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燕 (河北省遵化市農業(yè)農村局 064200)
腹腔注射是一種比較有效的病危豬治療方法,這種注射方法的應用優(yōu)勢較為明顯,能夠讓病豬快速吸收藥物,用藥量比較大,治療效果顯著,在病豬多種疾病的緊急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腹腔注射的治療時間短、操作迅速,要想將這種治療方法的應用優(yōu)勢充分體現出來,則需要做好準備工作,掌握注射過程中的技術要求和藥物要求,保證治療工作的規(guī)范化開展,提高治療效果。
選取2016年9月12例病危豬,3例45日齡、5例55日齡、4例65日齡,3例漢中白豬、5大白豬、4例長白豬,均采用腹腔注射方法進行治療。
對12例病危豬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進行疾病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確定具體的操作方法,嚴格按照腹腔注射要求開展治療工作。
2.1.1 注射器的科學選擇 對病危豬進行注射治療的過程中,要根據病豬的實際情況選擇針對性的注射器材。比較常用的注射器有金屬注射器、吊瓶輸液器和推注輸液器等。金屬注射器主要有兩種型號,分別是10ml 與20ml,長度為2~ 7cm[1]。吊瓶輸液器都是一次性注射器,不能重復使用。而推注輸液器是在吊瓶輸液器的基礎上進行注射。本次研究主要選擇的是金屬注射器。
2.1.2 保定方法 在對病危豬進行腹腔注射的過程中,病豬會因為疼痛而發(fā)生掙扎,為了保證注射工作的順利進行,則需要做好保定工作。要結合病危豬的實際情況科學的選擇保定方法,可以采用徒手保定、用繩子保定和鉗耳保定等方法。在保定的過程中要控制力度,從豬的舒適度方面進行考慮。要保證保定方法的科學合理,避免對病豬造成傷害。
2.1.3 確定注射部位,選擇注射方法 在對病危豬進行腹腔注射的過程中,要根據病豬的病情和具體癥狀來確定藥物注射部位。不同年齡的豬所選擇的注射部位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對于仔豬來講,一般會選擇豬臍部位進行注射;對于成年豬,一般會在肋骨部位進行腹腔注射,注射針頭的長度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對病豬進行垂直注射,如果出現回血情況,要及時推進,注射過程中要控制速度。針頭在刺入病豬腹腔后,還需要對異物情況進行判斷,確定沒有異物后才能注射藥物,在注射完后拔出針頭,對注射部位進行消毒。注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注射,一種是輸液注射。小型豬一般都采用直接注射的方法,大型豬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針對性的選擇注射方法。
2.2.1 技術要求 腹腔注射法的應用效果較為顯著,其對工作人員的專業(yè)能力和技術水平也有著較高要求。在采用這種治療方法的過程中,一定要確定注射次數,通常都會采用隔天注射的方法。如果連續(xù)腹腔注射超過3d,則需要停止注射。在注射治療的過程中也需要控制好藥物用量,根據病豬的體重來確定注射量,一般按照1ml/kg的比例來控制注射劑量。另外,在腹腔注射的過程中要快速完成這項操作,控制針頭刺入長度,不能傷害病豬腹部器官。在注射完成后要對該部位進行消毒處理,防止出現感染癥狀。
2.2.2 藥物要求 不是所有藥物都適用于腹腔注射,有些藥物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會對病豬的器官產生影響,所以不能應用腹腔注射的方法,如果對病危豬注射了刺激性藥物,很容易導致病豬出現腹膜炎,嚴重情況下還會導致組織壞死,不利于疾病的治療,還會使病情加重。一般都會使用滲溶液對病危豬進行腹腔注射,主要有生理鹽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鈉等,這些溶液的濃度需 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對于高滲溶液也不能進行腹腔注射。一定要了解藥物的性質,對藥物進行科學選擇。
2.2.3 藥物劑量的有效控制 腹腔注射藥物在使用期間也一定要控制好注射劑量,要根據病危豬的病情和體質來來確定,用藥劑量一般要控制在50ml以內。另外,在腹腔注射的過程中也需要對藥物溫度進行調整,將其控制在37℃,盡可能的減少注射次數,最多不超過3次[2]。
采用腹腔注射法對12例病危豬進行治療,病豬全部治愈。這種注射治療方法在操作上比較簡單,而且適用于不同年齡的豬,能夠幫助病豬快速吸收,不會產生較大的副作用,與其他注射方法相比,整體的治療效果較為顯著。在采用這種注射治療方法的過程中,也需要加強對病危豬的飼養(yǎng)管理,要采用分群飼養(yǎng)的方法,為豬群提供干凈、衛(wèi)生、通風性良好的圈舍,并定期開展消毒工作,為生豬提供舒適的生長環(huán)境,以此降低疾病的發(fā)生率。
腹腔注射法是治療病危豬的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對傳統(tǒng)應用的注射方法相比,安全性高、注射時間短,而且能夠獲得顯著療效,能夠快速治療各種急重癥。所以,加強對腹腔注射法的推廣和應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