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 明
對于人的一生來說,愛的種子什么時候種是最好的呢?我認為幼兒時期是最好的。在游戲課程化的理念引導下,我們借助閱讀繪本《幸福的大桌子》,對家庭中的親子之愛開展了深度的學習。
繪本《幸福的大桌子》以大桌子為場景,描述了家庭生活和變遷的過程,渲染了家庭生活中讓人體驗到的幸福、溫馨以及帶來的美好回憶。幸福的大桌子,陪伴著兔子一家的成長。
繪本《幸福的大桌子》的作者借著一張伴隨六個孩子的成長、小有歷史的大桌子,陳述著一個家庭的發(fā)展,同時也呈現(xiàn)生命成長的過程和生活發(fā)展的軌跡。這不僅是一本適合孩子的圖畫書,也適合父母、祖父母們品讀、回味。所以,“愛”一直都在,只是我們總會忽略。噓寒問暖是愛,嚴厲批評也是愛;一桌好飯是愛,一鍋清粥也是愛,一件新衣是愛,一雙刷干凈的舊鞋也是愛……原來“愛”常伴我們身邊。
案例一:“愛”的采訪記——幼兒心里“愛”的收獲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今天收到“愛”了嗎?彤彤:我收到了爸爸媽媽給我的愛。西西:我的奶奶很愛我,每天送我上幼兒園,每天給我做好吃的。花花:老師你們也很愛我,每天帶我們一起做游戲,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
案例二:“愛”的采訪記——成人心里“愛”的收獲
教師在班級群的問題:今天,你收到孩子帶給你的愛了嗎?這次“愛的采訪記”,我們作了以下幾點小結(jié)。
1.大部分幼兒能從爸媽處感受到“愛”,少數(shù)幾個孩子比較調(diào)皮,顯然在家里也沒少挨打,所以竟然脫口而出,不經(jīng)大腦思考直接是負氣地說自己的爸媽不愛自己,還有幾個孩子的爸媽以工作為由,很少陪伴孩子,所以幼兒感受的愛也是時有時無的狀態(tài)。
2.一半家長能夠感受到來自幼兒的“愛”,大部分是女生給予家長“愛”的溫暖;有四分之一的家長時而覺得孩子長大了,時而又覺得孩子會無理取鬧,不懂事;還有四分之一家長覺得孩子就是來折磨自己的,絲毫感受不到溫暖,有的家長是因為孩子老生病,有的是孩子太調(diào)皮,不聽話,老闖禍。
案例三: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
棗棗:爸爸媽媽,我愛你!謝謝你總是帶我玩一些冒險游戲!雅涵:感謝我的爸爸媽媽,你們生我養(yǎng)我,很不容易,我很愛他們!豆豆:爸爸媽媽,我愛你們,雖然你們總是出差,不能陪我,但是認真工作是我的榜樣!
案例四:寶貝,我愛你
教師小結(jié)、分析:家長和孩子們的表達中,有的帶著一些歉意,有些帶著一絲埋怨,還有些是猝不及防的表白,所以,我們又產(chǎn)生了另一個播種“愛”的方式就是行動。
案例五:“愛”在行動
孩子們把自己每天的“愛”行動畫下來,并且給這些畫單取了一個名字“愛的計劃單”。孩子們自覺對照自己的計劃單,每天回去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師小結(jié)、分析:看到孩子一絲不茍的完成自己自愿擬定的計劃單,家長們是喜上眉梢,感嘆孩子們的成長。
所有的人都知道溺愛不是愛是害,但很多人卻分不清什么是溺愛。那么在家庭中,哪些是屬于溺愛呢?
1.家庭中有“保護傘”,當幼兒犯錯時,總有家人跳出來保護孩子。
2.永遠都是“小孩子”,在父母家人的眼里,孩子永遠是長不大的小孩子: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哭鬧,家長就以各種方式來哄騙、依從。久而久之,這樣的愛會讓孩子性格變得自私、任性和缺乏自制力。
3.欲望得不到永遠的滿足,孩子要什么有什么,孩子的欲望能輕易得到滿足,久而久之,他的欲望就更加的強烈。
親子閱讀是親子交流的最好方法,在閱讀中感受到的“愛”,家長可以順理成章地引用到自己與孩子身上。例如閱讀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家長可以和幼兒分角色演繹,自己對孩子最好的表達,孩子也會給予你“愛”的回應。
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愛!但,“陪著”和“陪伴”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意義。例如,孩子在玩多骨諾米牌時,家長可以參與進來;孩子在創(chuàng)建高樓大廈的時候,你也可以一起拼搭……
我們應該多去了解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和特點和兒童心理學知識,幫助我們與孩子更好的溝通。這樣,我們就能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考慮,順利走進他的內(nèi)心世界,讓孩子能感受到你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