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陳島墾荒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樹人實踐的路徑選擇

      2020-01-09 09:33:53崔永江
      臺州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陳島臺州立德

      崔永江

      (臺州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 臨海 317000)

      在2018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1],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指明了高校承擔“立德樹人”的神圣使命,也突出了做好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教育的首要問題是培養(yǎng)什么人的問題。高校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加強黨的領導,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強基固本培養(yǎng)具有“中國底色”“中國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包括紅色精神文化)的傳承及弘揚工作,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fā)《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教育部也先后制定出臺了《革命傳統(tǒng)進課程教材指導綱要》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課程教材指導綱要》等文件,為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及紅色革命精神,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爭做“四有”新人保駕護航。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時也指出:“我們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保?]高校應立足當?shù)?,加強協(xié)作,堅持以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特別是具有獨特地域特征的地方紅色精神)為載體,充分挖掘其教育和引領價值,為人才培育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大陳島墾荒精神是根植于臺州大地中國共產(chǎn)黨“紅色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繼承和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將其融入大學生“三觀”教育,對于高校①本文所指高校主要以臺州學院為例。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離不開積極有益的地方性實踐探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和現(xiàn)實意義。

      一、大陳島墾荒精神的時代蘊涵及其紅色基因

      (一)大陳島墾荒精神的時代蘊涵。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非常重視文化建設及文化傳承工作,特別是關于革命文化的傳承和建設方面,在主政浙江期間,他就先后提出、闡發(fā)了“紅船精神”“浙江精神”,并充分肯定了大陳島墾荒精神。大陳島墾荒精神是在大陳島解放后,由墾荒隊員和人民群眾共同創(chuàng)造,在長期的建設過程中孕育、發(fā)展而形成的精神瑰寶,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一是它同“紅船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北大荒精神”等中國共產(chǎn)黨的系列紅色精神薪火相傳、一脈相承、譜系相連?!按箨悕u墾荒精神,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人民實現(xiàn)社會發(fā)展和社會創(chuàng)造的一種精神,是基于白手起家的艱苦奮斗和奮發(fā)圖強的創(chuàng)業(yè)守業(yè),延伸著中國革命精神中的創(chuàng)業(yè)奉獻和開拓進取的內(nèi)涵?!保?]時代造就精神,我們黨在近百年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波瀾壯闊而又艱難曲折的奮斗歷程中,錘煉和造就了一系列的紅色革命精神,這些精神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變化,因時因地賡續(xù)傳承,可以說,是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社會背景造就了大陳島墾荒精神,它傳承和延續(xù)了中國革命精神的血脈和精髓,并且拓展了其外延,二者一脈相承。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大陳島老墾荒隊員及后代的回信[4],不但賦予了大陳島獨特而突出的政治地位,更賦予了大陳島墾荒精神崇高的內(nèi)涵和新的時代價值。二是大陳島墾荒精神充滿了臺州地域個性和特色,體現(xiàn)了鮮明的時代性。大陳島墾荒精神作為地方文化精髓,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感召力,閃爍著時代的光芒。它所承載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奮發(fā)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是新時代“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5],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浙江、在臺州的地方性實踐。盡管當今時代條件變了,社會背景不同了,但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陳島墾荒精神所折射出的初心和使命沒有變,始終是激勵全社會在新時代凝聚人心、戰(zhàn)勝困難、努力拼搏、開拓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始終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繼續(xù)前進。作為當代臺州人,如何讓大陳島墾荒精神代代傳承,成為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的不竭動力,成為感召臺州人砥礪前行的精神力量,這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我們的目標是要以墾荒精神為臺州城市塑形鑄魂,使其成為提升臺州城市核心競爭力,促進臺州人民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源泉。也就是說,要讓大陳島墾荒精神深深融入新時代發(fā)展主題之中,要進行新時代的“墾荒”,當前,在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再創(chuàng)民營經(jīng)濟新輝煌”和“新時代美麗臺州建設”的背景下,新時代的墾荒“意味著需要墾環(huán)境之荒、墾技能之荒、墾精神之荒”[6],因此,大陳島墾荒精神只有因時而進,與新時代同步,打造現(xiàn)代形象,才能在新時代放射出新的光芒。

      (二)大陳島墾荒精神的紅色基因。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赴西柏坡、井岡山、沂蒙山、延安等革命老區(qū)考察調(diào)研,參觀英模人物的展覽,緬懷革命英烈,并多次提及要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革命精神的傳承,是“植根于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的泥土,傳承于一代一代人接力奮斗的事業(yè)”[7]。紅色基因在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時代載體和蘊涵,新中國成立后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它鼓舞著廣大青年為建設偉大的祖國而堅持夢想、無私奉獻、勇往直前。20世紀50年代,在學習蘇聯(lián)青年志愿墾荒經(jīng)驗背景下,由共青團主導,中國成立了三支青年志愿墾荒隊,拉開了全國性大墾荒運動的序幕。第一支是由北京青年組成的黑龍江蘿北共青農(nóng)場墾荒隊,第二支是由溫、臺青年組成的浙江臺州大陳島墾荒隊,第三支是由上海青年組成的江西共青城墾荒隊。1956年,來自溫、臺兩地的青年響應團中央“建設偉大祖國大陳島”的號召,毅然登上了百廢待興的大陳島,開始了大陳島墾荒。在這里他們留下了滿腔的熱情,炙熱的情懷,也播撒下了對黨和國家的無限忠誠——愛黨愛國,矢志不渝;在這里他們留下了沖天的干勁和艱辛的歷程,也播撒下了對黨和國家美好未來的追求——勇于拼搏,自強不息;在這里他們?yōu)⑾铝诵燎诘暮顾踔亮餮獱奚?,也播撒下了對黨和國家建設事業(yè)的赤誠之心——無私奉獻,無怨無悔。在這里他們用自己的青春與夢想,勤勞與智慧,堅定與執(zhí)著,寫下了令后人敬仰的“紅色”墾荒故事,也孕育和形成了充滿臺州地域個性和特色的大陳島墾荒精神。毫無例外,這種精神因為“紅色”而典藏歷史,因為“紅色”而賡續(xù)傳承。

      二、大陳島墾荒精神對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引領作用

      (一)引領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愛黨愛國。60多年前,幾百名朝氣蓬勃的青年,在建設社會主義偉大祖國的號召下,告別親人,離家遠行,登上千瘡百孔、一片廢墟的海島,開啟了他們新的人生征程。在那段無比艱辛的歲月里,他們從未因生活的困苦而放棄理想,也未因條件的艱難而輕言退縮,他們只知奉獻,卻從不求回報,因為“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是他們歷經(jīng)艱辛、攻堅克難而始終不改的初心。這份初心來自“革命理想高于一切”的信仰召喚,來自愛黨愛國以及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的堅定信念。這種信念質(zhì)樸而崇高、平凡而偉大,與黨的初心和使命息息相通。“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yè)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8],而“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yè)”[9]。回顧習近平總書記的人生箴言,給予我們深刻啟示。當前,意識形態(tài)斗爭日趨復雜,大學生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不斷增強“四個自信”,毫不動搖地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要以“大陳島墾荒精神”為引領,找準自身理想信念與現(xiàn)實的結合點,緊跟新時代步伐,志存高遠、勤奮學習,為信仰奮斗、為夢想墾荒,將自己打造成為德業(yè)兼修、勇于開拓、全面發(fā)展的青年人才。

      (二)鼓舞大學生無私奉獻,奮發(fā)圖強。歷史是一條長河,更是最真實的記錄者。當年,幾百名青年志愿者結伴遠行,踏上征程,從開啟建設偉大祖國大陳島的那一刻起,他們?yōu)樾u的建設所付出的汗水與青春,始終如一的堅守,不求回報的付出,已經(jīng)為我們鮮明詮釋了什么是無私奉獻,什么是奮發(fā)圖強?!盁o數(shù)人生成功的事實表明,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8],而“有夢想、有奮斗、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10],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勉勵仍言猶在耳。當前,面對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國際國內(nèi)的復雜環(huán)境,人們價值觀念呈現(xiàn)多元化轉變,自身利益訴求逐漸功利化的今天,高校必須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繼承和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努力向建設開發(fā)大陳島的墾荒隊員們學習,學習他們不求物質(zhì)財富,但求精神富有的道德力量,學習他們樸實純粹、淡泊名利的優(yōu)良品格,學習他們甘于吃苦,樂于奉獻的感人事跡。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加強自身道德建設,錘煉高尚品格,培養(yǎng)為國奉獻的家國情懷,努力成長為能擔當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大學生。

      (三)激勵大學生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1956年,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完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全面確立,也標志著我國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新階段。同樣是在這一年,在共青團中央號召下,溫、臺兩地467名青年志愿墾荒隊員投身到建設大陳島偉大事業(yè)中來,面對國民黨軍撤退后,雜草叢生、滿目瘡痍的荒島,面對著僅有的草席、板床和煤油燈,他們沒有一絲怨言,更沒有退縮,相反卻人人樂觀向上,個個奮勇爭先,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改變了大陳島一片荒涼的景象,并最終創(chuàng)造出了不負時代、不負韶華的墾荒業(yè)績。習近平總書記曾講過“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xiàn)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機遇留給善于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人們?!保?]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了新時代,在“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引領下,當代大學生要有敢想敢干、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勇氣,要有知難而進、逆流而上、愈挫愈勇的意志,要有攻堅克難、上下求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執(zhí)著,正像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大家那樣,你們“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前列”[8]。

      三、大陳島墾荒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樹人實踐的路徑

      (一)促進大學生自覺認知大陳島墾荒精神。立德樹人,既傳“大道”,也要塑造靈魂。在當今利益結構分化,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蕩,各種觀念相互碰撞的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也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如部分高校大學生對思政課始終存有抵觸情緒或娛樂心理,認為思政課就是枯燥無味的課,可有可無;還有部分大學生不同程度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社會責任感缺乏、價值觀扭曲、誠信意識淡薄、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質(zhì)欠佳等問題。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11]。如何為大學生扎實上好思想道德教育這堂必修課,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要找準大學生的心理契合點、情感和價值結合點,把以大陳島墾荒為代表的地方紅色精神、紅色故事、紅色傳統(tǒng)融入立德樹人教育過程中,通過鮮活的榜樣作用,以德潤身、兼收并蓄、守正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自覺認知品質(zhì),鑄就“有靈魂”的創(chuàng)新人才。一是用好墾荒精神這本鮮活教材。如通過組織開展近百場“與信仰對話”先進典型(全國道德模范郭文標、大陳島實驗學校校長翁麗芬等)進校園主題宣講活動,激發(fā)廣大學生傳承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與時代發(fā)展同頻共振。二是將墾荒精神融入教學體系。通過舉辦思政理論課教師讀書會,聘請校內(nèi)外專家擔任德育導師,開展1+N①在以臺州學院19級新生為調(diào)查對象的“墾荒精神面對面”思政課“1+N”改革示范課抽樣調(diào)查中,78.2%的學生認為“非常好”,21.2%的學生認為比較好,56.2%的學生認為很有收獲,41.9%的學生認為較有收獲。思政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建設“大陳島墾荒精神與臺州發(fā)展”在線精品課程,開展“品讀大陳島墾荒精神”大學生講思政課等活動,大力推動墾荒精神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收到良好效果。

      (二)推進大學生自發(fā)認同大陳島墾荒精神。所謂自發(fā)認同,即個體通過外在參照物,并結合自身經(jīng)歷進行自我反思,形成對參照物的自覺認同過程。如前所述,如果說高校在思政課教學中通過大力推動墾荒精神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促進了大學生對大陳島墾荒精神的自覺認知。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還是一種外力作用下“被要求”的感性認知,并非自發(fā)自覺道德層面的自發(fā)認同,這也恰恰顯現(xiàn)出了高校思政課內(nèi)容形式雖有一定創(chuàng)新,但教育的效果卻并不明顯。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就是社會實踐。大陳島墾荒精神本身就源于上世紀50年代的青年志愿墾荒運動的實踐,又傳承于改革開放的實踐,因此,對其進行學習研究的最終目的也應歸于實踐。高校應積極將大陳島墾荒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工作中,讓大學生在深入社會的“體驗式”教育中,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政治認同感。一是鼓勵學生將弘揚墾荒精神與踐行志愿精神相結合。目前,臺州學院80%的學生都已注冊成為志愿者,堅持8年參加全國“善行100”愛心包裹勸募活動,勸募總金額達260多萬元,學校由此獲2019年中國扶貧基金會“突出貢獻獎”,是浙江省惟一獲此殊榮高校。二是組織“追尋墾荒足跡,弘揚墾荒精神”暑期實踐隊。每年暑期,學校都會選派由學生黨員組成的實踐服務隊,到地方進行蹲點調(diào)研或頂崗掛職。2018年6月,共10名大學生黨員分赴臺州市椒江區(qū)大陳鎮(zhèn)、臨海市大洋街道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頂崗掛職服務。另外,還選派了一支以積極分子為主體的“筑夢大陳”暑期社會實踐隊,趕赴大陳島尋訪老墾荒隊員及其后代,親身體驗和感悟大陳島墾荒精神。同時,學校還與大陳鎮(zhèn)政府、大陳供電所、農(nóng)商銀行等合作,在島上建立了多個思政課實踐教育基地。

      (三)推動大學生自愿踐行大陳島墾荒精神。大陳島墾荒精神是具體的、歷史的。墾荒隊員在無比艱難的環(huán)境下,憑著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一種執(zhí)著向前的信念,從無到有把一個荒島建成了“東海明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大陳島老墾荒隊員后代回信中所勉勵的那樣,大陳島墾荒精神“是60年前,你們的爺爺奶奶遠離家鄉(xiāng),登上大陳島墾荒創(chuàng)業(yè),用青春和汗水培育出來的”[4]。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以大陳島墾荒為代表的諸多紅色精神,已成為大學生實現(xiàn)個人成長與社會需要有機統(tǒng)一的關鍵紐帶,這種紐帶越多,紐帶越緊,引領的效果就會越好,歸屬感和認同感就會越強,從而才能形成大學生個體發(fā)展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大學生自愿踐行大陳島墾荒精神,不但可以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更能彰顯對實現(xiàn)自身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積極態(tài)度。高校在立德樹人過程中,應結合本校實際,充分利用地方特色紅色資源(如嘉興的“紅船精神”,大慶的“鐵人精神”,臺州的“大陳島墾荒精神”等),將其與立德樹人實踐有機結合,與大學生的個人成長有機結合,通過紅色精神的引領作用,采取切實可行的做法來探索培育大學生價值認同的養(yǎng)成途徑。只有當大學生從自覺認知,到自發(fā)認同,再到自愿踐行,即完成從外在的“要我這樣做”內(nèi)化為“我要這樣做”的轉變時,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才算真正實現(xiàn)。

      猜你喜歡
      陳島臺州立德
      論大陳島墾荒精神形象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探索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大陳島,更與何人說
      大陳島,更與何人說
      樣板:不成熟的臺州
      能源(2018年5期)2018-06-15 08:56:00
      華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遠
      臺州遠洲墅
      金色年華(2017年11期)2017-07-18 11:08:41
      立德樹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碩人才培養(yǎng)路徑
      浙江省臺州中學語文組
      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大陳島老墾荒隊員的后代 繼承和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 熱愛祖國好好學習砥礪品格
      輔導員(2016年19期)2016-04-14 05:56:36
      三门峡市| 东兰县| 东城区| 辉县市| 大埔区| 涞源县| 华阴市| 博罗县| 顺义区| 乐昌市| 会昌县| 北京市| 崇明县| 阿拉尔市| 齐齐哈尔市| 乐东| 武义县| 密云县| 山阴县| 青阳县| 皋兰县| 乐亭县| 静安区| 恩平市| 南皮县| 泗洪县| 新密市| 涡阳县| 漯河市| 甘泉县| 和林格尔县| 嘉义市| 策勒县| 巴马| 通化县| 乌鲁木齐市| 汶川县| 瓮安县| 静安区| 黎平县| 天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