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良 曹光四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入”是社會各界和廣大老百姓普遍關心的話題之一。去年12 月中旬,網上又出現了一條老調重彈的信息,文章以“小康社會進入倒計時,國家統(tǒng)計局給出標準:年收入36 萬以下均是貧窮戶”為題,稱國家統(tǒng)計局提出了從“富豪家庭”到“特困家庭”年收入的8 種標準,其中小康家庭的年收入標準為36 萬元到50 萬元。對此,2019年12 月11 日,國家統(tǒng)計局通過統(tǒng)計微訊微信公眾號辟謠:“未提過此標準”。
這個所謂的小康家庭收入標準在國際、國內是處在什么樣的收入水平,是否符合我國的國情?同時,有關部門確實沒有提出過以家庭為單位的小康收入標準,如果需要有一個標準,可以根據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的目標,大致推算出全國小康家庭的年收入標準。只不過由于我國城鄉(xiāng)和地區(qū)之間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差異較大,城鄉(xiāng)和各地區(qū)之間的小康家庭收入標準又是不一樣的。本文就這個問題從四個方面做個分析,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第一個問題:先說說一個家庭年收入在“36 萬元到50 萬元”,在國際和國內處于什么樣的收入水平。
從國際上看,美國是目前世界上的經濟強國,GDP 已經超過20 萬億美元,在全世界最高;人均GNI 超過6萬美元,屬于典型的高收入國家,在全球60 多個高收入國家中排名前10位,我們就以美國為參照,做個對比分析吧。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家庭收入的中位數為6.3 萬多美元。由此判斷,大多數美國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在5萬到7 萬美元之間,這相當于目前35萬到48萬人民幣元。
從國內看,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 元,按每戶平均人口數為3 人計算,居民家庭年收入平均在8.5 萬元左右,與此同時,全國恩格爾系數已經降至30%以下。在全國居民家庭中20%的高收入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70640 元,按家庭年收入計算大約20 萬元左右??梢姡粋€年收入達到36 萬元到50 萬元的家庭,不僅在我國已經相當可觀了,遠遠超過小康家庭的年收入水平,就是在人均GDP 高達6 萬美元的美國,也達到了中等收入家庭的水平。
第二個問題:家庭年收入要達到36 萬元以上才算小康之家,有違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與國民收入分配的基本邏輯。
按照全國第四次經濟普查調整的數據,2018年我國GDP 為91.9 萬億元,人均大約為6.6 萬元;預計到2020年全國GDP 在106 萬億左右,屆時人均水平大致在7.5 萬元。如果一個家庭年收入要達到36 萬元以上才算小康家庭,按目前我國居民家庭每戶平均人口數為3 人計算,人均年收入就要達到12 萬元,而2020年全國人均GDP是7.5萬元。在我國的GDP分配中,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大致為44%左右,就是在一些發(fā)達國家也只有55%左右。在一國或一個地區(qū)中,部分居民的人均收入超過人均GDP 是正常的,但所有居民的人均收入都超過人均GDP則是不現實的。居民收入不可能超過GDP的水平實現超分配。
第三個問題:雖然我國沒有發(fā)布按家庭計算的小康收入標準,但通過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的小康目標,還是可大致推算出全國小康家庭的收入標準的。
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在經濟發(fā)展平衡性、協(xié)調性、可持續(xù)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其中一個是經濟總量指標,一個是人民生活指標,兩者是十八大報告中唯一的量化指標,也是我們黨在歷次黨代會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居民收入翻一番這一目標。按照這一目標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提出:我國“十三五”時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目標為大于6.5%,與經濟增長目標同步。查閱最新的《中國統(tǒng)計年鑒》顯示:201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5 萬元,到2020年翻一番就是2.5 萬元。這個收入是包括城鎮(zhèn)居民和農村居民一起綜合計算的,也是按2010年物價水平計算的。如果考慮物價因素在內的話,大致在3.3 萬元左右。按照全國戶均人口數3 人計算,全國居民家庭年平均收入10 萬元左右,這也許就是我國居民小康家庭的收入水平。
說到這里,就有一個問題。由于我國城鄉(xiāng)收入差距較大,目前城鎮(zhèn)大約為農村的2.7 倍。一個三口之家的年收入10 萬元,對不少城鎮(zhèn)居民家庭有點少,尤其是對東部發(fā)達地區(qū)的城鎮(zhèn)家庭;而對大多數農村居民家庭又達不到,尤其是對中西部地區(qū)農村家庭。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將城鎮(zhèn)和農村分開看。
先看城鎮(zhèn)。2010年全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 萬元,按照2010年價計算到2020年翻一番大約3.8 萬元??紤]通貨膨脹因素在內,當年名義收入在4.5 萬元左右。折算成家庭年收入大約為13 萬元上下,這也許就是我國城鎮(zhèn)居民小康家庭的收入水平。再看農村。2010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0.63萬元,到2020年翻一番人均約為1.3萬元左右??紤]通貨膨脹因素在內的名義收入大約為1.7 萬元,折算成農村家庭年平均收入大約為6 萬元左右;這大致可以視作我國農村小康家庭的收入水平。
第四個問題:雖然能大致測算出全國小康家庭年收入標準,由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針對全國來講的,而對于每個地區(qū)、每個民族、每個人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不能把收入指標簡單套用。
從目前我國居民收入分布看,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 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數為24336 元,為收入平均數的86%。收入中位數比平均數低了不少,說明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沒有達到平均收入水平。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較大,2018年全國20%的高收入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0640元,20%的低收入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441 元,高收入戶的收入為低收入戶的11 倍,全國基尼系數仍高達0.46。收入差距主要表現在城鄉(xiāng)之間:2018年,全國城鎮(zhèn)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9251 元和14617 元,城鄉(xiāng)收入倍數接近2.7 倍。收入差距還表現在地區(qū)之間:以2018年為例,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市為6.42 萬元;最低的甘肅省為1.75 萬元,收入高低倍數達到3.7 倍。在全國31 個?。ㄊ?、區(qū))中,只有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蘇、廣東、福建、山東、遼寧、內蒙古10 個省(市、區(qū))的居民收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針對我國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的具體國情,中央高層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要求各地要從實際出發(fā),不搞指標攀比,因地制宜地建成符合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小康社會?!读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的第十一講,在論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特別強調(第120 頁至第121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發(fā)展差距較大,生產力水平層次多,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沒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針對全國來講的,不是每個地區(qū)、每個民族、每個人都達到同一水平,不能把相關指標簡單套用到各省市區(qū),那既不科學,也不現實。既要堅持標準,又要防止好高騖遠。
如此看來,由于我國城鄉(xiāng)之間、地區(qū)之間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的差異,加上生活成本也有較大不同,小康家庭的收入標準也應是不一樣的。如果真的需要一個各地區(qū)及城鄉(xiāng)小康家庭收入標準,可以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同時考慮物價因素、家庭人口數在內,抽象成一個簡易計算公式:小康家庭收入標準=2010年人均居民收入×2×CPI 累計上漲×家庭人口數,其中:CPI 累計上漲是指2011—2020年CPI 指數的累計值,預計大約為1.28 左右;用此粗略估算小康家庭的收入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