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雨水”已過,早稻陸續(xù)開始播種育秧。2月中旬以來,江南、華南大部地區(qū)累計降水量25~50毫米,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1~3℃,對早稻育秧十分有利。為了指導南方雙季稻區(qū)農民不失時機做好早稻生產,農業(yè)農村部水稻專家指導組會同全國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研究制定了2020年南方早稻生產技術意見。
一是選用良種,提高播種質量。
根據(jù)生態(tài)條件、移栽方式和種植模式,選擇優(yōu)質豐產、抗逆性強、熟期適宜的品種,做好曬種、選種、浸種消毒和催芽。組織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等規(guī)模經營主體,帶動周邊小農戶,開展早稻集中育秧,配套推廣機插秧、機拋秧。日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12℃時,避開陰雨天氣,搶晴播種育秧。3月底前未完成播種的,要選用短生育期品種,確保雙季晚稻安全生產。
二是調溫調濕,著力培育壯秧。采用薄膜或地膜保溫育秧的田塊,適時兩頭揭膜通風,防止病害;如遇持續(xù)高溫天氣(膜內溫度≥35℃)及時揭膜通風,防止燒苗。雨后猛晴時,切忌突然揭膜,應先通風煉苗再揭膜,同時邊灑水或灌水。1葉1心期,適溫保濕壯苗,控制徒長,防止綿腐病、立枯病發(fā)生。2葉1心期,通風煉苗,施肥促蘗,培育壯秧。3葉1心期,日揭夜蓋,移栽前5~7天酌施“送嫁肥”,施后加淋一次清水或移栽前3~5天施“起身肥”,一般畝施尿素4~5公斤。長勢偏弱的秧苗增施磷鉀肥,促進恢復生長。
三是分類施策,適期足苗移栽。對機插秧田塊,要提高耕整質量,移栽前田間泥土要沉實,宜選用25厘米行距的插秧機,力爭早插、淺插,適當增加密度,畝栽插2萬穴以上,秧齡一般20天左右,避免秧齡過長導致營養(yǎng)生長不良出現(xiàn)早穗。對人工插秧或拋栽田塊,要保證栽插密度,提高均勻度,秧齡一般25~30天,高產田塊畝栽插2萬~2.5萬穴,雜交稻每穴2~3本苗,常規(guī)稻每穴5~6本苗,畝基本苗分別達到5萬~6萬和10萬~12萬。對于三熟制田塊,增加栽插密度,畝栽插2.5萬穴以上,爭取以多穗獲高產,秧齡一般不超過30天。
四是因苗管理,促進均衡生長。肥料運籌上,早施分蘗肥,促進低位分蘗發(fā)生,一般栽后5~7天畝施尿素4~5公斤;巧施穗肥,根據(jù)田間長勢,確定氮肥和鉀肥用量;抽穗前30天左右(倒4葉期)施促花肥;抽穗前15天左右(倒2葉期)施?;ǚ?,一般畝施尿素3~5公斤、鉀肥3~5公斤;酌情施用粒肥,如遇抽穗期葉片顏色淡綠,應看苗補施粒肥,一般畝施尿素1~2公斤或噴施葉面肥。水分管理上,返青期田間水層保持2~3厘米,促進早發(fā)新根;分蘗期田間水層保持1.5~2厘米,促進早生快發(fā),對于基本苗較多的機插秧、拋栽田塊,在早發(fā)基礎上適當提早曬田控苗;幼穗分化期田間水層保持3~5厘米左右,如抽穗期遭遇高溫,宜灌5厘米左右水層緩解高溫熱害;抽穗揚花結束后應采取間隙灌溉方法,蠟熟期采取干濕交替,以干為主的灌水方法,收割前5~7天斷水。病蟲防控要根據(jù)監(jiān)測預報,及時選擇適宜藥劑藥械,做到綜合防控、綠色防控。
五是適時收獲,防災保產提質。南方早稻收獲期間常伴隨連續(xù)高溫、暴雨等天氣過程,易出現(xiàn)穗發(fā)芽,造成減產和品質下降。一般齊穗后25天左右、全穗失去綠色,穎殼90%變黃時為最適收獲期。推進帶秸稈粉碎裝置的機械化聯(lián)合收脫,提高收獲效率,防止“割青”,做到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