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聰聰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易導致胃底食管靜脈曲張,進而導致上消化道出血,并提升患者死亡風險。介入方案是治療此類出血的主要方案,其中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TIPS)、經皮經肝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栓塞術(PTVE)為常用的介入治療方案,均有較好的應用價值[1-2]。其中TIPS著眼于擴張門靜脈右支與肝右靜脈分流道,目的在于降低門靜脈壓,而PTVE主要通過曲張靜脈栓塞,關閉出血途徑。兩者在理論上有一定相互補充價值,但目前國內尚缺乏TIPS聯(lián)合PTVE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報道,本研究擬補全這一領域內容,報道如下。
一、臨床資料
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選取84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信封法分為觀察組42例、對照組42例。觀察組男26例、女16例,年齡29~68歲,平均(51.62±9.41)歲,肝功能Child-Pugh分級A級13例、B級18例、C級11例,肝硬化病因乙型肝炎28例、酒精性肝炎10例、丙型肝炎1例、隱源性肝炎3例,術前靜脈曲張輕度15例、中度17例、重度10例,伴腹水者12例,既往肝性腦病者9例。對照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26~69歲,平均(51.12±9.68)歲,肝功能Child-Pugh分級A級12例、B級17例、C級13例,肝硬化病因乙型肝炎27例、酒精性肝炎8例、丙型肝炎2例、隱源性肝炎5例,術前靜脈曲張輕度17例、中度16例、重度9例,伴腹水者13例,既往肝性腦病者8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二、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18歲;②經影像學、血液學等輔助檢查以及肝穿刺活組織檢查確診為肝硬化,有明確臨床表現,術前經胃鏡檢查發(fā)現明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③身體情況良好,可耐受介入手術;④6個月內發(fā)生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⑤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上述納入標準者;②肝功能較差有高危出血傾向不能耐受手術者;③既往介入或外科治療肝疾病者;④已知造影劑過敏者;⑤惡病質、器官功能衰竭等全身情況差者。
三、方法
對照組:單純采用TIPS治療。采用Seldinger技術經右側頸內靜脈穿刺進入肝靜脈,根據造影結果,由肝靜脈右支穿刺進入門靜脈,將Cobra導管放置于門靜脈,再行造影并測量門靜脈壓力。隨后將8 mm×80 mm自膨式SERP支架置入分流通道并釋放,用球囊擴張穿刺道,滿意后再次造影,5 min后再次測量門靜脈壓力。
觀察組:參考對照組方案完成TIPS后,進一步開展PTVE:超聲引導下經皮經肝穿刺,將PTC針置入門靜脈,推入導絲,送入動脈鞘管及Cobra導管,首先造影觀察門靜脈及曲張靜脈情況,根據造影結果,采用直徑5~8 mm彈簧圈及無水乙醇硬化劑栓塞曲張靜脈。
四、觀察指標
(1)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6、12 h止血率。(2)門靜脈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分別于術前、術后1周檢查門靜脈內徑、門靜脈流速及門靜脈壓力。(3)預后情況:所有患者持續(xù)隨訪12個月,統(tǒng)計出血復發(fā)情況、肝性腦病發(fā)生情況及肝功能恢復至正常者占比。
五、統(tǒng)計學分析
一、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二、兩組門靜脈相關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門靜脈內徑、門靜脈流速、門靜脈壓力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三、兩組預后情況比較
隨訪12個月內,兩組均未見死亡患者。觀察組復發(fā)出血率、肝性腦病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肝功能恢復至正常者比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預后情況比較[n(%)]
肝硬化是國內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作為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的最主要并發(fā)癥,其發(fā)病率高達55.6%[3]。TIPS和PTVE是廣泛應用于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療方式,本研究對照組采用單純TIPS手術,觀察組采用TIPS聯(lián)合PTVE治療,術后12 h止血率均能到達100%,且患者術后僅需住院4 d左右,提示兩種方案均適宜于迅速止血,同時兩種方案對門靜脈壓的近期控制效果均較好。然而兩者均有一定的片面性:TIPS僅完成了門體分流,雖然能夠有效降低門靜脈壓力,消除血流淤滯,防止門靜脈血栓及胃黏膜淤血,從而降低胃冠狀靜脈壓力,避免胃底食管靜脈曲張所致的出血,但其未能栓塞導致胃底食管靜脈曲張的胃冠狀靜脈[4];PTVE能夠有效栓塞胃冠狀靜脈,直接堵塞閉合曲張靜脈,減少血流量,達到止血效果,但未能進行門體分流[5]。
本研究對照組單純應用TIPS治療,雖然術后門靜脈內徑明顯縮小、血流速度明顯提升、門靜脈壓力明顯下降,但12個月內復發(fā)出血率高達21.43%,提示其難以持續(xù)避免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風險,主要因單純TIPS無法保證分流道血流量充分,可能再次導致分流到狹窄和閉塞,從而誘發(fā)再出血。同時,對照組術后肝性腦病發(fā)生率更高,這主要是因為胃底食管靜脈曲張患者常存在胃腎分流道,這種自發(fā)性分流道的存在,可能使肝內血流灌注減少,從而引發(fā)肝性腦病[6]??梢姡瑔渭僒IPS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效果尚有一定提升空間。本研究觀察組經治療后,12個月內復發(fā)出血及肝性腦病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TIPS聯(lián)合PTVE有助于解決單純TIPS的不足,這是因為PTVE能夠栓塞胃冠狀靜脈,從而在保證門靜脈壓力較基線值明顯下降的同時,避免過度分流。
但亦有國內報道提示,栓塞胃冠狀靜脈并不會提升TIPS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7]。這可能是由于,根據國內共識意見[1],TIPS術后門靜脈體靜脈壓力梯度降至12 mmHg或降幅超過25%,是能夠有效避免再出血,減少肝性腦病風險的。本研究盡管未直接測量門靜脈體靜脈壓力梯度,但對照組術后門靜脈壓力均值較基線值均值下降未能超過25%,可能導致患者受益不足,難以有效避免再出血等不良事件。提示如果僅采用TIPS,可能需要從改善支架材料等方面進行一定改善,以保證對門靜脈壓力的控制效果,但其臨床價值仍有待后續(xù)研究補充。
表2 兩組門靜脈相關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
注:與術前比較,*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