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yīng)說著遠(yuǎn)行人。
品讀: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只是用敘述的語氣來描繪遠(yuǎn)客的懷親之情。其佳處,一是以直率質(zhì)樸的語言,道出了人們常有的一種生活體驗(yàn),感情真摯動人。二是構(gòu)思精巧別致:首先,詩中無一“思”字,只平平敘來,卻處處含著“思”情;其次,寫自己思家,卻從對面著筆。
雪梅·其二
宋·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
品讀:古今不少詩人往往把雪、梅并寫。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顯出高尚的品格。在詩人盧梅坡的筆下,二者卻為爭春發(fā)生了“摩擦”,都認(rèn)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裝點(diǎn)了春光,而且誰也不肯相讓。作者寫這首詩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nèi)烁饔兴L,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bǔ)己之短,才是真理。這首詩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唐·王維
寒更傳曉箭,清鏡覽衰顏。
隔牖風(fēng)驚竹,開門雪滿山。
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閑。
借問袁安舍,翛然尚閉關(guān)。
品讀:王維寫雪,筆墨空靈,感覺細(xì)膩而有層次。通過“驚”、“滿”、“靜”、“閑”四個動詞和形容詞,細(xì)致地表現(xiàn)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緒變化。王維吸取了前人寫雪的藝術(shù)經(jīng)驗(yàn),同樣運(yùn)用不粘滯于物象而純從感覺印象著以淡墨的表現(xiàn)方法,繪出一幅清寒、寂靜而又有聲息、光色、動感和生氣的夜雪圖。
對雪
唐·高駢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岐。
品讀:詩人坐在窗前,欣賞著雪花飄入庭戶,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變成了潔白的瓊枝,整個世界都變得明亮了。于是詩人想到此時如果登上高樓觀賞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嶇難走的道路都將被大雪覆蓋,展現(xiàn)在眼前的將是坦蕩無邊的潔白世界。高樓四望,一片潔白,詩人希望白雪能掩蓋住世上一切丑惡,讓世界變得與雪一樣潔白美好。結(jié)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與不平。
山中雪后
清·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品讀: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圖。清晨,詩人推開門,外面天寒地凍、銀裝素裹,剛剛升起的太陽也顯得沒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長長的冰溜子沒有融化的跡象,墻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凍住了,遲遲沒有開放的意思??此茖懢盃钗?,實(shí)則見景生情,將景和物交融一起,對歷經(jīng)苦難的身世發(fā)出深深的感嘆。
洛橋晚望
唐·孟郊
天津橋下冰初結(jié),洛陽陌上人行絕。
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
品讀:天空與山巒,月華與雪光,交相輝映,舉首燦然奪目,遠(yuǎn)視浮光閃爍,上下通明,一片銀白,真是美極了。詩人從蕭疏的洛城冬景中,開拓出一個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潔之物,展現(xiàn)出一個清新淡遠(yuǎn)的境界,寄寓著詩人高遠(yuǎn)的襟懷。
歲暮
南北朝·謝靈運(yùn)
殷憂不能寐,苦此夜難頹。
明月照積雪,朔風(fēng)勁且哀。
運(yùn)往無淹物,年逝覺已催。
品讀:這是一首歲暮感懷詩,時間又是在寂靜的長夜。在這“一年將盡夜”,詩人懷著深重的憂慮,輾轉(zhuǎn)不寐,深感漫漫長夜,似無盡頭。詩的開頭兩句,以夜不能寐托出憂思之深,用一“苦”字傳出不堪禁受長夜難眠的折磨之狀。但對“殷憂”的內(nèi)涵,卻含而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