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倩媛
[摘? ? ? ? ? ?要]? 童話為幼兒打開了一個充滿幻想和魔力的世界,對幼兒的發(fā)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通過分析傳統(tǒng)童話中女性的形象及性格,發(fā)現傳統(tǒng)童話一定程度帶有父權社會的烙印,容易導致女童養(yǎng)成過分關注自己的外貌、逆來順受、依附男性的性格品質。針對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好傳統(tǒng)童話來為幼兒講述的問題,就引導幼兒多角度看待童話、結合實際改編童話、凸顯童話里不同形象的性格特色、戲劇體驗四種方式進行闡述。
[關? ? 鍵? ?詞]? 傳統(tǒng)童話;講述方式;女童;性格品質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10-0152-03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都聽過童話故事,都曾被神奇變幻的童話世界所吸引,對幼兒來說,童話世界是超時空也是真實的存在,借助童話的翅膀,幼兒可以超越現實世界的各種界限自由馳騁,達成心愿。童話具有發(fā)展幼兒想象力、塑造品質、心理補償和宣泄、培養(yǎng)美感、愉悅童心等作用,以幼兒易于理解的方式,對幼兒性格的培養(yǎng)起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對女童有著深遠的影響,因為女童對童話的模式及幸福結局有著深深的向往和依戀。傳統(tǒng)童話為童話發(fā)展至今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但是,傳統(tǒng)童話在一定程度上被打上了父權社會的烙印,最大限度利用好童話,給幼兒講好童話,才能真正發(fā)揮童話的積極影響。
一、傳統(tǒng)童話的概述
傳統(tǒng)童話是對人類基本愿望的訴求和滿足,基于現實的因素,又融合幻想的元素。傳統(tǒng)童話中的故事人物及主題類型為真實人生提供了注腳,可以將其分為三類:宮廷里的王子公主代表了人們所憧憬的美好生活;裁縫、士兵、鞋匠等代表了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有魔力的巫婆、仙女代表了不可能的事情及轉機。童話的文化精神和美學樣態(tài)實質是人們以藝術化的加工形式,把對自身存在方式的理解投射于現實生活中的結果。傳統(tǒng)童話反映的是父權盛行的社會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和思維方式,因此,父權社會的烙印也在童話中有所表現。
二、傳統(tǒng)童話對女童性格品質的影響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性格品質的初步養(yǎng)成于幼兒時期,是奠定幼兒人格底色的基礎,影響幼兒對待客觀事物和現實的態(tài)度,并通過幼兒的行為方式表現出來。學前階段的幼兒自我意識逐漸發(fā)展,獨立性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心理活動的目的性和自制力逐漸增強。這個階段的幼兒渴望去探索更大的環(huán)境,童話為幼兒提供了這樣的平臺。通過分析傳統(tǒng)童話可知其對女童性格品質影響有積極和消極影響。
(一)積極影響
童話里的冒險、魔幻等元素使女童的活動性和探求心得到滿足,會使幼兒鮮明地意識到他人或自己的力量。童話是無數事件和境遇的展開,以人物故事的手法,向幼兒展示善良與邪惡、勇敢與懦弱。幼兒在閱讀童話的過程中真實感受童話中一切可怖的、可喜的、可悲的、可以奮發(fā)的情感,也在這個過程中找到熟悉感和認同感,認識到真、善、美的力量,慢慢培養(yǎng)和塑造她們的性格品質。
1.啟迪思維,培養(yǎng)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童話是將想象和現實結合起來的一種文學體裁,在現實的基礎上對主人公形象和場景進行加工和改造,想象與現實的巧妙結合構成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 魔法、仙女、會說話的動植物等都對女童具有強烈吸引力,在閱讀童話的過程中,女童也在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恼Q、幻想是傳統(tǒng)童話的基本特征,這使現實生活中無法解決的問題、無法實現的愿望在童話的世界里有了解決和實現的可能,童話浸潤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有利于女童去面對生活里更多的挑戰(zhàn)。童話中荒誕的情節(jié)、法寶及魔幻色彩刺激了幼兒的想象力,會使她們在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世界馳騁起來,也帶來直接的滿足感和趣味感。
2.豐富情感,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童話對大多數幼兒具有直接吸引力,童話中的魔法、善良勇敢的人物形象、幽默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為女童在欣賞童話的過程中帶來愉快的體驗。即便是童話中的主角遭遇了困境,過程充滿驚險刺激,但故事的結局大多是圓滿的:正義戰(zhàn)勝了邪惡,有超人的力量力挽狂瀾、扭轉局勢。童話不會受到邏輯過多的限制,最重要的是幼兒能夠從想象的危險旋渦中走出來,同時得到心理安慰,也許這就是多數童話故事?lián)碛忻篮媒Y局的原因。在曲折動人的童話故事中,女童細膩的情感也在不斷被豐富和深化。傳統(tǒng)童話故事里,心懷歹念的人最終都會受到懲罰,而積極樂觀、熱愛生活的人都會得到美好的結局,這有利于強化女童的積極情緒,培養(yǎng)開朗的性格特征,使其能夠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看待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相信心懷善意去做事,會有好結果。
3.適應需要,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
幼兒從童話中認識自然界的多樣性,知曉季節(jié)的更替和風云的變換;也從童話中初步認識和掌握社會生活中一般的人際關系,能夠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有利于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象征和隱喻是童話傳達哲理和經驗的慣用方式,以這種方式將現實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危險和事故呈現給幼兒,如欺騙、侵犯等,透過虛構而產生的距離,可以讓幼兒更安全地感受和思考日常生活中與自己息息相關的議題,適應幼兒心理發(fā)展需求。女童擁有探尋異性特征及性格的好奇心,童話給予了她們一個受保護的空間。
(二)消極影響
1.過分關注自己的外貌
傳統(tǒng)童話過于強調美貌的作用,童話中長得好看的女主人公大多善良聰明,而“丑女”則成為懶惰、邪惡的代名詞,這不利于女童形成正確的美丑觀。很多童話中的女主人公都是美麗的化身,如魔鏡說“白雪公主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當灰姑娘身著盛裝,她的美麗“使所有人驚嘆不已”;豌豆公主因為有嬌嫩的皮膚而被認定為真正的公主——能夠感受二十張床墊加上二十床鴨絨下面的豌豆。葛勞爾霍茲和同事曾對168個格林童話故事進行研究,發(fā)現絕大多數童話都有對人物形象外貌的描寫,會把相貌丑陋的姑娘寫成惡毒兇殘的壞人。這些童話在教幼兒明辨是非善惡的同時,也似乎向他們傳遞了這樣一個訊息:長相英俊美麗的都是好人,而相貌丑陋的一般是壞人。因為美貌,無論過程如何,童話最終結果都是“從此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無疑對處于愛幻想年齡階段的女童有強大的吸引力。但這可能會導致女童過分注重自己的外貌,認為美貌是通向幸福的唯一途徑和籌碼,從而忽視了內在性格品質的提升。美貌甚至會成為幼兒的重要擇友條件,僅憑美丑這單一標準去評判一個人,生硬地給他人貼上標簽,不利于幼兒用全面的觀點去看問題,平等對待和尊重每一個人。
2.逆來順受,溫順服從
傳統(tǒng)童話中的大多數女性逆來順受,可最后總有人來解救她們,這會給女童造成一種誤解,當身處逆境或遭到不公平對待,要選擇沉默,等待他人幫助,這不利于女童養(yǎng)成獨立和自知意識。傳統(tǒng)童話中的女性大多以柔弱的性格特征被置于需要依附他人的地位,遭遇不測時逆來順受,溫柔順從是她們的性格?;夜媚锩鎸^母和姐姐的指使和凌辱,忍辱負重,從不抱怨;而這種柔弱和無助,在故事中得到小鳥的幫助,最終她的美貌和溫順得到王子的青睞,收獲了愛情和地位;白雪公主因為美貌遭到繼母的嫉妒和迫害,她選擇了忍耐和逃亡。而她的順從和善良,也讓她三番五次被繼母偽裝的形象迷惑。傳統(tǒng)童話高度贊美她們讓人愛憐的柔弱形象和順從依賴的性格特征,并讓她們最終收獲一個完美的結局。這樣容易給女童造成錯誤的認知,認為女孩生性柔弱,遇到不利境地和強勢對象應該順從,要依靠于其他有智慧才能和權勢的人,通過他們的幫助、同情甚至是愛情來獲得幸福。
3.依附男性
由于時代背景的限制和影響,傳統(tǒng)童話也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父權社會的烙印。傳統(tǒng)童話中的女性大都依附于男性,等待男性救贖,步入所謂的幸福婚姻殿堂。白雪公主在獵人的幫助下逃過一劫,在小矮人的救助下幾次脫離危險,毒蘋果令小矮人無計可施,最后王子吻醒了白雪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睡美人出生之際,國王請來十二位仙女贈送祝福,她們?yōu)楣魉蜕系赖?、美貌、財富等一切在那個時代公認的最美好的東西,細觀之也可以發(fā)現這三個清晰明了的祝福也是彼時對完美女性的要求。從仙女對睡美人的祝福中,可以看出“道德”(Virtue)和“美貌”(Beauty)是當時社會對女性的要求,亦可以說是普遍認同的公理。
三、多元化教育背景下傳統(tǒng)童話的講述方式
(一)豐富童話內涵,引導幼兒多角度看待童話
《美國老師如何教灰姑娘》講述了一位美國教師以提問的形式帶領幼兒從不同角度思考《灰姑娘》中的故事情節(jié),打破了傳統(tǒng)只講述故事內容的方法,讓幼兒不僅只看到女主人公的善良以及完美的結局,也會思考影響女主人公成長的諸多因素,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有守時、禮儀、勤勞、自愛的教育,也讓幼兒認識到朋友的重要性,最難得的一點是教師打破傳統(tǒng)童話中繼母邪惡、愛嫉妒的刻板印象,引導幼兒重新去認識這一形象:繼母的行為是出于一個母親對自己孩子的愛,只是這種愛是自私的,不能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別人的孩子。當幼兒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相似的事情,他們不會對生活充滿怨恨,而是會知道繼母那樣做是不對的,幼兒會加倍愛自己,會靠自己去爭取想要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并非灌輸單一的評價標準,而是引導幼兒多角度看待童話故事,讓幼兒不會只關注最后的美好結局,而是慢慢培養(yǎng)全局觀和批判性思維,同時也在塑造著幼兒的性格品質,使其能夠以寬容理解的心態(tài)去看待他人,看待所發(fā)生的事情。
(二)結合實際改編童話,共同探尋不同的結果
童話對幼兒來說是超時空的存在,與其跟幼兒講大道理,不如結合生活實際,與幼兒一起改編童話故事,融合道理讓幼兒學會保護自己、守時等生命教育。如《白雪公主》的改編:白雪公主并沒有真的吃下巫婆給的毒蘋果。她趁巫婆不注意的時候換了一個好蘋果,然后假裝中毒。白雪公主知道不能吃陌生人給的食物,否則會有危險。而且當時小矮人不在家,如果直接揭穿巫婆的詭計,她可能會受到傷害。以童話的形式讓幼兒知道不可以隨便吃陌生人的東西,遇到危險時要學會應變?!痘夜媚铩返母木帲夯夜媚镏砸?2點之前趕回家,不僅是害怕變回原來臟兮兮的樣子,更重要的原因是她覺得一個女孩不應該在外面待到太晚。她的堅持深深打動了王子,王子也因此認為灰姑娘不只擁有美貌,還是個自尊自愛的好姑娘,適合當未來的王后。讓女童知曉打動別人的不僅僅是美貌,還有美好的性格品質,自尊自愛也會贏得別人的尊重。童話里的美好結局都是因為主人公遇到危險懂得應變,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她們美好的性格品質也讓別人更愿意幫助她們。
(三)凸顯童話里不同形象的性格特色
引導幼兒關注童話里不同主人公的性格特色,如《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雖然長得不出眾,但是他們卻勤勤懇懇做好自己的工作,熱心善良,三番五次幫助了白雪公主。惡毒的王后為了維持自己“天下最美”的地位,想殺害白雪公主,最后得到應有的懲罰——變成了最丑陋的巫婆?!冻笮▲啞防锏钠渌麆游镆驗槌笮▲嗛L得“丑”而嘲笑排擠它,這也從側面烘托出丑小鴨品質的可貴——相信自己,努力并堅持美好的理想。引導幼兒去思考其他動物嘲笑丑小鴨的做法是否合適,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來體驗,也可以引導幼兒對故事進行改編。在童話的講述過程中,不一定只關注主人公以及結局,也關注不同角色的性格特色,與幼兒分析不同性格品質對童話里主人公的影響,什么樣的性格品格更受人尊重,更有利于自己成長。
(四)戲劇體驗,扮演童話角色
在幼兒的心目中,花草樹木、日月星辰等大自然的一切跟現實世界的真人一樣會說話、有思維、懂感情。通過戲劇扮演,幼兒作為參與者,可以在安全距離中看待故事中的人物,并有效地找尋生活的鏈接,他們不再是一元的信息接收者,更是多元的經驗建構者。這些經驗都來自他們自身的生活經驗,幼兒不再僅是內化于自身,同時也外化給社會生活,就像一棵樹苗,向下扎根,也向外伸展。在教育戲劇中,幼兒可以參與一同創(chuàng)新、探索、體驗、反思戲劇故事中的境遇及故事背后的意義。當我們在戲劇中與幼兒一起探討各種問題時,幼兒實際上在學習從更多視角、有同理心、開放性地看待事物,他們會關注境遇,更好地理解人性,他們的性格品質也在不斷被培養(yǎng)和塑造,形成自己的特色。
當我們試圖了解傳統(tǒng)童話的真正面貌,會發(fā)現我們了然于心的傳統(tǒng)童話描繪了關于那個時代的面貌,以及關于那個時代一些已經過時褪色的價值觀,我們會思考是否還值得幼兒去閱讀,又該如何選擇與取舍。但在這個物欲橫流和功利主義盛行的社會,童話找回了我們生命中漸漸隱退的那些細膩的感覺、蓬勃的想象、詩意的感動。我們要更多地去挖掘童話的積極影響,讓童話故事成為融于生活、融于生命的教育。
參考文獻:
[1]馮娟.女性主義視域下西方經典童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9):132-134.
[2]Zero.美國老師如何講灰姑娘的故事[J].師道,2006(3):34.
[3]許福蘭.西歐傳統(tǒng)童話的女性解讀:兼論童話對女童的影響[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
[4]張穎.從性別角色模式化到主觀性:管窺西方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對英美幼兒文學的影響[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5):9-12.
[5]顏倩.傳統(tǒng)童話形象對女童的負面影響與教育策略[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8(8):22-23.
◎編輯 王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