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水祥 張關富 李俊龍 沈 翀 任 煜 閻家駿 修子超 陳天奇
【摘要】 目的 探討一期輸尿管軟鏡碎石取石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2月對96例上尿路結石行輸尿管軟鏡碎石取石術,其中輸尿管結石24例,腎結石60例(多發(fā)16例),輸尿管結石合并腎結石12例。腎結石長徑0.5~3.2 cm,平均1.5 cm,上盞22例,中盞或腎盂38例,下盞53例;輸尿管結石長徑0.6~2.4 cm,平均1.2 cm,中段1例,其余均位于上段。術前不放置輸尿管支架管。使用F8 Stroz電子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粉碎結石,較大碎石塊用套石網籃取出。結果 95例軟鏡鞘(F10/12或F12/14)置入成功,1例置入F10/12軟鏡鞘失??;95例一次碎石成功,1例輸尿管結石碎石后發(fā)現腎盂積膿,二期處理腎結石。術中腎實質損傷1例,無輸尿管穿孔、撕脫、出血等需處理的并發(fā)癥。術后發(fā)熱11例,無尿源性膿毒血癥。術后1、3個月結石清除率分別為84.4%(81/96)和88.5%(85/96)。 結論 一期輸尿管軟鏡碎石取石術安全、有效。
由于輸尿管軟鏡手術約有1/5的病人不能順利置入輸尿管軟鏡鞘,導致手術失敗[1],故多主張術前2周放置輸尿管支架管以擴張輸尿管,但有高達88%的相關并發(fā)癥[2]。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們對96例上尿路結石使用F8Stroz電子輸尿管軟鏡行一期碎石取石術(紹興文理學院附屬醫(yī)院85例,紹興市人民醫(yī)院11例),術前不放置輸尿管支架管,僅1例置鞘失敗,現報道如下。
本組96例,男62例,女34例。年齡24~75歲,平均44.6歲。體檢B超檢查發(fā)現47例,腎絞痛38例,腰部不適9例,血尿2例。病程1 h~3.5年,中位數1個月。CTU提示結石位于左側42例,右側38例,雙側16例,共112側。輸尿管結石24例,腎結石60例(多發(fā)16例),輸尿管結石合并腎結石12例。腎結石長徑0.5~3.2 cm,平均1.5 cm,上盞22例,中盞或腎盂38例,下盞53例;輸尿管結石長徑0.6~2.4 cm,平均1.2 cm,中段1例,其余均位于上段。腎積水38例,輕度28例,中度4例,重度6例。
選擇標準:CTU檢查提示腎結石≤3.5 cm,輸尿管結石≤3 cm;尿常規(guī)正常;無泌尿系畸形。
排除標準:對碘、青霉素過敏或有哮喘病史,不能行CTU檢查;有發(fā)熱或尿常規(guī)提示有泌尿系感染;輸尿管下段結石。
入院后均完成CTU(CT)、KUB等影像學檢查,全面了解泌尿系情況,如結石部位、大小、CT值、腎積水情況、有無輸尿管畸形扭曲等變異。完成尿常規(guī)、尿培養(yǎng)等檢查。術前6小時禁食禁水。全麻,截石位,自尿道外口插入F7.5輸尿管硬鏡,找到患側輸尿管口,置入斑馬導絲,在導絲引導下插入輸尿管鏡達腎盂。對于輸尿管結石則用輸尿管硬鏡將結石推至腎盂,若輸尿管結石嵌頓時間長,不能推至腎盂,則先行硬鏡下碎石,待結石松動再推至腎盂。估計輸尿管粗細,保留導絲退鏡。沿導絲置入輸尿管軟鏡鞘(F10/12或F12/14),抽去內芯。沿鞘置入F8Stroz電子輸尿管軟鏡,檢查各腎盞,找到結石,啟動鈥激光,將能量調至1.5 J×10 Hz(15 W)或0.8 J×25 Hz(20 W),先將大部分結石粉末化,剩下結石碎成3~4 mm小結石,用套石網籃取出。置入導絲退鏡,沿導絲置入F6COOK雙J管,留置導尿。雙側者同法處理。術后抗炎對癥處理,術后1天拔尿管,術后2~3天出院,術后2~4周拔除雙J管,術后1、3個月復查CT平掃了解排石情況,殘石<3 mm視為結石清除,手術成功。
95例輸尿管軟鏡鞘置入成功,1例置入F10/12軟鏡鞘失敗,裸進軟鏡碎石成功。95例一次碎石成功,1例輸尿管結石碎石后發(fā)現腎盂積膿,術后4周二期輸尿管軟鏡處理腎結石。術中腎實質損傷1例,為鏡鞘放置過深,內芯插入腎實質,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后視野清楚,不影響手術。無輸尿管穿孔、撕脫、出血等需處理的并發(fā)癥。術后發(fā)熱11例,經加強抗炎治療后體溫正常,無尿源性膿毒血癥。術后1個月結石清除率84.4%(81/96),術后3個月為88.5%(85/96)。
輸尿管軟鏡手術因創(chuàng)傷小而受到青睞[3]。軟鏡鞘能保護鏡子,有利于鏡子進出,保持腎盂內低壓,保持視野清晰,降低感染風險,但由于輸尿管細小,部分病人不能置入軟鏡鞘[1],導致手術失敗,因此多主張術前2周放置雙J管以擴張輸尿管[4,5]。但置入雙J管會引起不適癥狀[2],且需多一次住院,多一次操作,增加治療費用,延長治療時間,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時由于一般插管為盲插,可能導致輸尿管穿孔。雖然美國泌尿外科協會(AUA)和歐洲泌尿外科協會(EAU)均不建議術前常規(guī)放置輸尿管支架管,但目前有不少作者術前常規(guī)放置。腔內泌尿外科學會臨床研究辦公室(Clinical Research Office of Endourological Society,CROES)[6]在全球114個醫(yī)學中心收集8171例輸尿管結石和1611例腎結石,其中12.7%(1038/8171)輸尿管結石和37.8%(609/1611)腎結石術前放置輸尿管支架管。常規(guī)電子輸尿管軟鏡為F9.8,我們引進的F8Stroz電子輸尿管軟鏡由于鏡身更細,可進出F10/12輸尿管鞘,使一期輸尿管軟鏡手術成為可能。我們認為,在有良好的設備和器械的結石中心,有經驗的手術醫(yī)師可一期行輸尿管軟鏡手術。
關于輸尿管軟鏡鞘的使用,一項在全球范圍內的調查顯示[7]鏡鞘使用率為67%(1494/2239),其中北美地區(qū)為71.9%,南美76.1%,亞洲67.3%,西歐66.1%,東歐58.3%,并認為輸尿管鏡鞘不能提高結石清除率,不增加輸尿管損傷及出血風險,能降低術后感染并發(fā)癥。Lallas等[8]在豬模型中研究輸尿管鏡鞘對輸尿管壁缺血的影響,分成3個不同鞘的實驗組和無鞘的對照組。實驗組分別置入F10/12、F12/14、F14/16輸尿管鏡鞘,利用激光多普勒測定輸尿管壁血流,結果顯示血流下降50%,隨后從最低點逐漸回升至基線,F14/16到達最低點更快,恢復更慢,而對照組血流變化非常小。在組織學上,兩者均無缺血損傷改變。因此認為輸尿管鏡鞘對輸尿管壁的影響非常小。本組使用更細的輸尿管鏡鞘(F10/12),96例中除1例置鞘失敗外,其余均成功。我們認為術中輸尿管鏡檢查可以很好地評估輸尿管條件,不強求置鞘,不使用暴力,必要時直視下置鞘。如遇置鞘困難,可嘗試“裸進”輸尿管軟鏡,或置入輸尿管支架管二期手術。
Zhang等[9]回顧分析171例腎結石,其中57例術前放置輸尿管支架管(對照組),114例未放置(實驗組),2組在性別、年齡、腎積水情況、結石數量和大小等方面無明顯差異。結果顯示實驗組置鞘(F12/14)成功率為91.2%(104/114),對照組為100%(57/57);手術時間兩組相似[(70.4±32.8)vs.(70.2±32.1)min];對照組術后發(fā)熱高于實驗組(17.9% vs. 6%),其余并發(fā)癥無顯著性差異;結石清除率(71% vs. 73.2%)無顯著性差異。因此認為,一期輸尿管軟鏡成功率高,結石清除率、手術時間、術后并發(fā)癥與術前放置輸尿管支架管無明顯差異。Netsch等[10]對286例病人作了匹配分析(143 vs. 143),總的結石清除率為90.9%,術前置管和未置管的結石清除率分別為95.1%和86.7%(P<0.013),而2組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無顯著性差異,故認為術前放置支架管可提高結石清除率,手術并發(fā)癥無明顯差異。
CROES[6]的全球多中心研究共有8171例輸尿管結石,其中1038例術前放置輸尿管支架管,7133例未放置;1611例腎結石,其中609例術前放置支架管,1002例未放置支架管。結果顯示,在輸尿管結石中,術前放置輸尿管支架管不能提高結石清除率,不能降低并發(fā)癥,可延長手術時間,縮短住院時間;在腎結石中,術前放置輸尿管支架管可提高結石清除率,可能降低術中并發(fā)癥,但手術時間延長。結石清除率可能更與結石性狀和腎盂腎盞解剖有關[11]。本組結石清除率為88.5%。
我們的體會:①術前CTU檢查有助于了解結石大小、數量、腎積水情況及輸尿管有無狹窄、扭曲等;②術中輸尿管鏡檢查了解管腔情況,決定輸尿管鞘的型號(F10/12,F12/14),放鞘時持續(xù)用力,必要時將輸尿管鏡置入膀胱內直視下放鞘,禁止暴力放鞘,阻力大時停止放鞘,可選擇“裸進”軟鏡碎石,當“裸進”有困難時,不要反復試插軟鏡,應及時停止手術放支架管;③對小結石可塊狀碎石后取石,結石大時可選擇先粉末化碎石,再塊狀碎石后取石;④人工沖水保持視野清晰,可感覺沖水壓力,不強行沖水,避免術后出血、感染等并發(fā)癥。
綜上,我們認為一期輸尿管軟鏡下碎石取石術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