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強,何 健,李登奎,吳麗娟,王東海
(甘肅省涇川縣畜牧獸醫(yī)中心,744399)
疥癬又稱螨病,或叫“瘙”,是一種接觸傳染的慢性皮膚病。馬、牛、羊、駱駝、豬、犬、貓和其他動物都可感染。一種動物可能有各種不同的螨寄生。羊的螨病分為二類,一類是疥螨病,或稱穿孔疥蟲病,農(nóng)牧民稱“干瘙”,主要危害山羊;另一類是癢螨病,又稱吸吮疥蟲病,農(nóng)牧民稱“水瘙”,主要危害綿羊。疥癬病分布很廣,幾乎甘肅隴東各縣都有,常成群發(fā)生,危害十分嚴重。
疥螨病的病原是疥螨(穿孔疥蟲),蟲體很小,肉眼幾乎看不見,蟲體呈圓形,帶有細紋、刺或剛毛,前端中央有蹄形的口器,蟲體前部和后部各有兩對短粗圓錐形的腿,末端有吸盤。
癢螨病的病原是癢螨,是螨中最大的一種,肉眼容易看見,蟲體為橢圓形,扁平,口器尖形,腿長而粗,雄螨身體后緣有帶有剛毛的實起。
疥螨在宿主皮膚角質(zhì)下層,而癢螨在宿主體表進行繁殖和發(fā)育,它們產(chǎn)卵后,卵經(jīng)2-3天開始孵出三對腿的幼蟲,再經(jīng)2-3天,即變?yōu)樗膶ν鹊娜粝x,經(jīng)過幾次蛻皮后育發(fā)成成蟲,全部發(fā)育時間約為2-3周。螨在動物體上采食表皮細胞液和淋巴液而生存,主要通過牲畜的相互接觸而感染。
皮膚增厚,形成縐褶或龜裂,患部奇癢;疥螨病通常開始發(fā)生于短毛而皮膚柔軟的部位,如頸部、胸部、鼠蹊部、大腿內(nèi)側(cè)、頭部和耳根部等,然后蔓延至全身。癢螨病開始發(fā)生于長毛和密毛部位,如背部、臀部、尾根等處,以后波及全身;在患部皮屑中發(fā)現(xiàn)螨、蟲體片斷或蟲卵。
畜舍應通風良好,陽光充足,保持干燥,避免擁擠;羊舍用混有5%克遼林的石灰水粉刷消毒;發(fā)生螨病,應及時治療。發(fā)現(xiàn)病羊及時隔離,對圈舍徹底消毒、殺蟲,以防病原散播。治療前必須做好如下準備:
(1)在大規(guī)模治療時,必須先將少數(shù)不同類型的羊進行治療藥物方法安全試驗,如安全則可進行大規(guī)模治療。
(2)個體治療時,為了能使藥物與蟲體接觸,充分發(fā)揮藥效,應用2%溫來蘇兒或溫肥皂水用毛刷洗刷患部及其周圍痂皮,待干后再進行治療。大面積全身感染的羊只,應每隔2-3天分區(qū)治療其四分之一體表面積。
(3)螨的卵對各種藥物抵抗力較強,故在第一次治療后5-10天應重覆進行治療,以殺死新孵出的幼蟲。
對于病羊少,患病面積小,特別是寒冷季節(jié),可以采取涂藥的方法,用0.02%-0.03%的雙甲脒溶液,1%-2%的敵百蟲溶液涂擦患部,首先除去患部的痂皮,刮至輕微出血為止,用溫肥皂水清洗,然后用藥。注意不要涂到羊嘴、眼睛里。
病羊多,患病面積大,氣候溫暖時,可以對羊進行藥浴。一般選在晴朗無風的上午進行,藥浴前羊群不可飼喂、放牧,但須飲足水,以防羊口渴而誤飲藥液。一般采用1%的敵百蟲溶液,先將藥液加熱到40℃左右,倒進藥浴池中,按照先健康羊,后病羊,病羊由輕到重的順序,將羊趕到藥浴池中浸泡2分鐘,注意用木棍將羊頭壓入藥液中浸泡數(shù)次。由于不能殺死螨蟲的卵,應該在7天-8天后重復藥浴一次。也可選用阿維菌素、伊維菌素等藥物按每公斤體重0.2mg的劑量皮下注射,注射時提起頸部皮膚,形成一個皮褶,將針頭在皮褶基部垂直皮膚刺入,感覺到針頭可以前后擺動時,即可將藥液注入,7天-8天后重復注射一次,對于預防、治療疥癬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