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王夫之知行觀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啟示

      2019-12-30 23:04:37李玉環(huán)李劭元李玉梅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9年2期
      關鍵詞:王夫之理論課活動

      李玉環(huán) 李劭元 李玉梅

      (1凱里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 凱里 556011;2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武漢 071000;3河北金融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王夫之(1619—1692),字而農,號姜齋,湖南衡陽人。與顧炎武、黃宗羲齊名,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啟蒙思想家,也是偉大的教育思想家。從三十三歲開始明志于山野著書立說,重新梳理儒家思想,批判總結中國封建思想文化??滴跏哪?公元1675年)隱居于衡陽石船山下,在茅舍“湘西草堂”潛心著述,對“及門諸子講學”,故后人稱之為“船山先生”。王夫之一生著述豐碩,達一百四十多種,四百多卷,近一千萬字?,F存的《船山遺書》共七十二種,二百五十八卷?!吨芤淄鈧鳌贰端臅柫x》《尚書引義》《春秋世論》《讀通鑒論》《宋論》等著作都閃耀著哲學思想的光芒,蘊含著卓越的教育見解。

      知與行是中國哲學史上備受關注的一對范疇,樸素的知行觀歷經數千年的演進嬗變。“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看到了知與行之別,認為行比知更重要,知易行難,開啟了中國古代對知行關系的探索。自此,中國古代哲學家著重圍繞知行關系的先后、輕重、難易、分合等范疇進行探討和論爭。孔子在他以“仁”為核心的思想框架中闡述知行關系,奠定了中國知行觀的學統基礎。他認為不要只注重理論學習,更要重視行,“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先秦諸子的知行學說被漢唐的儒學家承繼闡發(fā),從宋代程朱(程頤、朱熹)學派的“知先行后”說,發(fā)展到南宋陸九淵和明代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形成了中國古代知行觀歷史演進的幾個重要階段。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繼承和發(fā)展了中國傳統哲學的樸素唯物主義,提出了氣一元論,性日生而日成的人性論以及理勢合一的歷史觀,見解精辟獨到,影響深遠。他對中國古代的知行學說進行了深刻批判和創(chuàng)造性總結,反對“生而知之”的先驗論,提出了以“未嘗離行以為知”為核心命題的一系列唯物主義知行觀。“行先知后”“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知行終始不相離”“知行相資以為用,知行并進而有功”等獨到的見解閃耀著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光芒,登上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知行觀的高峰,成為中國古代知行觀的集大成者,在中國哲學發(fā)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

      王夫之反思中國古代知行觀,批判了割裂知行辯證關系的程朱學派“知先行后”說,以及混淆知行界限,顛倒行知順序的王陽明“知行合一”說,闡述了以“未嘗離行以為知”為核心原則的知行關系問題。

      首先,王夫之認為知與行是兩個相互獨立的概念,其內涵和作用有著本質區(qū)別,不能混淆它們之間的嚴格界限。格物與致知是認識過程不可或缺的兩個階段,知即致知,屬于思想認識活動,但他所言之“知”還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在中國古代哲學語境中,“行”的涵義非常廣泛,程朱學派主張通過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來體悟封建道德的“天理”,他們所言之“行”并不是具有直接現實性品格的主觀見之于客觀的實踐,只不過是一些維護封建秩序的道德原則罷了。王陽明的“一念發(fā)動處,便即是行了”,“行”并不是指社會實踐,而是依然停留在主觀認識范圍內的純粹的思維活動。王夫之的“行”主要是指“行于君民、親友、喜怒、哀樂之間”的“應事接物”,是個人身體力行的日?;顒樱c馬克思主義凸顯社會性和歷史性的社會實踐有著原則區(qū)別。離開人的社會性和歷史性,所謂“行”只不過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其次,在知行的時間先后問題上,王夫之雖然主張行先知后,“君子之學,未嘗離行以為知也必矣”。他認識到知行是相輔相成的,“相資以互用”,因此反對“立一劃然之次序”,即知行不能強分先后和輕重,這是難能可貴的辯證法觀點。他批判程朱學派的“知先行后”觀點把“知”放在第一位,“先知以廢行”,割裂了二者的辯證關系。他指出王陽明的“知(天賦良知)行合一”因“以知代行”最終逃不出“銷行以歸知”的宿命。程朱學派與王陽明的知行學說雖觀點各異,但是二者“異尚而同歸”,即都崇尚知,而忽視行,不是在客觀現實的物質世界進行實踐活動,而是局限在主觀世界里,格物致知窮理不過是脫離實踐的純粹理性思辨活動而已。

      他反對“生而知之”的先驗論,強調知源于行,“非力行焉者,不能知也”,沒有行就沒有知;認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知依賴于行,“君子之學,未嘗離行以為知也必矣”。因此,在知行關系中,知與行的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他重視推崇行,認為行是具有本體意義,是第一性的,行是知行關系的首要的根本方面,起著重要的決定作用。不僅知源于行,行還是檢驗知的可靠程度的標準,“得而信,失而疑,道乃益明,是行可有知之效也”。王夫之認為行是知的目的,知是為了更好地行,知而不行,知就失卻了自身存在的價值。他號召人們“知而后行之”,“知之盡,則實踐之而已。實踐之,乃心所素知,行焉皆順”。

      最后,知與行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知與行雖然是相互獨立、相互區(qū)別的,但并不意味著兩者之間截然分離和對立。認識過程就是知與行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過程,“知行終始不相離”,知中有行,沒有完全脫離行的純粹的知;行中有知,也沒有完全脫離知的純粹的行?!爸邢噘Y以為用,知行并進而有功”,知與行的內涵和功用各不相同,知行相輔相成,相資為用,在對立面的依存并進中發(fā)揮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實現知與行的辯證統一。由行而知,由知導行,在知行的交互作用中,人們的認識不斷深化,“日進于高明而不窮”。

      王夫之深刻地認識到要知行統一,把知行學說提升到對立統一的高度,是我國古代知行學說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代表了中國古代知行觀的最高成就。王夫之的知行觀不可能突破封建時代的樊籬,囿于歷史條件的限制,他認識不到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實踐不是單個人的抽象活動,而是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的人的社會歷史活動。王夫之認為知行的主體是注重修養(yǎng)的個體,并不是唯物史觀視野下作為歷史主體的廣大人民群眾。由于缺乏實踐的觀點,他所推崇的行更大意義上是個人的道德踐履而非社會實踐。雖有無法克服的時代局限性,但是他的“知之盡,則實踐之”的實踐理念依然閃耀著奪目的辯證法的光輝,他的思想遠遠超越了前人。王夫之就知行問題所進行的積極探討,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王夫之主張行先知后,強調知源于行,重視行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在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實踐教學。在全球政治理念、經濟模式激烈碰撞,各種文化思潮激烈交融交鋒的時代浪潮裹挾下,當代大學生出現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感缺失、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依然以教師的講授灌輸為主要模式,由于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生活體驗,造成一些大學生對理論課不感興趣,甚至產生逆反情緒。疏離鮮活生活世界的純粹理論課堂吸引力不足,感染力不強,實效性較差。與社會生活實際脫節(jié)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局限性日益顯現,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社會實踐,或者雖有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但流于形式,造成學生“知行脫節(jié)”。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模式,加強以廣闊的社會生活為舞臺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尤為緊迫和必要。

      王夫之提出了“知行終始不相離”,“知行相資以為用,知行并進而有功”等蘊含著寶貴辯證法思想的觀點。他否定“輕力行”的“徒講說”,認為知與行之間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知行兩端,不離不一。沒有理論厚度支撐的實踐是蒼白無力的,沒有實踐的理論只不過是空洞的說教。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都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因此,一方面要不斷改善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另一方面要切實加強實踐教學這一薄弱環(huán)節(jié),實現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有機融合。

      首先,推進實踐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整合,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第一,加強校園軟環(huán)境建設,寓教于景。校園內獨具匠心的建筑雕塑,儒雅規(guī)范的教室布置和富有個性的溫馨寢室文化,都以無聲的語言,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子們的道德情操。昂揚向上的校風、班風,博學睿智的教師,朝氣蓬勃的學生,無不體現著生命的靈性和豐厚的教育底蘊,傳遞著教書育人的理念。

      第二,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利用各具特色的校園廣播、校刊、影視、圖書館、展覽、板報等校園傳媒工具,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思想道德教育宣傳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堅定崇高的理想信念。開展內容廣泛的社團、文體和學術交流等校園活動,積極向上的社團活動、文體競賽和演出,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報告、專題講座和學術研討會等形式開展學術交流活動,進一步深化拓展課堂理論知識。充分重視入學、畢業(yè)等儀式性活動以及校慶、國慶等節(jié)日慶典,培養(yǎng)學生的愛校情懷和愛國精神。開展貼近學生生活,深入學生內心的網上道德教育,建設融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體,富有特色的道德教育網站,讓學生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學術理論前沿以及道德先進人物的模范事跡,在潛移默化中堅定信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升華道德情操。

      其次,積極引導大學生走出校園,走進廣闊的社會生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服務活動,領略理論源于實踐的魅力。充分利用博物館、展覽館、文化中心、革命烈士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社會公共資源,有計劃地組織大學生進行參觀、調查研究活動,讓大學生真正走進社會、了解國情,激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增強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與相關部門和單位協作,建立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基地,每年定期分批到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新農村觀摩體驗,看到社會發(fā)展的偉大成就,愛國主義情感會油然而生,參觀監(jiān)獄、戒毒所,從內心真正敬仰法律。還可以利用寒假、暑期開展假期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親身體驗豐富的感性材料,產生強烈的情感認同,在實踐探索中深化抽象枯燥的課堂理論知識和道德原則,同時把內化的理論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中去,把內在之知轉化為外在之行,真正做到“知行統一”。在社會服務活動方面,讓大學生到社區(qū)服務機構開展社區(qū)服務,參加志愿者服務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會公益活動,在服務社會中,在與他人的交流協作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使自己的思想逐漸走向成熟,實現道德素質的提升和健康人格的升華。

      王夫之高揚行先知后,主張重在篤行,以行促知,由知導行。他的知行觀切中時弊,反對純粹的理論研究和知而不行,認為教育要面向生活,重視實踐。他的知行觀的合理因素對當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仍然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猜你喜歡
      王夫之理論課活動
      “六小”活動
      少先隊活動(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動隨手拍”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王夫之《說文廣義》考訂《說文》析論
      三八節(jié),省婦聯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海峽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試論莊子對王夫之自然觀的深刻影響
      湖湘論壇(2016年6期)2016-02-27 15:24:19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chuàng)新
      學習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高校思政理論課改革
      學習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醫(yī)學院校基礎化學理論課教學改革初探
      王夫之與儒家道德的轉型
      贵溪市| 浏阳市| 和龙市| 离岛区| 闵行区| 天柱县| 汤阴县| 方山县| 红安县| 定襄县| 武冈市| 清水河县| 十堰市| 库伦旗| 乐安县| 那曲县| 青州市| 沅陵县| 调兵山市| 肇东市| 朝阳县| 绍兴县| 弋阳县| 巩义市| 云龙县| 白沙| 白朗县| 汾阳市| 志丹县| 门头沟区| 彰化市| 舟曲县| 邳州市| 牙克石市| 曲阳县| 噶尔县| 友谊县| 香河县| 大关县| 荔波县| 张家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