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予
我在中國人民大學上學,讀的是法語專業(yè)。
當年,我的高考分數(shù)屬于“雞肋”,距離想上的學校就差那么一點,但因為這個學校是自己高三想了一年念了一年的目標院校,再加上高中時英語也算是有些許優(yōu)勢,對于語言學習并不反感,所以最終選擇了“提前批”。又聽說法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想通過深入的學習一探究竟,便將法語專業(yè)放在了第一志愿。
很多學校會把小語種專業(yè)放在提前批錄取,所以,與其說我是選擇法語這個專業(yè),不如說我是選擇了中國人民大學這所大學。上大學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我后來會學習外語并且極有可能從事與這個專業(yè)對口的工作,如翻譯。總之,這個專業(yè)對我來說更多的是個意外。
我們學校的外國語學院,每個語種在全國招生穩(wěn)定在18~20人,采用小班教學。特別是小語種學習,班級人數(shù)不宜過多,方便老師精準教學。人數(shù)少的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老師可以一個一個地幫學生“糾音”,互動性非常強。其實說到互動性,不僅是老師跟學生互動多,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會很多,每個人的表現(xiàn)機會都比較充足。
學習外語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能夠說出來不怕犯錯的勇氣。不過,每個班都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比較害羞的學生,如果動不動就大幾十個人一個班,那么這類學生就會被淹沒其中,自己不主動,又沒人關(guān)注,慢慢就會被邊緣化。
當我們處在一個僅有十幾人的班級時,每個人都必須參與,共同犯錯,共同被糾錯,時間久了,大家也不會太多地顧及面子了,換句話說就是彼此的臉已經(jīng)丟光,勇氣也就慢慢地被培養(yǎng)出來,再當眾說話時也不會顯得畏畏縮縮了。因此,學習外語真的很鍛煉人的心理素質(zhì)和談吐氣質(zhì)。
另外,在小語種這種小班里,因為專業(yè)課很多,大家接觸機會也多,因此班里的同學關(guān)系相比大班會相處得更融洽更親密。
法語的學習方法其實和英語的學習方法差不多。
語言學習都是從最基本的讀音規(guī)則、詞匯表達等入手的,法語也不例外。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還發(fā)現(xiàn),法語很容易和英語混淆。很多法語詞來源于英語,也有很多英語詞來源于法語,還有很多詞,在法語里和在英語里的意思是相同的,長得也很像,只是發(fā)音有所不同而已。我們?nèi)滩蛔⊥虏郏骸胺ㄕZ還沒學好,英語也要不會了。”
如果不是英語特別強,在長時間學習法語之后,再見到英語單詞腦子里想起來的往往是法語的讀法,想說英語時跳出來的也經(jīng)常是法語詞匯。雖然法語的學習會對長期以來的英語學習產(chǎn)生一些干擾,但也不是毫無益處。很多不知道意思的英語詞匯可能在法語學習時見到過,長得像的單詞的意思也幾乎一樣,所以法語學習也為英語學習有一定的補充和輔助作用。
很多人覺得大學四年學習一門語言是不夠的,認為語言只是個工具,對于這個看法我既贊同又不贊同。小語種班級里很多學生是從零基礎(chǔ)開始學習,且基本的學習課程集中在前兩年,后兩年就是交換和實習,課程很少,因此很多人覺得僅學習一門語言不夠,想要輔修拿到雙學位。但是輔修意味著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相比出國交換的同學沒有較好的語言環(huán)境,會少了很多“實戰(zhàn)經(jīng)驗”。
另外,學習一門語言并不只是學習如何發(fā)音、如何交流,還意味著學習一種新的文化。文化的內(nèi)涵十分豐富,而語言則是打開文化學習大門的鑰匙。不同的文化帶來的新鮮感是讓人激動的。通過學習法語,我了解了更多法國文化和法國人的生活,對法蘭西這個民族也有了更深的認識。
因為口語練習的需要,我也找到了自己的“語伴”。我們相互學習,開拓了眼界,豐富了自己的經(jīng)歷,并收獲了非常重要的友誼。
通常來講,大學初期,通識課相比專業(yè)課要多一些,往往會給剛從緊張的高中學習脫離出來的同學一種不確定感和迷茫,而外語學習的初期專業(yè)課就很多,且應(yīng)用性較強,所以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踏實感。這也是我不后悔選擇學法語的原因之一。
不過,相比于語言類學校,我們這種綜合性大學里的外語學習氛圍會稍顯不足,但綜合性教學是非常棒的。我們的課程不只有外語學習必修課程,還會有很多其他學科的選修課,并不會讓我們僅僅局限于單一學科。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個專業(yè)摸爬滾打了一年多,我越來越覺得這是最適合我的專業(yè)。
選擇法語專業(yè),是我做得最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