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婷
扳指從哪兒來
我們對扳指可能并不陌生,但說到它的起源,可能并不是人人都知道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與眾不同的“戒指”。
請先來看一個字——韘,它的讀音是shè,跟射箭的“射”字讀音相同,而且,這個韘字還真就和射箭有關(guān)!這個字的前身寫作“夬”,仔細觀察這個字,是不是像在手指上套了一個東西?韘字在古時候又寫作“弽”。
你看“弽”左邊這個偏旁,一下子就能看出和弓箭有關(guān)。原來,韘指的就是人們戴在拇指上的護具,它在人們拉弓射箭時可以保護人的手指不受傷害,它正是扳指的前身!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清代皇帝們不僅會根據(jù)季節(jié)和出席的場合穿不同款式和顏色的龍袍,還會搭配帽子、朝珠等配套的裝飾品,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將一些“小玩意兒”戴在身上?例如戴在他們右手大拇指上的一枚像“戒指”的小東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扳指。你別看它小小的,好像不大起眼兒,但是它的名堂可不小,皇帝和王公貴族們對它可都是愛不釋手呢!
扳指和韘有什么不同
叫法不同。正如剛才所說,扳指是由韘演變而來的,韘是扳指的前身,不同時期人們對它的叫法不一樣。在明清之前,它被叫作韘,明清時人們就稱這與眾不同的“戒指”為扳指了。
功能不同。韘起源于商周時期,甚至更早一些。目前考古發(fā)掘最早的韘是商代殷墟婦好墓中的一枚玉韘。我們知道古時候人們是以捕獵為生的,日常都需要拉弓射箭,如果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直接用手指拉弓的話,手指會很疼,也很容易受傷,戴上韘就可以很好地保護手指。就像奧運會射箭比賽的時候,你會看到選手們會對手指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韘作為實用器,在商代晚期到戰(zhàn)國時比較流行,后來,它的實用功能逐漸淡化,漸漸演變?yōu)檠b飾物,例如漢代用于裝飾的韘形佩很是流行。
材質(zhì)不同。韘多是骨質(zhì)、木質(zhì)、金質(zhì)、石質(zhì)的,最多的是玉韘。清代的扳指材質(zhì)多樣,有白玉扳指、翡翠扳指、瑪瑙扳指、琥珀扳指、碧璽扳指等。
樣式不同。韘作為保護手指的實用器使用時,通常表面會有一個明顯的凹槽,用來鉤弦。而有的韘上面還有由凹槽演變出來的、凸出來的一個“小尾巴”,也是用來鉤弦的,這樣拉起弓來更方便。
此外,我們還會看到很多鞣上面會有穿孔,這是因為韘的表面比較光滑,戴在拇指上有時會容易滑落,需要用細繩子把它固定在手上。而扳指大多數(shù)都是比較規(guī)整的圓柱形。
注意,扳指的正確戴法
扳指一定要戴在右手大拇指的關(guān)節(jié)處,圓柱體呈凹形的一頭朝上,呈凸形的一頭朝下。
清代的扳指有何特別
到清代時,扳指已完全變成了裝飾物。那時的扳指大部分是素面的,表面平整光滑,當(dāng)然也有一些皇帝熱衷于在扳指表面刻詩、刻字,或在扳指內(nèi)鑲金作為裝飾。為了方便隨時摘戴,皇帝們還為扳指定制專門的扳指盒,扳指盒同樣做工精美,這是不是也體現(xiàn)了他們對扳指的喜愛呢?
除了皇帝喜愛,佩戴扳指在當(dāng)時的貴族男子中也非常流行,他們認(rèn)為自己是生長在馬背上的驍勇善戰(zhàn)的民族,戴扳指可以彰顯民族榮譽感,也為了提醒后代不要忘記老祖宗騎馬射箭的本領(lǐng)。這貌似不起眼兒的扳指成了彰顯男子漢氣概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