俗成的翻譯,沿譯是相對可取的翻譯方法。原文中有1句“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lǐng)紅色軍主力從井岡山向贛南、閩西進軍。3月14日,攻占長汀城”,譯者將“攻占長汀城”譯為“captured the city of Changting”。1929年,首次入閩的紅四軍通過選舉正式成立了長汀縣革命委員會,將“縣”譯為“city”不免在一定程度上混亂長汀的行政區(qū)劃。而且,長汀作為福建四大古都之一,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被稱為“汀州”,地區(qū)對外旅游宣傳也常以“Tingzhou”介紹長汀[22],加上該地名在近現(xiàn)代受教會影響重大,其外文名“Tingchow”更是成為外國人對長汀的地名印象[23]。從譯文讀者的角度出發(fā),不妨在“Changting”后增注“Tingzhou”或“Tingchow”。綜上,為避免行政區(qū)劃誤會以及保留長汀的歷史文化印象,在這個句子中,不如譯為“captured Changting (Tingzhou)”或“captured Changting (Tingchow)”。中國近現(xiàn)代的許多地名因歷史原因,特別是外國教會的介入,往往有著不同于中文拼音的外文譯名,因此,在對外宣傳翻譯時應(yīng)認真考察,選取最佳的對應(yīng)詞匯與處理方式。

      四、結(jié)語

      以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的展板解說詞翻譯為例,分析革命紀念館展板解說詞的文本特點和翻譯方法。針對該類文本主要的指稱功能和訴求功能,以及強調(diào)指稱功能和弱化訴求功能的需要,可以采用紀實翻譯中的字面翻譯和注釋翻譯等翻譯方法;為了弱化感染功能,輔以使用工具翻譯中的異功能翻譯方法等,通過這些翻譯方法,能夠進一步提高解說詞譯文的接受性,增強紅色文化對外宣傳的效果。因筆者本身水平的局限性,未能對譯文用詞、語法以及篇章分析等進行深入的探討,對翻譯策略進行更全面的分析,這些部分還有很大的探究空間,值得譯者和相關(guān)人士的關(guān)注。

      猜你喜歡
      展板紅色旅游紀念館
      蕭軍紀念館
      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
      云南畫報(2021年7期)2021-08-06 08:54:50
      沈南第一個黨支部紀念館
      紅色旅游助力宗店鄉(xiāng)村振興
      折騰的展板:“黃金位置”需預(yù)約
      折騰的展板:“黃金位置”需預(yù)約
      廉政瞭望(2019年14期)2019-08-19 09:38:04
      紅色旅游
      用舊展板制作牽引模型滑翔機
      秋收起義紀念館
      秋收起義紀念館
      定陶县| 蒙山县| 中江县| 三明市| 平乡县| 新泰市| 永济市| 北碚区| 二手房| 东方市| 白沙| 尼木县| 安徽省| 于田县| 东港市| 阜宁县| 建湖县| 兰西县| 崇阳县| 元阳县| 城市| 陆川县| 会同县| 英德市| 胶州市| 泸州市| 莒南县| 南和县| 泸定县| 仙居县| 乐昌市| 英吉沙县| 连云港市| 专栏| 丰城市| 教育| 会东县| 景东| 通山县| 皋兰县| 崇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