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瓊
(河南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今山西夏縣)人,出生于官宦家庭。其祖父司馬炫雖官職不高,但政績顯著,而且以氣節(jié)著于鄉(xiāng)里。其父親司馬池曾為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屬翰林學士院),官居四品,為人清正仁厚,號稱一代名臣[1]1。司馬池不僅為官清廉,而且在學問上始終保持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在待人處事上也是一貫的質樸作風,在培養(yǎng)子女方面更是以身作則、嚴慈相濟。司馬光從小一直跟隨父親司馬池,在各方面深受其父影響。司馬光的母親聶氏,出身名門,飽讀詩書,德才兼?zhèn)洹K抉R光從小生長在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中,在品行端正、見識深遠的父母的直接影響和教育下成長。因深受其家族長輩的影響并對晚輩寄予厚望,司馬光為本家族制定了簡明實用、規(guī)范嚴格的封建大家庭居家生活的禮節(jié)范式,編制成為《居家雜儀》,因司馬光被稱為“涑水先生”,該書又名《涑水家儀》。司馬光不僅在史學界有卓越的貢獻,為后世留下了“網(wǎng)羅宏富,體大思精”的史料和史著《資治通鑒》,而且在家庭教育這個領域留下的家訓、家書和家族法規(guī)對后世的影響也十分深遠[2]410。
當前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物質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加上多元化思潮的沖擊,導致一些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價值觀念缺失和被弱化,本我主義等不良風氣盛行。吸取傳統(tǒng)家庭教育中所具有的核心教育思想,對現(xiàn)代家庭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 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圩???梢姡彝ソ逃诂F(xiàn)代教育中舉足輕重。重溫司馬光的《居家雜儀》,不僅對幫助孩子扣好一生第一??圩佑袇⒖純r值,而且對家長更好地勝任第一任教師有重要啟發(fā)。當前學術界盡管對司馬氏家庭教育思想有較為深入的研究,但主要側重于其家訓著作《溫公家范》及家書《訓子孫文》《訓儉示康》《與侄書》等,關于司馬氏的家族法規(guī)《居家雜儀》并沒有進行單獨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擬以司馬光的《居家雜儀》為研究對象,究其撰寫緣由,對其家庭教育核心思想及對現(xiàn)代家庭的道德思想教育和道德行為培養(yǎng)的啟示進行梳理,以助力我國現(xiàn)代家庭文明建設。
《居家雜儀》原為司馬光《書儀》卷4 中的一篇,后人將之從《書儀》中抽出單獨發(fā)行。其版本主要有:朱熹《家禮》本、元無名氏《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本、明陶宗儀《說郛》本、明章潢《圖書編》本、清應捻謙《性理大中》本、清陳宏謀《五種遺規(guī)》本等[3]220?!毒蛹译s儀》的撰作,主要是出于北宋家族倫理建設的需要。北宋時期由于政治清明,生產(chǎn)技術的進步和水陸交通的開辟,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通過《東京夢華錄》的描寫和張擇端所繪的《清明上河圖》,可以看出當時城市的發(fā)展和商業(yè)的繁榮。在思想領域,宋初儒學并不受重視,宋真宗即位后,為了從思想上加強封建專制,大力提倡尊孔崇儒,稱頌孔學是“帝道之綱”,并將儒學經(jīng)典作為科舉考試的內容,儒學才得以復興。而宋代唯心主義理學是儒學的新發(fā)展,司馬光作為北宋理學的偏師,同樣也提倡“存天理,滅人欲” 的思想和修養(yǎng)觀,要人們恪守封建道德規(guī)范。正是由于統(tǒng)治階級的尊孔崇儒,重視綱常禮教,宋代各級官員都很重視社會教化和家庭教育。加上唐末五代的喪亂、遼金的侵擾,教育凋廢、道德滑坡,社會比任何時期都需要封建倫理道德教化[2]396。自隋代以來實行科舉制,很多出身寒門的子弟通過科舉考試可獲得參與政治的權利,并且經(jīng)過唐末和五代十國的社會動亂,舊的士族門閥制度不復存在,社會結構和等級制度也因此發(fā)生了改變,士庶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宋代時期家族的凝聚力并不僅僅是依靠經(jīng)濟和權位,更多的是血緣和道德教化。道德教化對家庭和家族的維持起到了重要作用,這是對家族成員的倫理建設向導。因此,需要撰寫相應的家庭成員行為準則,《居家雜儀》應運而生。
北宋末期,由于受到改革派的誹謗,司馬光的家訓著作被埋沒,直到《居家雜儀》被南宋理學家朱熹收錄到他所撰寫的《朱子家禮》中,司馬氏家族法規(guī)才重新被人們所熟知,成為家庭教育的立論依據(jù),也成為中華德育文化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居家雜儀》不僅僅是司馬光為司馬氏家族撰寫的家訓,更是為天下萬千家庭立規(guī)訂矩。家訓篇幅雖然短小,卻為后來的很多封建士大夫家庭所效仿,其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對于現(xiàn)代家庭文明建設仍有可借鑒之處。
司馬光撰寫的《居家雜儀》是家族內部日常生活中成員應銘記與遵守的各項行為法則和標準,即為家族法規(guī),這是作為家族中每位成員安身立命的行為準則,也是對家庭成員形成良好約束的具體體現(xiàn)。司馬光以個人德行、家風、官風和社會威望及一系列實際行動展現(xiàn)了其家規(guī)家訓中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毒蛹译s儀》中的家庭教育目標明確,居家之道應是正倫理、篤恩義、辨上下、嚴內外。在教育實踐中,司馬光將家庭教育目標加以具體化,即通過明確的行為準則規(guī)定達到“父子、祖孫、兄弟、叔侄、夫婦,一家之中,各盡其道”[4]125。
清代蔣伊《孝友堂家訓》:“居家之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本之本也。” 居家之道的根本就在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親長輩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對晚輩疼愛關照,晚輩自然懂得感恩與孝順。只有掌握居家之道,才能實現(xiàn)君仁臣忠,即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實現(xiàn)孝悌教育需要家長與子女及各個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居家雜儀》的開篇便明確了家長的職責和要求:“凡為家長,必謹守禮法,以御群子弟及家眾,分之以職,授之以事而責其成功?!保?]41只有家長先謹守禮法,率領眾家族成員,分配各成員應履行的職責與事宜,使之各就其職才能使家族和諧與長久。由此可以看出,司馬光十分注重家長的表率作用,通過以上率下來治理整個家族,促使各個家族成員各安其位,和諧共處?!毒蛹译s儀》中用了12 則,即家訓內容的一半是規(guī)定子女的職責和要求,涵蓋具細,無不表現(xiàn)封建大家庭所推崇的孝道。而對當今家庭教育中子女孝道行為的學習仍有借鑒意義的是“凡諸卑幼,事無大小,毋得專行,必咨稟于家長”[5]41“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5]42。這兩句話強調,無論巨細作為處事甚淺的年輕人和孩童都不能專行,應先告知父母,傾聽父母的意見和相信父母的決定,這樣可使父母不必擔憂。即使是子女出行和回家也應第一時間告知父母,這不僅體現(xiàn)出父母的威信,更是表現(xiàn)出子女對父母的信任和孝順。這篇家訓家規(guī)對于兄弟之間相處也有相應規(guī)定,“凡為人子弟者,不敢以富貴加于父兄宗族”[5]42?!凹印币鉃槭哑涓毁F,不率卑幼之禮。生活中不乏有些人獲得了金錢或地位后就忘乎所以,無論對誰都大肆評判,完全不顧及長幼之序。這句話也強調了作為晚輩,無論獲得了多高的榮譽,還得遵循以禮待人,才能實現(xiàn)兄友弟恭,維護家族和諧。
讓人敬佩的是司馬光一直以自我的實際行動去踐行所主張的孝悌之道。如《宋史》所載:“光孝友忠信,恭儉正直,居處有法,動作有禮。在洛時,每往夏縣展墓,必過其兄旦,旦年將八十,奉之如嚴父,保之如嬰兒?!保?]451在洛陽時,司馬光每次前往夏縣掃墓,一定去看望他的哥哥司馬旦,司馬旦年近80,司馬光像侍奉嚴父般侍奉他,像保護嬰兒般保護他。正如《易經(jīng)》中提及的:“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父親有其責,孩子有其責,兄長有其責,兄弟有其責,男人有丈夫的職責,女人有妻子的婦道,各盡其職,各盡所能,那么家風自然就端正了。家道端正,天下也就安定了。這也正是司馬光在這篇家族法規(guī)中想要傳達的孝悌教育的核心思想。
“家正而天下定,禮為治家之本” 是司馬光家庭教育的中心思想,他的家庭教育理論體系是圍繞“禮” 來展開,并認為應以禮治家。因此,“禮”的思想和行為制定貫穿于《居家雜儀》全文,其目的在于“父子、祖孫、兄弟、叔侄、夫婦,一家之中,各盡其道”,使家庭成員相處和諧,正如《論語》中所言“禮之用,和為貴”。在這篇家族法規(guī)中,司馬光強調以禮治家,家庭成員須謹守禮法,對孩童的日常起居、子女孝親、尊卑有序之禮等都規(guī)定得極為詳細,以便于每位家族人員效仿和遵守。司馬光認為“治家莫如禮”,而這種家庭的禮法制定對于古代大家族的穩(wěn)定長久發(fā)展是有一定保障的。因此,《居家雜儀》全文被南宋理學家朱熹收錄進他所撰寫的《朱子家禮》中,成為無數(shù)中國家庭教育禮儀制定及教育的模板。《居家雜儀》制定的家禮中帶有一定的“法” 的性質,為使家族成員恪守本分,遵守家族的秩序和規(guī)范,也有相應的懲罰性措施。例如:出現(xiàn)違背家長的意愿和家庭活動準則采取的“撻、笞、杖,逐” 等懲罰。不過,司馬光還是主張先教育后懲罰,以懲罰輔助教化,主張刑罰是教化的輔助手段,其作用在于促成以禮治理。
禮法教育的內容制定就是規(guī)定家庭成員的行為規(guī)范,需要每位家族人員效仿和遵守。司馬光對于禮法教育采取的是言傳身教的方法,更注重家族長輩的“身教”和榜樣作用。易曰:“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安有嚴君在上而其下敢直行自恣不顧者乎。雖非父母,當時為家長者,亦當咨稟而行之。則號令出于一人,家政始可得而治矣?!?對于古代大家族而言,領導者的作用是相當重要的,他是整個家族的核心力和凝聚力,有責任也有義務做好表率來引領整個家族成員?!毒蛹译s儀》不僅規(guī)定家族長輩的職責和要求,還要求家庭的其他成員嚴格按照既定的家族法規(guī)進行日常生活,一旦有越禮者也要受到相應的警戒和處罰??梢?,司馬光期望通過父母長輩的嚴慈相濟及每位家庭成員的禮法踐行來強化對子女的禮法教育。
在司馬光看來,教子之道重在禮德,而治家之道則是廉儉。這一思想貫穿于司馬光的家訓之中?!毒蛹译s儀》作為一篇家族法規(guī),對于培養(yǎng)家庭成員的“廉儉” 有實質性的行為要求;對于家庭經(jīng)濟開銷要量入為出,禁止奢華,以備不時之需:要求家庭成員不得占據(jù)公共財產(chǎn),藏為私有,以致擾亂家庭和諧。并且,《居家雜儀》開篇明確提到:“制財用之節(jié),量入以為出。稱家之有無,以給上下之衣食及吉兇之費,皆有品節(jié),而莫不均一。裁省冗費,禁止奢華。常須稍存贏馀。以備不虞?!保?]41制訂節(jié)約用財?shù)闹贫龋诤饬渴杖氲幕A上安排支出;根據(jù)自家的窮富程度,來決定全家老小的衣食、喜事和兇事費用,一切都要顯示自家的品德節(jié)操,但又不能不公平統(tǒng)一。要阻止并減去一切不必要的費用,禁止奢華的習氣;經(jīng)常保持略有節(jié)余,以防備不測之事發(fā)生?!胺矠樽訛閶D者,毋得蓄私財。俸祿及田宅所入,盡歸之父母舅姑,當用則請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與。”[5]41這則規(guī)定強調并要求任何家族成員不得以任何理由將公共錢財據(jù)為己有,一切收入應交到家族長輩手中。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家庭財產(chǎn)平均分配。由此可以看出,司馬光對于家庭成員的廉儉教育有獨到的認知和具體的行為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值得現(xiàn)代家庭教育去借鑒和學習。
司馬光最讓人敬佩的是終生保持著生活上崇尚節(jié)儉的習慣?!端问贰酚涊d:“仁宗寶元初,中進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華靡,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列語之曰:‘君賜不可違?!唆⒁恢Α!保?]460在司馬光20 歲那年考中進士參加喜宴時,大家都戴花,而他卻覺得奢靡花哨拒絕佩戴。司馬光從小受其父母良好而嚴格的家風影響,崇尚以廉儉為榮,以奢靡浪費為恥,并時時刻刻以此要求自己和身邊的人?!端稳溯W事匯編》中談到司馬光的個人生活品行時,說他“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純帛”。由此可以看出,司馬光即使做了高官,在生活上仍然是一貫儉樸。此外,《宋史》還記載:“洛中有田三頃,喪妻,賣田以葬,惡衣菲食以終其身?!保?]471一生為官清廉的司馬光,即使妻子的喪事,也沒有大肆張羅,而是提倡一切從簡。可見,司馬光用一生來踐行家族法規(guī)中所提倡的“以廉以儉”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值得世人敬佩和效仿。
我國古代家訓家規(guī)主要以道德教化為先,目的在于個人的正心、修身,以便維護家族和諧、健康,實現(xiàn)有序、長久地發(fā)展。由于當今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社會升學壓力和就業(yè)壓力過大,一些家長出于功利主義心態(tài),過度重視子女的智力教育,卻忽視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再現(xiàn)“惟有讀書高” 的價值取向,導致青少年出現(xiàn)不少道德問題危害個人、家庭及社會。例如:奢靡與攀比、作弊與剽竊,辱罵父母與教師,校園暴力等?!毒蛹译s儀》把德育放在首位,倡導通過家長表率作用和禮法指導來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達到“修身” 及“養(yǎng)正” 的效果。首先,《居家雜儀》的開篇便提到家長應盡到率先垂范的義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保?]169大部分孩子在孩童時期接觸最多的便是父母,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必然始于父母。因此,父母應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談舉止,做好孩子的第一任啟蒙教師和品德塑造的領路人。其次,應運用禮法來指導日常行為,從行為感知德育思想。以德育知識為指導才能行之有效,正如“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毒蛹译s儀》中對家族成員行為準則的明文規(guī)定,正是從實踐中約束個人的日常行為,讓成員效仿并感受實實在在的禮法條文,值得當代人學習。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講究禮儀的國家。禮儀在我們的社會、政治和文化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常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大至國家小至家庭,都有著一定的行為準則。有了規(guī)則,并遵守規(guī)則,我們才能有和諧有序的生活。中國古代傳統(tǒng)家庭教育文化強調用行為規(guī)范來優(yōu)化人的品行和陶冶人的情操,達到齊家的目的。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和當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xiàn)代家庭結構模式主要是“四二一” 和“四二二”,這使得很多家長以孩子為家庭重心,形成了“萬般皆可棄,唯有孩子高”的家庭氛圍,孩子的需求高于一切,孩子大于一切。甚至很多家長都自帶濾鏡看待自己年幼的小孩的各種無理行為,例如:對于自己的小孩搶奪別人的玩具,不尊重長輩和教師,公共場合大聲喧嘩的行為,不但不禁止反而覺得童真有趣,并稱贊為勇敢有主見,令人瞠目結舌?!毒蛹译s儀》作為家族法規(guī),其最大的核心就是尊禮守法?!爸斒囟Y儀” 的治家方略在某種程度上值得我們參考和學習。所謂“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尊重孩子的天性是必然,但絕對不可放任自流。必要的家法制約可以使孩子從小懂得有些界限和鴻溝是不可挑戰(zhàn)和逾越的。中國古代家庭禮法的重要作用就是指導家庭日常生活,讓每位家族成員遵守規(guī)定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做到各盡所能、各司其職,使整個家族成員和諧健康地生活在一起。
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家訓、家規(guī),是先人留給后人的一筆無形財富,它凝結了祖先教導子孫的智慧。當今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問題,《居家雜儀》有關教育的論述,對解決當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有重要啟示。所以,我們要秉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拒絕其封建性的糟粕而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對傳統(tǒng)家訓家規(guī)進行必要的改造和揚棄,繼承和弘揚其中的優(yōu)秀內容。總之,家庭文明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必須社會共治、久久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