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華
最近,基于MRI指導的醒后卒中患者靜脈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試驗(Efficacy and Safety of MRI-Based Thrombolysis in Wake-Up Stroke,WAKE-UP)顯示,對于發(fā)病時間不明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如果存在DWI和FLAIR序列不匹配,0.9 mg/kg阿替普酶是有效和安全的。在日本,基于單臂試驗、觀察性研究的證據及指南建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了更低劑量(0.6 mg/kg)的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急性卒中靜脈溶栓及強化降壓研究(Enhance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and Thrombolysis Stroke Study,ENCHANTED)顯示,盡管該試驗未達到非劣性的主要終點,但0.9 mg/kg和0.6 mg/kg阿替普酶的療效差異很小,平衡有效性和安全性后總體結果類似。
2020年5月,來自日本的Koga等在Stroke雜志上公布了發(fā)病時間不明確的急性醒后卒中靜脈溶栓試驗(THrombolysis for Acute Wake-up and Unclear-onset Strokes,THAWS)研究結果,該研究目的在于評價0.6 mg/kg阿替普酶對不明發(fā)病時間且FLAIR序列陰性的急性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THAWS試驗是研究者發(fā)起的多中心、開放標簽、盲法終點的隨機對照試驗。納入了從最后看起來正常>4.5 h以及發(fā)現癥狀不足4.5 h的醒后或不明發(fā)病時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014年5月,研究者將最后看起來正常的時間限制在12 h,2015年8月修改為沒有時間限制(與WAKE-UP試驗相匹配)。NIHSS評分<5分的輕型卒中(2015年8月改為<2分)或嚴重卒中(NIHSS評分>25分)被排除在試驗以外,這一條標準與WAKE-UP試驗不同(無NIHSS評分限制)。此外,患者必須完全符合標準阿替普酶溶栓的指征。
研究者將存在DWI-FLAIR不匹配(DWI發(fā)現異常信號而FLAIR無明顯信號改變)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隨機分為0.6 mg/kg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組和標準內科治療組(不進行靜脈溶栓)。主要終點為90 d良好預后(mRS評分0~1分)。
隨著WAKE-UP試驗的陽性結果,該試驗納入了131例患者后被提前終止(計劃300例),其中女性55例,平均年齡74.4歲。阿替普酶組(32/68,47.1%)和對照組(28/58,48.3%)良好預后的比例相當(RR0.97,95%CI0.68~1.41,P=0.892)。22~36 h出現癥狀性顱內出血的發(fā)生率分別為1/71和0/60(RR無窮大,95%CI0.06~無窮大,P>0.999)。90 d死亡率分別為2/71和2/60(RR0.85,95%CI0.06~12.58,P>0.999)。
最終作者認為,對于發(fā)病時間不明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阿替普酶組和對照組良好預后的比例沒有差異。0.6 mg/kg阿替普酶與標準治療的安全性相當。早期終止試驗妨礙了得出結論性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