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腫瘤醫(yī)院腫瘤科 田博文
食道癌又稱食管癌,是指發(fā)生在食管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它一直是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發(fā)病率與病死率都相對較高,男性的患病率與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北方高于南方,發(fā)病高峰年齡為45~80歲。
食道癌的病因較為復雜,一般認為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是疾病因素。食管長期存在損傷或是在某些疾病(如慢性食管炎)的影響下,可導致食管癌發(fā)病率增高。
二是食物因素。其中包含有幾個方面:首先,吸煙與重度飲酒是引起食管鱗癌的重要因素;其次,長期熱燙飲食造成的局部炎癥和熱刺激,可能誘發(fā)或促發(fā)食管癌,食物過硬而咀嚼不細等與食管癌的發(fā)生也有一定關系;再次,飲食長期缺乏微量元素與維生素,尤其是硒、β-胡蘿卜素、維生素E等的缺乏,以及飲食中致癌物質攝入太多(亞硝胺是強致癌物,咸魚、咸蛋、咸菜等食物中含有較多的亞硝胺,應少吃或不吃;霉變食物中的黃曲霉菌、鐮刀菌等不僅能將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而且能促進亞硝胺等致癌物質的合成,并與亞硝胺協(xié)同致癌,故發(fā)現霉變食物應棄之不吃),都是導致食管癌的發(fā)病因素。
最后是遺傳因素。調查發(fā)現食管癌還有比較顯著的家庭聚集現象,高發(fā)地區(qū)(如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連續(xù)三代或三代以上出現食管癌患者的家庭屢見不鮮。
預防食管癌主要是避開上述高危因素,高危人群定期篩查,做到早診早治。一般認為,食管癌的發(fā)生要經過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癌、轉移癌等階段。早期癌變在胃鏡下進行腫瘤切除就可以根治,5年生存率可達90%,治療效果非常好。但如果發(fā)展成轉移癌,其治愈的可能性較小,一般只能控制病情。因此,食管癌同其他惡性腫瘤一樣,需要早發(fā)現、早治療。
生活中,如果出現以下8個癥狀,應予以重視并及早到醫(yī)院診治:
1.異物感
食管癌早期可無明顯癥狀,部分患者有食管內異物感,尤其是在吞咽堅硬食物時異物感突出。但患者常以為是咽喉疾病,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2.進食時梗噎感、滯留感
這也是食管癌早期癥狀之一,部分患者進食時吞咽不暢,有緩慢、滯留或輕度的哽噎感,一般來說這種癥狀可自行消失或通過喝水緩解,癥狀首次出現后可不連續(xù)出現,隔數日或數月再度出現,隨后次數逐漸增多,梗阻程度也逐漸加重。
3.疼痛
吞咽食物時胸骨后或劍突下痛,其性質可呈灼熱樣、針刺樣或牽拉樣,以咽下粗糙、灼熱或有刺激性食物明顯。初時呈間歇性,當腫瘤侵及附近組織或有穿透時,就可有劇烈而持續(xù)的疼痛。疼痛部位并不完全與食管內病變部位一致。中晚期食管癌可出現持續(xù)性、嚴重疼痛,常需服用止痛藥物止痛。
4.咽喉干燥、緊縮感
進食干燥粗糙食物時尤為明顯,會隨患者情緒波動產生變化,如急躁時干燥、緊縮感會更明顯。
5.進行性吞咽梗阻
起初是吃固體食物時哽噎,隨著腫瘤增大食道越發(fā)狹窄,慢慢發(fā)展至連喝水、吞唾沫都困難。
6.嘔血及便血
食管癌累及胃食管結合部時,可引起嘔血或便血。
7.體重減輕
因癌細胞消耗、長期吞咽困難,引起患者營養(yǎng)不良,體重明顯下降,嚴重消瘦。
8.其他伴隨癥狀
食管癌侵犯相鄰部位可引起不同的伴隨癥狀:如癌腫壓迫喉返神經引起的聲嘶、骨轉移引起的疼痛、肝轉移引起的黃疸等。腫瘤侵犯鄰近器官并發(fā)穿孔時,還可引起縱隔膿腫、肺炎等。部分患者在上腹部偶可摸到質硬的腹部包塊,或觸到鎖骨上腫大淋巴結。
值得注意的是,食管的其他疾病如胃食管反流、食管賁門失弛緩癥、食管炎、食管良性狹窄等也可出現上述癥狀,因此并不能說有了上述癥狀就患有食管癌,但出現這些癥狀就一定要到醫(yī)院檢查,排除是否有食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