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兜
橋有什么作用?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是個非常簡單的問題,答案可以脫口而出。古往今來,橋在人們生活中的實用功能非常突出,是路的延伸,是連接的紐帶,便利了交通?!墩f文解字》段注里說:“梁,以木跨水,今之橋也?!弊置嬉馑己芎美斫猓緲驊撌亲钤绲臉蛄盒问街?,架在水上便于通行。歲月流轉,橋的形態(tài)早已變化萬千,它身上所承載的技術手段和人文內涵也越發(fā)精湛、深刻。
橋的國度
我國素有“橋的國度”的美譽,從功用和美觀的角度來看,無數橋梁在戰(zhàn)勝自然、改造自然的漫長歲月里熠熠生輝。我們就來說說其中的代表——舉世聞名的趙州橋。由李春設計、建于隋朝的趙州橋,一個大拱上均衡對稱地伏著四個小拱,遇上汛期,這樣的結構能極大地減輕洪水對橋的沖擊,從而保證橋體穩(wěn)固與安全。據考證,像趙州橋這樣的敞肩拱橋,歐洲比我國晚了一千二百年才出現。更為重要的是,歷經地震、戰(zhàn)亂、自然災害等,跨越千年仍不毀,與其說是奇跡,不如說是古代勞動人民無與倫比的智慧和才干造就的。
文化情懷蘊其中
能體現美的情懷與文化內涵,正是中國古橋的特別之處。你瞧,因“冬雪時遠觀橋面,橋似斷非斷”而得名的斷橋殘雪,已成為西湖上著名的景色;唐朝時,曾在灞橋上設立驛站,人們送別親友至灞橋,然后折下橋兩邊的柳枝相贈,久而久之,“灞橋折柳”便成了一種送別文化,寄托了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心愿。
天塹變通途
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中國橋早已跨越江河、平原、高山,以更廣闊的空間,見證偉大祖國的日新月異。這其中的佼佼者,我們來認識一下吧。
武漢長江大橋是新中國成立后,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對促進我國南北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毛主席曾賦詩“一橋飛架南北,天塹(qiàn)變通途”來贊美它,意思是:武漢長江大橋建成以后,長江天險也將成為通暢的大路。
建于2003年的杭州灣跨海大橋位于浙江省境內,它的S形設計令人稱奇。如果你覺得這樣做只是為了美觀,那就錯了。曲線造型確實使橋體更具美感,但更重要的是在極其復雜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中,這樣的設計能抵抗強風暴,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對錢塘江大潮這一奇觀的影響。
丹昆特大橋是一座鐵路橋,位于京滬高鐵江蘇段,起自丹陽,終到昆山。如果用一個關鍵字形容它,那便是“長”。大橋全長164多公里,超過了北京到天津的距離,開車通過大約需要兩個小時,是目前吉尼斯世界紀錄所記載的世界第一長橋。
大名鼎鼎的港珠澳大橋,連接香港、澳門、珠海三地,將橋梁、人工島、隧道結合,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成百上千的技術人員接連攻克難題,共同完成了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它是國之重器,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奇跡,是我們民族的驕傲。
美好寓意少不了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橋”的意象是連接、通達的,因此如果將某某比作橋梁,一定是帶著美好的寓意。同學們都知道“一帶一路”吧?那是我國面對世界提出的合作倡議,人們就稱它是一座構想的橋,一座中國搭建的和平友善之橋,一座合作共贏之橋,走在橋上,共同繁榮,造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