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忠,王旭東
(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0)
對于就地熱再生,它是一項新型路面預防性養(yǎng)護技術,利用專門的機械設備對原路面實施加熱與銑刨,然后就地摻加適量新混合料及再生劑,再通過拌和、攤鋪及碾壓完成對原路面的再生,形成新面層。
某既有高速公路工程路面病害以平整度差為主,此外還有麻面與泛油的現象,這主要和材料級配與瀝青實際含量因素有關。對此,采用就地熱再生技術能對原路面混合料配比實施優(yōu)化,起到提高其路用性能的作用。經調查,根據原路面調查結果,選取彎沉值不超過50(0.01 mm),IRI指數不小于2.3 m/km,RD指數不小于10 mm,同時基層保持完好,沒有松散的段落作為試驗段,進行就地熱再生施工,完工以后路面實際標高保持不變。
(1)工藝相對簡單,快速便捷,在施工中均需占用一條車道,不會對交通造成太大干擾,且基本沒有揚塵,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小。
(2)對原路面材料基本可以做到100%利用,適應資源循環(huán)利用要求。若采用傳統工藝,需新添很多材料,使環(huán)境受到很大影響。
(3)面層間采用熱粘結方法,形成整體,能保證路面整體質量,且接縫采用熱接縫,能從根本上防止因冷縫進水而導致路面破壞。
(4)工藝方法更為合理,能恢復原有瀝青材料使用性能,使路面表現出最佳路用性能。
(5)就地熱再生需要使用專門的設備進行,其設備主要具有下列優(yōu)勢特點:采用汽車半掛牽引,不僅能像普通汽車那樣行駛,也能在作業(yè)段以較慢速度勻速形式;加熱板的燃料為清潔燃料,如液化石油氣,并將特殊陶瓷為熱輻射體。燃料燃燒后產生的大量熱能可轉化為輻射熱能,有著極高的能源利用率及加熱效率;加熱墻采用可折疊式結構,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展開寬度最大可以達到4.5 m,而在折疊之后只有2.5 m左右,滿足絕大多數車道寬度;作業(yè)時,再生劑噴灑全程由電腦進行控制,將原路面耙松后對撒布盤進行均勻布置,然后由撒布盤向原路面鋪灑再生劑,使原混合料和再生劑充分混合、裹覆;在拾料器之后設置了加熱墻,可對下層路面實施二次加熱,保證再生層和下一層良好粘結,防止弱界面的產生,以此增強熱再生之后面層整體強度,延長路面使用壽命。
就地熱再生施工開始前,先對施工段落車道進行臨時封閉,然后對原路面做全面清潔,清除所有雜物和障礙,以免對設備的運行造成影響。
為使施工過程中邊界保持順直,在開工前應先確定一條基準線,實際情況中可根據現有標線來進行?;鶞示€應明顯,且保持順直與平滑,使操作人員容易發(fā)現。
開工前,再生機及其它車輛均根據施工工藝的要求在現場就位,然后對再生機進行預熱,將長明火點燃。對于再生機駕駛員,應沿基準線設置好標桿。待各項準備工作均已完成,并由現場負責人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開始就地熱再生施工。
現場的加熱設備穩(wěn)步前進,由于采用的是熱輻射加熱方法,所以路面不會因此燒焦,路面不會遭到損傷。將加熱墻點燃之后,現場施工人員應確認其是否處在要求的工作狀態(tài),同時要經常性的進行檢查與觀察。在車輛前進的過程中,其行駛導桿要與標線保持平行,禁止隨意更改方向與速度。
待所有準備均就緒后,再生機啟動前進,加熱時要對加熱工藝進行嚴格控制,每一輛加熱車都要按照設計要求的速度勻速前進,同時還要對車輛間距進行控制,保持均勻。為防止熱量散失,可在車輛底板及空隙處增設保溫板,以確保加熱達到要求的溫度。
路面經過加熱以后使用RM6800進行翻松,待再生劑的噴頭到達起始部位后,開啟噴頭,對噴灑的劑量進行調整,正式開始噴灑。借助收集器對翻松后且經過噴灑的混合料進行收集,收集到路中心形成一個梯形料帶,以此減少熱量散失,同時為舊料和再生機之間的融合提供充足的時間。
根據設計確定的比例于混合料帶上進行新料添加,具體的添加數量利用電子控制系統以各項施工參數為依據確定和調節(jié),這些參數包括施工的速度、寬度與深度等,然后利用提升機把新、舊料同時提升到攪拌器中,在攪拌器中對其進行充分攪拌與加熱之后,輸送到混合料攤鋪機中開始攤鋪。值得一提的是,再生機加熱墻能在收集再生料時不斷為原路面加熱,使其處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保證新鋪層和原路面良好粘結,形成整體,實現提高路面整體性的根本目標。
為使施工完成后的路面有良好平整度,攤鋪必須使用專門的攤鋪機實施。施工中,攤鋪機應提前到達指定位置,緊隨前方復拌設備,避免復拌設備供料發(fā)生灑落。然后對攤鋪厚度進行調整,校準所有儀表,使攤鋪機的運行達到平穩(wěn)和勻速,以達到理想的攤鋪質量。對于攤鋪工藝,與普通新建瀝青路面相同,在此不予贅述。
碾壓開始前先清掃兩邊散料,一般碾壓都分成初壓、復壓與終壓。初壓時,壓路機緊跟前方攤鋪機,確保在溫度相對較高的條件下碾壓,以獲得理想碾壓效果。在碾壓時應遵循以下幾項基本原則:從兩側到中央、先靜后振、由慢及快和低幅高頻,另外,應先對左右側的縱縫進行碾壓,使接縫保持平順與密實。碾壓過程中,應保證輪有2/3都處在舊路面上,再按由低至高方向碾壓。一般碾壓的段落不可太長,每次折返的距離按不超過30 m控制。在碾壓過程中還要注意對水量的嚴格控制,達到防止粘輪的效果即可。
待再生施工完成后,使路面溫度自然冷卻至50 ℃即可正式開放交通,期間應做好交通管制,不允許人員和車輛隨意進入。
施工完成后立即開始質量檢測,檢測項目、頻率、允許誤差、方法為。
(1)外觀:由檢測人員隨時目測,要求達到以下標準:表面保持密實與平整,沒有明顯缺陷,如開裂、推移、車轍和離析等。
(2)寬度:按照T0911提出的方法每100 m檢測1點,要求不能小于設計確定的寬度。
(3)厚度:按照T0912提出的方法每1 000 m檢測1點,要求不能超過設計確定的厚度±5 mm。
(4)壓實度代表值:按照T0924提出的方法每1 000 m檢測1點,要求達到94%以上。
(5)路面平整度:按照T0933提出的方法對再生段進行連續(xù)檢測,要求IRI的值不超過2 m/km。
(6)摩擦系數:按照T0965或T0967提出的方法對再生段進行連續(xù)檢測,要求SFC60的值不小于45。
(7)構造深度:按照T0961提出的方法每1 000 m至少檢測2點,要求3點平均值不小于0.45。
(8)滲水系數:按照T0971提出的方法每1 000 m至少檢測2點,要求不超過80 m L/min。
在再生施工中必須加強安全交通布控,這對實現安全快速施工目標有重要作用和意義。在作業(yè)過程中,僅需對施工車道進行封閉,其它均正常行駛。在布控過程中,應和當地的路政及交警積極配合。當需要對超車道進行再生施工時,僅對超車道進行封閉,行車道及緊急車道均正常行駛。當對行車道進行再生施工時,需對行車道與緊急車道進行封閉,超車道正常行駛。當對緊急車道進行再生施工時,需對行車道與緊急車道進行封閉,超車道正常行駛。
綜上所述,采用就地熱再生技術能最大限度利用原路面材料,減少材料浪費,而且再生機的引入能簡化整個施工過程,包含翻松、加熱、添料、攪拌在內的所有工序均由一臺設備完成,能極大的縮短施工周期,減少交通封閉時間。目前本工程的就地熱再生施工已順利完成,經檢查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要求,說明以上施工工藝合理可行,值得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