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松
(平輿縣動物監(jiān)督所,河南 平輿463400)
雞傳染性法氏囊?。↖BD)主要傳染雛雞和青年雞,主要由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屬于高度接觸性和急性的傳染疾病,具有傳播迅速,發(fā)病突然等特點,在2~3 d內波及整個雞群。目前在夏秋季節(jié),該病呈現(xiàn)出地方性流行特點,雞群感染后出現(xiàn)嚴重免疫抑制問題,從而給養(yǎng)殖戶帶來較大損失。筆者針對1 例青年雞患傳染性法氏囊病的診治過程展開了分析,對疾病臨床癥狀、臨床診斷情況、實驗室診斷方法等進行了探究,提出了疾病的防治措施,為該病的診治提供參考。
2019 年3 月,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某養(yǎng)雞場出現(xiàn)100 日齡散養(yǎng)雞突然發(fā)病,發(fā)病第1天共死亡20只,第2天死亡數(shù)量急劇增長,提高至213只,養(yǎng)殖戶采用抗病毒藥、抗生素等藥物治療并未取得顯著效果。在筆者的指導下,經過有針對性的連續(xù)用藥3 d,有效控制了病情,治療第4天基本停止死亡,經過2 w觀察后未發(fā)生新的疫情。
從臨床癥狀上來看,雞群突然發(fā)病,疾病潛伏期在2~3 d內,迅速波及全群。
病雞會出現(xiàn)啄食泄殖腔的典型癥狀,泄殖腔附近羽毛沾有糞污,糞便成水樣或米湯樣?;疾〕跗冢‰u出現(xiàn)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豎起、身體顫抖等癥狀,長時間蹲立或伏地不動。部分雞出現(xiàn)翅下垂、閉眼、羽毛無光澤現(xiàn)象?;疾『笃?,出現(xiàn)機體衰竭、脫水等現(xiàn)象,隨后死亡。
剖檢病死雞10 只,從病理解剖情況來看,病死雞胸肌、腿肌等位置呈條紋狀出血,腺胃與肌胃交界位置存在血帶,皮膚干燥,眼下陷。對病死雞法氏囊進行解剖發(fā)現(xiàn),多數(shù)病死雞法氏囊呈黃色膠胨樣水腫,大小為正常的2~3 倍,囊壁厚增加3~4 倍,從外部看呈圓形,質地較硬,黏膜上存在奶油樣纖維性滲出物。部分病死雞出現(xiàn)法氏囊黏膜發(fā)炎、壞死、出血等病變,法氏囊呈紫葡萄狀。部分病死雞法氏囊呈干酪樣物,腎臟帶有花斑。病程稍長病死雞法氏囊重僅為正常的1/3,存在壞死灶,呈灰色。病死雞腺胃漿膜、心肌、脾臟等位置出血,腺胃與食道交界位置出現(xiàn)血帶。病死雞腎臟腫大,存在尿酸鹽沉積,部分雞腎臟蒼白。結合臨床診斷結果,初步判定為雞傳染性法氏囊病,但考慮到該病與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馬立克氏病等疾病的剖檢結果存在相似性,需要進一步進行實驗室診斷,以加強疾病鑒別。
將該養(yǎng)雞場病雞送檢后,進行IBDV 抗原快速檢測和PCR鑒定。
根據(jù)發(fā)病特點、臨床癥狀、病理變化,以及經過實驗室檢驗結果,最終確診為雞傳染性法氏囊病。
在臨床治療上,病雞需要肌肉注射2 ml高免血清,健康雞需要注射1 ml高免血清。與此同時,飼喂抗生素,連用3 d,以免雞群繼發(fā)感染細菌性疾病。在疾病治療期間,需要遵循“消腫解毒,增強免疫力”的原則,用清水浸泡敗醬草和板藍根各50 g,雙花和茵陳各30 g,黃芩20 g,連翹和生甘草各10 g,半小時后用溫火煎熬2次,將藥液混合濃縮為1 L后晾涼,按照每千克體質量5 ml量進行灌服,每天2次,連用2~3 d。用藥前,應停止飲水2 h。在疾病防治方面,需要對病雞進行及時隔離,并在飲水池中添加0.1%鹽或5%糖,適當降低飼料中蛋白質水平。此外,需要加強衛(wèi)生管理,通過噴灑0.2%過氧乙酸或2%氯化鈉進行消毒,每天1次,并采用10%石灰乳對病死雞污染的場所和用具進行徹底消毒。病雞恢復7 d后,需要實施疫苗飲水免疫。
經過及時有效的臨床診斷和實驗室分析鑒定,此次治療取得了明顯效果,在第1 天后雞群明顯恢復,死亡率遞減,用藥72 h 后雞群死亡停止,采食量得到了明顯改善。由此可見,在雞傳染性法氏囊病防治方面,需要加強疾病診斷分析,以便及時提出有效治療方案,使疾病得到有效防控,為雞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