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金作為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寫出了很多較有影響力的小說,其中,《家》這部小說的社會影響力頗深。這與巴金本人生活的時代有關,作品創(chuàng)作受當時的傳統(tǒng)文化影響較深。本文就以《家》為例,分析傳統(tǒng)文化對巴金小說的影響。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 巴金小說 影響
一、巴金小說《家》的簡要介紹
一部好小說不是光有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才吸引讀者,文化背景的影響也很重要。五四運動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巴金的小說《家》就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誕生了。小說里敘述的故事發(fā)生在處于我國歷史變革時期的成都,當時成都并不像現(xiàn)在這般繁華,交通比較閉塞。小說里描寫的是當時成都城內富貴而又有權勢的高姓家族的故事,重點講述了高公館里最有家族權勢的高老太爺,以及他的五房妻妾子女之間的生活故事。故事情節(jié)的設計能夠緊緊抓住覺新、覺民和覺慧這三個主人公之間發(fā)生的故事這條主線,讓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吸引了讀者的閱讀興致。其中又貫穿了當時許多封建主義的思想與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封建文化也逐漸在這些人的生活中不斷地被瓦解。
小說描寫了三兄弟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也寫到了幾對年輕人的感情糾葛和不同境遇。巴金在小說的字里行間流露了對封建禮教的不滿,嚴厲地抨擊了當時的專制思想,借小說里發(fā)生的戀愛悲劇,提倡青年人自由戀愛,喚醒年輕人的意識。希望他們與封建家庭決裂,掙脫封建制度的枷鎖是巴金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二、巴金小說《家》的創(chuàng)作背景
小說《家》以家庭為核心,講述當時高姓人家的日常生活瑣事。高公館里居住的一家人算得上是當時社會的上層人物,言行舉止與生活習慣之中除傳承了傳統(tǒng)文化的孝道和許多美德之外,也殘留一些舊社會的老舊思想。在五四文化的洗滌中,小說中的人物思想受到了新文化、新思想的影響。由于當時正處于新舊文化接替的變革歷史時期,思想勢必有所動蕩,有人堅持傳統(tǒng)守舊思想,有人接受新文化思想,但小說中的人物都已受封建思想侵害多年,大部分人很難一下子轉變。小說也傳達了只有盡快擺脫封建迷信思想的束縛,廢除封建禮制,才能擺脫受壓迫、受剝削的命運,才能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這一主題。
三、傳統(tǒng)文化對巴金小說的影響——以《家》為例
(一)家族文化
《家》中最為突出的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傳統(tǒng)文化都刻骨地體現(xiàn)在高氏家族復雜的人物關系中,專制的家族家長、悲催的婆媳關系、妻妾之間復雜的關系在小說家巴金筆下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描寫中,語言犀利無比,偶爾出現(xiàn)的詛咒式對話深深地表達了對封建傳統(tǒng)思想的鄙夷與憎恨。小說表達了封建毒瘤的入侵之深,對當時社會百姓的迫害已達極致。巴金強調傳統(tǒng)家庭的封建思想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不合理的制度是造成一切不幸與災難的本源,封建制度使得封建思想深入人心,在阻礙社會發(fā)展的同時荼毒人們的心靈,而封建大家庭作為封建傳統(tǒng)家族的主要表現(xiàn)更是黑暗的象征與專制的體現(xiàn)。
巴金在整篇小說中運用了大量筆墨去描繪封建毒瘤在這個大家族中的生長與蔓延的過程,讓讀者對封建傳統(tǒng)家族中的人物命運產(chǎn)生了無限遐想,同時引領讀者反思這種文化帶來的危害。《家》中覺慧的形象塑造,則寄托了巴金先生對于新時代家庭的美好理想,反映出了人們思想的覺醒,對封建家庭的叛逆力量逐漸崛起,也暗示出封建社會中暗潮涌動的革命力量。
(二)男女地位
中國封建社會中男女地位相差懸殊,“男尊女卑”了幾千年,小說也透露了在封建社會里女性生活的苦楚,以及女性命運常常被男性控制和左右的現(xiàn)實。封建社會中掌握權勢的多為男性,帝王將相也多由男性擔當,女性在社會中的生存特別困難。有些成就突出的女性就被視為異類,如女政治家會被當時社會認為是擾亂社會的叛賊。巴金在《家》這部小說中卻突出了很多女性身上具有的特殊才能,表現(xiàn)了女性身上有很多堅韌、智慧的美好品格。小說表達了維護人權、力爭女性權利的強烈意愿。小說中的鳴鳳就是深受封建制度迫害的女性人物代表,鳴鳳有很多才能,但在當時的社會中都沒有得到發(fā)揮。特別是鳴鳳被賣到高氏家族后,成了奴隸,自己的命運無法由自己控制,甚至喪失了基本的行為自由。鳴鳳最后被逼無奈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珍貴的生命,讓小說更具深遠的意義。巴金在小說中表達了女性要堅決抵制封建束縛,自強自立,爭取女性自己的權利與地位的思想。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在不斷演變,傳統(tǒng)文化對文學的影響也在不斷發(fā)生改變。巴金小說之所以能夠廣為流傳,是因為有較為深厚的文化背景,這在小說閱讀欣賞與創(chuàng)作中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1]徐奮奮.論巴金對《紅樓夢》的接受[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3(02).
[2]周立民.“家”與“街頭”——巴金敘述中的“五四”意象[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0(03).
[3]李桂奎.傳統(tǒng)時間文化與中國古代小說的敘事特征[J].中國文學研究,2009(01).
[4]田悅芳.巴金小說形式研究[D].天津:南開大學,2013.
(作者簡介:徐楠,女,本科,甘肅省體育運動學校,中級,研究方向:文學)(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