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青
(遼寧省錦州市婦嬰醫(yī)院手術室,遼寧 錦州 121000)
手術是婦科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但術后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切口疼痛,其會影響治療效果和術后康復,所以臨床中針對婦科手術患者需開展有效護理干預,促進患者術后康復。相關研究[1]認為針對婦科手術患者開展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為有效緩解婦科患者術后疼痛,本研究選擇我院收治的80例婦科手術患者進行研究,對其中40例患者開展綜合護理干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婦科手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分為實驗組和常規(guī)組,每組各40例。常規(guī)組年齡33~61歲,平均(38.7±5.4)歲;其中子宮肌瘤12例,子宮腺肌病11例,畸胎瘤8例,異位妊娠6例,宮頸癌1例,絨毛膜癌1例,胎盤置入1例。實驗組年齡34~61歲,平均(38.5±5.3)歲;其中子宮肌瘤13例,子宮腺肌病11例,畸胎瘤7例,異位妊娠5例,宮頸癌2例,絨毛膜癌1例,胎盤置入1例。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常規(guī)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包括體位護理、引流管護理、會陰部護理、健康教育等。實驗組在此基礎上接受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①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評估時應當對患者自我報告、行為、生理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并記錄分析相應指標,在此基礎上對疼痛干預措施進行確定。②針對患者開展疼痛知識教育,讓患者對疼痛原因、止痛方法等進行了解,避免患者因疼痛產生不必要疑慮,進而對疾病治療和預后產生影響。③強化和患者溝通,讓患者及家屬認識到術后切口疼痛為生產現象,通過適當干預能夠得到有效緩解,讓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和患者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積極贏得患者的支持和認可,使其能夠在治療和護理中積極配合。④強化心理護理,術后患者心理狀態(tài)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癥狀,患者會因手術刺激而出現生理敏感性上升,利用積極正面語言進行引導,讓患者對手術的必要性和成功性形成認識,使其負性情緒得到有效緩解。
1.3 觀察指標:統計并對比兩組生活質量改善程度、疼痛程度。應用VAS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疼痛程度分為3個等級,級別越高疼痛越嚴重。應用WHO-QOL量表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包括生理功能、社會關系、心理狀態(tài)等維度,分數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所得數據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疼痛程度對比:實驗組40例患者中疼痛Ⅰ級38例、Ⅱ級2例,Ⅲ級0例,比例分別為95.0%、5.0%、0.0%;常規(guī)組40例患者中疼痛Ⅰ級30例、Ⅱ級7例,Ⅲ級3例,比例分別為75.0%、17.5%、7.5%。術后實驗組Ⅱ級、Ⅲ級疼痛比例均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實驗組生理功能、社會關系、心理狀態(tài)、環(huán)境和精神評分分別為(70.4±3.3)分、(68.7±3.7)分、(50.4±3.5)分、(39.5±2.8)分,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的(54.4±2.3)分、(55.7±2.7)分、(43.4±2.5)分、(33.5±2.2)分,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醫(yī)學技術發(fā)展過程中,人們對臨床醫(yī)療和護理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術后患者生理上、心理上都會發(fā)生較大改變,術中及術后應激反應會影響機體,所以針對婦科手術患者需開展有效護理干預。相關研究顯示,針對婦科手術患者開展護理干預,能夠使其心理狀態(tài)和疼痛承受能力得到提升,并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2]。綜合護理干預不僅能夠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提升,對于其獲得良好預后也具有重要價值。
本研究針對實驗組患者開展綜合護理干預,護理中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有效評估,并據此開展針對性疼痛干預;同時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讓其對疼痛相關知識形成深刻認識,避免因疼痛產生不必要疑慮;另外通過心理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負性情緒,并引導其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和治療,最終有效提升治療效果[3]。
本研究中,術后實驗組Ⅱ級、Ⅲ級疼痛比例均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生理功能、社會關系、心理狀態(tài)、環(huán)境和精神評分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婦科手術患者疼痛,并使其生活質量得到提升,具有較高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