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是中國四川省東部的一條河流,為長江的一級支流。古時候,人們把蛇稱為“沱”,這條河彎彎曲曲的像蛇一樣,所以也就稱為沱江。
沱江可以說是鳳凰古城的母親河。鳳凰古鎮(zhèn)依山傍水,山雖不如桂林奇秀,水卻更比漓江多情,可以說鳳凰是一個水性的小城,而其中的點睛之“水”,便是沱江了。山因水秀,城因水靈,如沒有這沱江水,鳳凰也不會有如此的靈性了。
沱江,如同一幅淡雅素色的丹青畫卷,在我們的面前徐徐展開。沱江兩岸,烏篷里的船家、吊腳樓里的姑娘都棲水而居。三五成群歡聲笑語的浣衣婦女,邊撐竿撒網(wǎng)邊放聲高歌的土家阿哥,背負竹簍踏石而過的年邁阿婆,還有江邊日夜流轉(zhuǎn)的簡車和水中悠閑休息的水牛,共同構(gòu)成了幅最美麗、也最真實的生活場景。生活在這里的人,少時在河里玩耍、中年在河上謀生、老了在河邊休憩,河水串起了他們一生的記憶。在沈從文先生的文字和黃永玉先生的畫作里,出現(xiàn)最多的便是這條清清淺淺的小河。
古城鳳凰,山水相依,蒼郁青山作冠,碧水沱江為帶,像一個婉約的美人,在一片青山綠水的環(huán)抱下,妖嬈地守著一彎小河。小城鳳凰,到處能讀到歷史的滄桑。鳳凰的小巷是由青石板鋪就的,這一塊塊從山里背來的青石板,縱橫交錯成小城的血脈,已被人們腳板打磨得油光發(fā)亮的青石板,無疑是小城歲月的見證。
有了沱江水,一定會有吊腳樓。江岸兩側(cè),全是高高低低、錯落有致的吊腳樓,一排排扎根岸邊,探出身子似要擁抱沱江。木柱作架縱縱橫橫的杉木板組裝,支撐起富有湘西民族特色的吊腳樓,疊疊仄仄的黑瓦把所有的相依相偎、高低錯落的樓房連成一片。裝飾著木欄桿和雕花的窗戶,挑出一串串各式各樣的紅燈籠,倒映在沱江清澈的波光里,那和諧、淡雅的意境,只有從唐詩宋詞和水墨山水畫中才尋得見。在緩緩行進的船中,仔細觀賞那倚河而搭、連綿不斷的吊腳樓,根根木柱撐起一棟棟小巧玲瓏的房子,撐起了一個個甜蜜溫暖的家。偶有一扇朝江的窗戶撐開,剎那間給了人無數(shù)的奇思夢想。這恐怕正是生活在現(xiàn)代的人們所要追尋的一份不加雕琢的質(zhì)樸,一個山水之間自然真實的生活,一種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感受。
如果說江南的村落是詩意委婉的絲竹,沱江則質(zhì)樸得有些粗礪,如同苗族阿妹隨口唱出的山歌。而這山歌,至今在人們耳邊清晰地縈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