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
(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公司洛陽電光設備研究所,河南 洛陽471000)
通過研究光電對抗技術,能夠提高對于該技術的應用效率。作為相關研究人員,在有效的分析該技術過程,要結合技術發(fā)展實際,科學的進行實踐分析,從而才能為光電技術不斷發(fā)展提供有效保證。
所謂的光電對抗,是指在軍事方面運用專業(yè)的技術手段干擾敵方的光電設備,使之無法正常發(fā)揮功用,同時確保我方設備能夠繼續(xù)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此類技術手段和實施方式的總稱為光電對抗。具體實施時,作戰(zhàn)雙方可相互使用相應的光電設備和干擾措施,擾亂對方的設備頻率,使對方的設備在運行時訊號減弱,甚至喪失功能。同時我方還可運用光電設備對敵方發(fā)出的信號干擾進行屏蔽,從而保證我方光電設施能夠持續(xù)發(fā)揮效能。一般情況下,光電按照頻譜劃分,可分為激光、紅外線、電磁等波段,按照技術的承載設施劃分,則分為中小型、機載或艦載大型設備。
運用光電設備實施偵察只要是完成目標搜索、信息截獲、分析及定位對方設備發(fā)出信號的具體位置,從而推測敵方使用的設備類型、具體指標、功能特征等信息,及時生成情報,為我方領導者提供決策依據。光電偵察方式有主動與被動之分,被動方式主要指借助各類專業(yè)的探測設備對敵方的設備信號進行跟蹤,并加以分析,從而獲得對方情報信息的一種方式,如激光警告等。主動偵察是針對敵方的光電設備的特性進行偵察的方式,即先向對方發(fā)光,并對反射信號進行辨識和確認,從而獲取敵方的目標信息,制定適當?shù)淖鲬?zhàn)策略。激光雷達便是主動偵察的代表。反偵察手段主要是利用對方光電系統(tǒng)中出現(xiàn)的薄弱點,巧妙地對自身進行遮蓋或隱藏,使對方無法掌握我方的信息。反偵察手段主要有虛假目標、隱身、改變原有的編碼特征或光信號的傳播方式等。
2.2.1 光電干擾
運用相應的軍事技術干擾或者毀壞對方的光電設備,使之無法正常發(fā)揮功能,這種方式叫做光電干擾,在干擾對方的同時也可以對我方目標發(fā)揮保護作用。根據信號源的特征劃分干擾方式,可將其分為有源與無源兩種干擾方式。有源干擾即用我方的設備發(fā)出光波,或轉發(fā)對方設備發(fā)出的光波來干擾對方的判斷,從而實現(xiàn)擾亂視聽的目的。該類方式主要有紅外干擾機、激光欺騙干擾等種類。無源干擾則運用特制的設備人為制造光波,或更改已形成的光波特征來擾亂地方的判斷,使敵方的光電設備無法獲取準確的信息,判斷不出我方的真實情況,這種方式的代表為煙幕、光電假目標等。
2.2.2 無源干擾
這種干擾方式也叫做被動干擾。主要是借助特殊的設備變更對方武器在傳輸電磁信號時的特征,從而對我方的光學特征進行相應的變化,使對方武器無法發(fā)揮正常的作用。這種干擾方式的代表之一是煙幕,其廣泛應用于應對成像制導導彈。煙幕可形成較好的遮掩效果,同時借助自身發(fā)出的輻射掩蓋目標物或者周圍的信息源,從而使導彈無法準確獲取目標的圖像信息,順利完成遮掩目標物的任務。這種方式也被叫做主動遮蔽。第二種是光電隱身。這種方式是借助紅外線、可見光或者激光實現(xiàn)隱身處理,具體實施途徑有偽裝等。當前,我國軍事方面已經研制出將各類可用于隱身的光源進行整合的涂料物質,大幅提高了我方實施隱身的效果。第三種是光電假目標。這種方式主要是根據真目標的外形特征制作形似的假目標,從而擾亂敵方的判斷,讓敵方無法準確鎖定真目標的位置和信息,從而達到保護真目標的目的。
2.2.3 有源干擾
這種干擾方式主要通過自行發(fā)送或轉發(fā)敵方相同波段的信號,從而對敵方形成判斷干擾。主要的干擾手段為紅外干擾彈、紅外干擾機等。干擾彈主要針對紅外制導設備實施干擾,在其鎖定真實目標前,先搜索到的是欺騙性的誘餌,從而達到干擾的目的。當前,紅外探測技術日益提升,制導設備都以成像方式探測目標。因此點源式的誘餌難以較好地實現(xiàn)干擾效果,而面源紅外干擾設備能夠制造更大面積的虛擬目標,從而相較于以往的干擾手段來說,能夠發(fā)揮更大的干擾作用。
2.2.4 抗光電干擾
這種方式主要對我方的光譜起到持續(xù)的保護作用。通過使用適當?shù)姆雷o原料、制定專門的抗干擾電路等方式,減輕或抵御敵方發(fā)出的干擾信號,從而保護我方作戰(zhàn)武器或者人員不受破壞和損傷。這種方式主要應用的技術有反多光譜技術及隱身技術等,借助專業(yè)的軍事技術手段為我方軍事戰(zhàn)略的實施提供保障。
2.2.5 光電對抗方法和手段
當前,常用的光電對抗的方式主要有弱化目標的特點、引導導彈形成較大的瞄準誤差,以及造成光電設備核心原件損壞等。其中,弱化目標的特點可通過降低目標物的光譜輻射來實現(xiàn),對目標物實施有效的偽裝措施,弱化能夠被偵察出的特征,或者破壞目標的反射特征,從而使導彈無法勘察到目標物的準確位置。
光電技術的革新能夠全面帶動作戰(zhàn)裝備的技術水平,使裝備的性能不再在單一層面發(fā)揮功用,而是向全方位發(fā)展。從干擾波段方面來說,以傳統(tǒng)煙幕彈的方式實施對抗干擾,只能在可見光和紅外波段實施。近年來該項技術已拓展到處理遠程和毫米波波段,只在微米波波段還未能實現(xiàn)突破。但行業(yè)研究人員提出可使用氣溶膠型物質進行遮擋,上述方式只是理論層面的研究結果,還需通過實踐對其有效性進行驗證。就干擾類型來說,有源紅外干擾設備出現(xiàn)的時間較早,最初應用時只能對調幅式導彈實施干擾,但經過該項技術的不斷深化研究,其不僅能夠對調幅式設備形成干擾作用,也可以對調頻式進行干擾,進一步提升其干擾作用的發(fā)揮。此后,紅外定向干擾設備產生,這種設備能夠對各類導彈形成干擾作用,并且不受物理距離的限制。在具體使用時,前蘇聯(lián)實現(xiàn)了技術方面的突破,其將坦克上的照明設備與紅外干擾設備進行有機結合,坦克功率維持在較高水平時,可成為紅外干擾裝置,在功率較低時,也在夜晚行駛,進一步擴大了裝備的應用性能。
當前,光學技術的發(fā)展方向趨于一體化,傾向于將數(shù)據整合處理,即將各類信息、數(shù)據和調控合成在同一系統(tǒng)中,運用專業(yè)的智能化技術手段、系統(tǒng)的途徑使光電對抗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促使對抗系統(tǒng)的整體化發(fā)展。將各類相關信息和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個過渡過程,按照普遍的合成規(guī)律,即為由低到高、由部分到全面的實施過程。首先要完成的是光電偵察預警的整合,之后再推進光電偵察和瞄準等方面的整合,最后將各途徑的信息進行統(tǒng)一匯總,從而發(fā)揮對抗作用。為了滿足當前的作戰(zhàn)要求,與設備技術水平相適應,將光電對抗向一體化發(fā)展是必然的趨勢。理想的光電對抗能夠自動對獲取的信號數(shù)據進行分析和處理,根據事先預定的等級對各類信息進行劃分,同時能夠自行調節(jié)設備運行的功率,并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適合的功率數(shù)值實施干擾活動。此外還可對自身的干擾效果進行評估和檢測,根據實際效果靈活調整相關指標,從而達到更為理想的對抗效果。
結束語
總之,隨著光電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其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為了加強對于光電對抗技術的研究能力,要重視結合實際應用,有效的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從而才能為國家光電對抗技術發(fā)展提供有效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