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久彬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qū)人民醫(yī)院,江蘇 徐州 221011)
當患者存在糖尿病情況時,其足部往往會受到局部神經(jīng)異常與下肢遠端外周血管病變的影響,而形成潰瘍,不僅累及范圍較大,嚴重時還可導致患者截肢[1-4]。本次研究對我院不同潰瘍程度糖尿病足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旨在總結臨床特點與影響預后的相關因素,具體如下。
采集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糖尿病足患者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為40~76歲。按照相關標準對患者潰瘍程度進行分級,其中1級10例、2級13例、3級8例、4~5級9例。
(1)收集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包括平均年齡與平均病程;再通過相關方法檢測患者糖化血紅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以超聲探測儀對患者踝肱指數(shù)(ABI)進行檢測。統(tǒng)計患者治療后愈合、截肢、死亡情況,并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相關影響因素。
(2)對患者預后情況進行評價,愈合:治療后患者創(chuàng)面皮膚得到完全覆蓋;大截肢:治療后患者跖跗關節(jié)以上截肢;小截肢:治療后患者跖跗關節(jié)以下截肢。
數(shù)據(jù)納入SPSS 23.0軟件中分析,采用f檢驗和z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不同潰瘍程度臨床特點對比情況()
表1 不同潰瘍程度臨床特點對比情況()
表2 不同潰瘍程度預后影響因素[,n(%)]
表2 不同潰瘍程度預后影響因素[,n(%)]
如表1。
如表2。
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溫度覺異常、自主神經(jīng)功能異常、痛覺異常與振動覺異常為影響預后的危險因素,ABI為保護因素。
糖尿病足屬于糖尿病臨床上較常見并發(fā)癥類型,潰瘍作為其中一種較為常見的臨床癥狀,如能夠在早期階段積極接受治療則能夠達到良好的愈合效果,但由于許多患者臨床癥狀缺乏典型性,導致臨床診斷中未能準確評估潰瘍嚴重程度,進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最終導致臨床治療難度增加[5-6]。根據(jù)相關資料顯示,不同潰瘍程度糖尿病足與患者住院時間、愈合時間與截肢率呈現(xiàn)相關性[7-8]。本次研究中,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溫度覺異常、自主神經(jīng)功能異常、痛覺異常與振動覺異常為影響預后的危險因素。上述指標在臨床上屬于影響糖尿病足潰瘍發(fā)生率的重要影響因素,但根據(jù)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上述指標也可作為預后影響因素[9-10]。
綜上所述,臨床上可通過營養(yǎng)狀態(tài)與炎性對糖尿病足潰瘍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程度患者年齡較高且病程較長,潰瘍程度越嚴重則預后情況越差,其中溫度覺異常、自主神經(jīng)功能異常、痛覺異常與振動覺異常為影響預后的危險因素。通過臨床特點與影響因素的分析,能夠為患者預后提供重要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