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劍平 編輯/清風
2019年新年伊始,戒煙門診來了一對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中年夫妻。丈夫煙齡近二十年,從婚前就開始吸,一直到現(xiàn)在才被妻子勸來戒煙門診戒煙。問起戒煙原因,丈夫笑著說:“太太不喜歡煙味,但結婚前她還是會給我買煙的,后來就越管越緊了……”我開玩笑似的說:“你太太一定很愛你,為了你忍受了這么多年?!彪S即叮囑他們:“要知道家人對吸煙行為的消極對待和不作為,反而會成為吸煙的動力。戒煙可不只是煙民一個人的事情!”
坐診戒煙門診以來,見過很多煙民都是被家人“帶著”來戒煙的,部分煙民缺乏主動戒煙的意愿,還有些則流露出不情愿的負面情緒,甚至一邊就診、一邊繼續(xù)理直氣壯地和家人爭取自己的“吸煙權”,他們認為不吸煙的家人根本無法了解自己的感受,只會簡單粗暴地逼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原本和睦的夫妻,往往為了吸煙和戒煙,有話不好好說,情緒也激動起來。小小一根煙,竟然引爆了口舌大戰(zhàn)、造成了家庭的裂縫……難道,這僅僅是煙民一個人造成的嗎?
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以旁觀者“老娘舅”的身份客觀地來說,在數(shù)落煙民的同時,家人也應當思考和總結一下,自己平時的勸煙行為做到位了嗎?勸戒方法正確嗎?在他們點煙的第一時間,有沒有充分表達意見并及時勸阻呢?
吸煙危害的特性,以持久性、浸透式為主,若不點滴規(guī)勸、不防微杜浙,卻想讓對方即刻“繳械”,對于長期受制于尼古丁誘惑的煙民來說,顯然是行不通的。比如,平日里對他們的抽煙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動輒家里人身體抱恙就開始歸咎,并滔滔不絕說起二手煙、三手煙的危害,甚至要求對方立刻戒煙。一次次的責怪,成為爭吵的開始;又一次次的偃旗息鼓,繼續(xù)聽之任之。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于是乎,平日里的“放縱”和“默許”,是不是也間接成為對方吸煙的動力來源?家人對吸煙行為的消極對待雖然短時間內能避免爭吵,但也在家庭關系中埋下了一顆“煙雷”,一旦有了導火索就會破壞表面上的和諧,引發(fā)深層次的矛盾。
那么作為煙民的家人應該怎樣正確勸戒呢?消極對待或一味地責怪顯然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先換位思考,充分理解煙民的“苦悶”,這不代表理解并接受吸煙,而是理解他們吸煙的原因、體諒尼古丁枷鎖的沉重和難解。其實,戒不掉煙不僅僅是煙民的意志力問題,煙癮更是一種疾病,生理的困惑并非單靠意志就能解決的。在充分了解了家人吸煙的感受時,我們才能“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積極地給予他們信心、支持與鼓勵,心平氣和地思考和溝通戒煙方法,才是獲得雙贏局面的最佳路徑。
作為一名專業(yè)的戒煙門診醫(yī)生,在希望看到煙民主動來尋求戒煙幫助的同時,更鼓勵煙民的家人能陪同煙民一起走進戒煙門診,畢竟家人才是陪伴煙民時間最長久、也最了解煙民的人?!搬t(yī)生-煙民-家人”共同聊聊煙民的情況、了解煙草的成癮機制以及煙草疾病的危害和治療方法,不一味責難煙民缺乏意志力,客觀地理解尼古丁的生理依賴,從而有計劃、有方法、有效率地幫助煙民脫離煙癮。煙民用更輕松的心態(tài)來對待戒煙,家人用更寬容的胸懷來給予支持,從而讓醫(yī)生通過藥物治療、行為干預和定期隨訪的方式來幫助煙民成功戒煙。
吸煙不只是煙民的獨自“偷歡”,戒煙更不能默默承擔!吸煙者身邊的人可以成為戒煙最大的鼓勵與動力。大愛無言,真愛無煙!為了你所愛的人,積極行動起來,為戒煙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