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霞,黃校華,梁趙秀,劉祥坤,楊世觀,鄧欽陽,張小燕
(1.廣西欽州市欽北區(qū)植保植檢站 欽州市 535099;2.廣西欽州市欽北區(qū)農業(yè)農村局 欽州市 535099)
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屬鱗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灰翅夜蛾屬(Spodoptera),又名秋黏蟲,起源于美洲地區(qū),是玉米生產上的主要害蟲之一,具有適生區(qū)域廣、遷飛能力強、繁殖倍數高的特點,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跨國界遷飛性重大害蟲。2019年4月欽州市在欽北區(qū)首次發(fā)現,隨后迅速擴散到全區(qū)11 個鎮(zhèn)的玉米種植區(qū)。該蟲在玉米整個生育期皆可為害,受害可造成減產20%~30%,主要以幼蟲為害玉米心葉及雄穗雌穗。為抑制草地貪夜蛾發(fā)生態(tài)勢,控制其對玉米等作物的為害,本文選用5種藥劑開展田間施藥對比防效試驗,為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試驗設在欽北區(qū)大寺鎮(zhèn)那河村六隊石超雄玉米田。試驗田面積934 m2,地勢開闊,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玉米栽培管理一致,長勢良好,葉片青綠。噴藥時玉米處于拔節(jié)期,品種為正大619。選擇草地貪夜蛾2~3齡幼蟲期進行防治。
供試藥劑5種(市售),使用濃度見表1,另設清水對照。每處理設3次重復,隨機排列,每小區(qū)面積為50 m2。
施藥采用桂林洪氏噴霧器有限公司生產的DX-9A 型背負式手動噴霧器,雙空心圓錐噴頭,工作壓力為0.2-0.3MPa,將藥劑按設計的濃度與清水兌成藥液,均勻噴到玉米的心葉至輕微滴水。整個試驗施藥1次,試驗期間未使用其他藥劑。施藥當天天氣晴朗,微風,氣溫25 ℃~34 ℃,施藥后24 h 內無雨。于施藥前進行蟲口基數調查,并在施藥后1 d、3 d 和5 d 分別對各處理進行防后活蟲數調查。每處理小區(qū)采用5點取樣法調查,每點查20 株,共調查100 株。同時觀察有無藥害現象及對其他生物有無影響。
蟲口減退率(%)=〔(處理區(qū)藥前活蟲數-處理區(qū)藥后活蟲數)/處理區(qū)藥前活蟲數〕×100
防治效果(%)=〔1-(對照區(qū)處理前活蟲數×處理區(qū)藥后活蟲數)/(對照區(qū)處理后活蟲數×處理區(qū)藥前活蟲數)〕×100
數據統計分析使用DPS 數據統計分析軟件,版本9.50。用鄧肯氏新復極差(DMPT)法對試驗數據進行分析。
表1 供試藥劑試驗設計
施藥后調查發(fā)現,5種供試農藥對草地貪夜蛾幼蟲均表現出一定的防治效果(詳見表2)。施藥后1 d,以5%氯蟲苯甲酰胺ULV 40 mL/667m2的速效性最強,防效為59.38%,與其它處理的防效均有極顯著差異;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 40 mL/667m2防效第二,為36.84%;20億PIB/mL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SC 50 mL/667m2、15%甲維.茚蟲威SC 20 mL/667m2和4%甲維·虱螨脲ME 40 mL/667m2防效在27.27%~35.29%。藥后3 d,5%氯蟲苯甲酰胺ULV40 mL/667m2防效達89.22%,20 億PIB/mL 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SC50 mL/667m2為72.58%,防效第二,15%甲維·茚蟲威SC20 mL/667m2、4%甲維·虱螨脲ME 40 mL/667m2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 40 mL/667m2防效分別為69.57%、60.81%和54.63%,5 種藥劑的防效之間均有極顯著差異。藥后5 d,防效達到最高峰,5%氯蟲苯甲酰胺ULV 40 mL/667m2防效為94.95%,20億PIB/mL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SC 50 mL/667m2、15%甲維.茚蟲威SC 20 mL/667m2、4%甲維·虱螨脲ME 40mL/667m2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40mL/667m2防效分別為89.09%、76.28%、70.67%和57.56%,5種藥劑的防效之間均有極顯著差異。
表2 5種藥劑對草地貪夜蛾幼蟲的防治效果
本試驗選擇了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品種進行施藥防治試驗。試驗結果表明,5種藥劑均對草地貪夜蛾幼蟲表現出一定的防效,其中以5%氯蟲苯甲酰胺ULV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較好,能快速、有效控制草地貪夜蛾的發(fā)生為害,在草地貪夜蛾大發(fā)生時可用于應急防治。20 億PIB/mL 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SC 作為生物農藥具有廣譜、低毒、無殘留等優(yōu)點,對人、畜安全,對作物及環(huán)境無污染,但藥效偏慢,建議防治時兩種農藥輪換或交替使用,以延緩草地貪夜蛾抗藥性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