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 霞
課堂用語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方法、表現(xiàn)、效果等方面的即時性點評之語。如果舉例,脫口而出的一定是:OK.Great.Wonderful.Well done.Good job.Excellent...是的,這些都是課堂上的高頻教師用語。如果相信語言是有力量的,那么能直接、快捷地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的,莫過于這些簡短的評價語。
可事實是這樣嗎?
有次聽完課,我問一個學生:課上老師表揚了你,開心嗎?見他茫然地看著我,我便提醒他:你朗讀的時候,老師對你說Great 的。他恍然大悟般地笑了:這還叫表揚?我覺得就是sit down 的意思。
Great,多美的語言啊!卻被這樣解讀了。為什么?因為,這個Great 里缺少硬核。那么,究竟什么是課堂用語的硬核呢?
在一個有上千人的聽課現(xiàn)場,教師在板書課題We’re twins 之后,問: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title?課堂上一片安靜。因為學生往往習慣于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而不太善于自己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突然有個學生問:Are the twins boys or girls?這時,教師眼睛亮閃閃地看著學生,一邊說:Wow,what a great question!I like it very much.一邊走向?qū)W生,輕輕擁抱著女孩繼續(xù)說:Thank you,my girl.這一刻,整個會場似乎只有她和女孩。然后,教師對著全班學生說:Keep thinking,you’ll get more greater questions like her.我無法知道女孩是怎么想的,但那節(jié)課,她不停地舉手。也是從那個回答開始,課堂似乎被解鎖了,自然、清新而又流暢。
這就是課堂用語的硬核——START WITH WHY,這也是一本書的名字,作者Simon Sinek 在書中提出了“黃金圈”理念,簡單來說就是Why do we do it?How do we do it? What do we do it? 他認為,只有從Why 出發(fā)的行為才能激發(fā)和提升人們的歸屬感和幸福度。所以,只有當教師填補了Great 的原因,學生才能和教師的評價語形成共鳴,進而產(chǎn)生積極的學習行為。
記得我的學生曾給我寫過一封信,理由很簡單,就因為有次他聲情并茂地背誦了一篇課文,而我當時一邊帶頭鼓掌一邊說:How nice!I can’t believe my ears. 他在信中說:那是我小學生涯里第一次獲得掌聲,親愛的老師,謝謝您的贊美。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多么恰當??!
所以,只有從What 走向Why,課堂用語才能真正影響學生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