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輝, 劉 進, 徐成棟
(吉林建筑科技學院 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吉林 長春 130114)
負載采用直流電壓供電,如果這個供電電壓要求可以被控制,使供電電壓輸出或者禁止輸出(供電的使能控制)。供電的使能控制用單片機I/O口。而單片機I/O口不能直接控制負載的供電端,必須是I/O口控制功率器件,從而控制負載的供電。常用的功率器件有繼電器、大功率三極管、大功率MOS管[1]等。繼電器應用在大電流負載的時候壽命比較短,大功率三極管的驅動電流比較大,因此選用大功率MOS管是比較好的選擇。大功率MOS管又有PMOS管和NOMS管。雖然在這里PMOS的驅動比較容易,不需要額外的柵極供電電路,但是PMOS的導通電阻比較大,負載電流大,PMOS管發(fā)熱嚴重,所以選擇NMOS作為控制器件,這里選用IRFB7437PbF。
負載供電電壓為12 V。NMOS管的漏極接電源正極,其驅動電路屬于NMOS的高側驅動。由于這個NMOS是控制供電,其導通時間很長。負載RL不斷電,NMOS就一直導通,這不同于高頻應用的情況,因此,不能采用普通的自舉供電驅動方式[2],也不能用變壓器驅動。負載供電使能控制電路可以很好地完成高側NMOS驅動,如圖1所示。
圖1 負載供電使能控制電路
單片機I/O輸出高電平的時候,Q6導通,Q1、Q2、Q3也導通,Q4截止。Q2導通,使VGG1電壓(10 V,以Q5的源極為參考點)加到Q5的柵極,VGG1通過Q2給Q5的柵極電容充電,導致Q5也導通,12 V電壓通過Q5向負載RL供電。當單片機I/O口輸出低電平時,Q6截止,導致Q1、Q2、Q3截止,Q4導通,Q5的柵極電荷通過Q4放電,Q5截止,負載斷電。
Q5導通過程的等效原理如圖2所示。
圖2中,BT1為Q5的柵極驅動電路的供電電壓(10 V),以Q5源極為參考,由輔助供電電路提供。BT2是為負載供電的電壓(12 V),以GND為參考。Q2的基極電流設為ib。
Q6導通,三極管Q2的基極電流是這樣構成回路的:BT1正極流出,經(jīng)過Q2發(fā)射極,Q2基極流出,經(jīng)過R5,Q6的集電極,從Q6發(fā)射極流到GND,再分別經(jīng)過BT2、C3和RL流到BT1的負極,其中流經(jīng)BT2的電流由BT2正極流出,經(jīng)過C3流到BT1的負極給C3充電。電流從BT1負極流入,從BT1正極流出,形成回路。這個過程中,在Q5未導通的時候,相當于電源BT1和BT2串聯(lián),經(jīng)過Q1和Q2的基極回路給電容C3充電(這里C3是外接電容與Q5漏極,源極之間的分布電容并聯(lián)),這個充電電流被負載RL分流,使其充電電流減小。
圖2 NMOS導通過程的等效電路
當Q6未導通時,ib為0,BT2通過RL給C3充電,達到穩(wěn)態(tài)時,iRL為0,iC3為0,C3兩端電壓UC3為12 V[3]。當Q6導通時,Q2的基極電流設為ib,C3的充電電流
iC3=2ib-iRL,
(1)
R1和R2的電流很小,忽略掉。當Q2剛導通時,Q5的柵源電壓為0,Q5截止。VGG1通過Q2給Q5的柵極等效電容充電,充電電流為iG。當Q5柵極電壓達到6 V時,可以當做Q5完全導通,導通電阻比較小,這時Q5柵極總電荷Qg約為100 nC。給Q5柵極電容充電電流為iG=β*ib,Q5的柵極總電荷[4-5]
(2)
式中:β——Q2的電流增益,β=iC/ib。
C3的電荷變化量
(3)
式中:ΔU——t時刻C3的電壓相對Q2剛導通時的電壓增量。
假定β=80[6],要想在最壞情況下使Q5能導通,即在t時刻要滿足給Q5的柵極電容充電到6 V(柵極總電荷100 nC)的時候,C3的電壓變化量ΔU<10 V,這樣才能使Q5可靠導通,即
可以得到C3的范圍為
當Q5未導通時,iRL≥0,當iRL=ΔU/RL=0時,C3所需的最小值最大,即當RL斷開時(不接負載),所需的C3最小值最大。即
0.25×10-9F=0.25 nF=250 pF。
根據(jù)IRFB7437PbF數(shù)據(jù)手冊,漏極和源極之間的分布電容
Cds=Coss-Crss=Coss-Cgd=350 pF。
Cds,Coss,Crss都是隨VDS電壓的升高而降低的,當VDS升高到30 V時,Cds降低到300 pF,這個電容值大于250 pF,能滿足要求,因此,不用再另外并聯(lián)電容,Q5的分布電容就能滿足要求,這個C3就是Q5的漏源極之間的分布電容Cds。當Q5導通以后,Q2的基極電流通過Q5的漏源極流動,不用通過分布電容流動。250 pF是所需的最大值,當連接負載RL以后,負載較重(阻值相對較小),電流2ib流過RL產(chǎn)生的壓降很小,因為2ib這個電流很小。Q6剛開始導通時,Q5的源極電壓為0,2ib≈2*(10-0.6)V/30 kΩ=0.627 mA。
電路仿真波形(輸出VO與GND之間未接續(xù)流二極管)如圖3所示。
圖3 電路仿真波形
單片機I/O口輸出由低電平跳變?yōu)楦唠娖綍r波形細節(jié)如圖4所示。
圖4 低電平跳變?yōu)楦唠娖綍r波形
波形圖中,通道1為負載的供電端,即輸出端VO的波形,通道2為單片機I/O口的輸出波形,峰值3.3 V。從仿真波形可以看出,當單片機I/O口由低電平跳變?yōu)楦唠娖剑龢O管Q6飽和導通,Q1、Q2的基極電流2ib流經(jīng)Q6,再通過負載電源BT2向Q5的漏源極分布電容充電。當分布電容的電壓增加時,負載RL兩端出現(xiàn)反向電壓(VO<0),這時負載也分流Q1、Q2的基極電流2ib,使Q5的漏源極分布電容充電速度變慢。通道1出現(xiàn)的負電壓就是這樣出現(xiàn)的。與此同時,柵極供電電源通過Q2向Q5的柵極充電,使Q5的柵源電壓上升。當柵源電壓高于Q5的導通閾值電壓時,Q5開始導通。當ids>2ib時,輸出電壓開始上升,并且很快就完全導通。當I/O口由高電平向低電平跳變時,Q6截止,Q1、Q2、Q3截止,Q4導通,Q4與電阻R8一同給Q5的柵極電容放電,Q5的柵極電壓逐漸下降,其導通的電流逐漸減小,當柵極電壓低于導通閾值電壓時,Q5完全截止。
如果在輸出VO與GND之間反向并聯(lián)一個二極管(VO接二極管陰極,GND接二極管陽極)。這個二極管既可以在Q2剛導通時提供電流通路,也可以在Q5截止的瞬間提供續(xù)流通路,因為負載的電源連線存在分布電感[7]。
這個負載供電使能控制電路用在汽車車燈電控箱,為車燈供電提供使能控制,也用在某儀器內(nèi)部,為內(nèi)部電路提供供電使能控制。以往的電路采用專門的高側驅動芯片(如FAN7171-F085),或者采用高速光耦(如HCPL2601)傳遞驅動信號,再加上功率器件驅動NMOS柵極。這些芯片還要為其內(nèi)部邏輯電路供電,比較麻煩,硬件成本也高。這個供電使能控制電路除了柵極供電電路,只用了幾個三極管和電阻,電路結構簡單,成本也低。采用高側驅動芯片和光耦隔離驅動電路分別如圖5和圖6所示。
圖5中,單片機I/O高電平,U1輸出高電平,控制場效應管導通,給負載RL供電。單片機I/O低電平時,場效應管截止,負載RL斷電。
圖6中,單片機I/O高電平,Q2導通,光耦HCPL2601內(nèi)部的LED發(fā)光,6腳輸出低電平,Q1截止,柵極驅動芯片F(xiàn)AN3111的輸入為高電平,輸出高電平,場效應管Q5導通,給負載RL供電。單片機I/O低電平時,場效應管截止,負載RL斷電。這些電路成本較高,高速光耦電路比較麻煩,普通光耦傳遞信號速度較慢,如果要求速度較快的地方,也不能滿足要求。
圖5 高側驅動芯片F(xiàn)AN7474_F085驅動電路
圖6 高速光耦HCPL2601+FAN3111驅動電路
高側功率NMOS驅動需要一個10 V的電壓VGG1,這個電壓可以通過DC/DC變換的方式得到10 V的電壓電路,如圖7所示。
圖7 輔助供電電路
LM2596是降壓調節(jié)器,其外圍電路比較簡單。用LM2596的典型電路只能產(chǎn)生一路直流電壓[8],如果把電感改成變壓器就可以輸出多路電壓。圖中變壓器T1的1,4腳是同名端,這種結構屬于會掃式變換器。當U1內(nèi)部的三極管導通時,變壓器的初級儲能,當內(nèi)部三極管截止時,D5導通,D3也導通,VGG1輸出電壓(VGG1的參考點為VO)。通過控制初級和次級的匝數(shù)比可以控制輸出電壓。VCC的電壓可以通過改變R11、R12來調節(jié)。VCC根據(jù)其他電路的要求,調節(jié)成所需的電壓。U1的4腳是電源反饋端,根據(jù)LM2596數(shù)據(jù)手冊,穩(wěn)態(tài)時,其電壓為1.23 V。則
(4)
初級線圈匝數(shù)n1(變壓器T1的1,2腳之間)與次級匝數(shù)n2(變壓器T1的3,4腳之間)的比值
式中:VD5,VD3——分別為D5,D3的正向導通壓降。
VGG1的輸出電壓設為10 V,可以計算出n1,n2的比值。先根據(jù)VCC輸出電流和電壓計算初級的電感量,這樣就可以根據(jù)電感系數(shù),得到初級線圈的匝數(shù)n1,進而得到次級匝數(shù)n2。占空比
(5)
式中:ton——LM2596內(nèi)部開關管在一個周期內(nèi)的導通時間;
T——開關管的震蕩周期。
電感的紋波電流ΔIL的最大值為0.3Iout,Iout為VCC 的輸出電流。這樣可以計算出電感的值
(6)
式中:n1——初級線圈的匝數(shù);
AL——變壓器磁芯的電感系數(shù),可以由磁芯的數(shù)據(jù)手冊查到。
計算出電感L,就可以計算出初級的匝數(shù)n1,進而得到次級匝數(shù)n2。
通過設計高側NMOS的電路結構,討論了NMOS的導通條件,使得單片機I/O口可以很好地控制高側NMOS的導通和截止。比使用高側驅動芯片和高速光耦隔離驅動成本更低,電路更簡單。經(jīng)過實踐,證實這個電路是可行、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