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椿栩
無論是誰的學生時代,都少不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位偉人的身影。我在好幾次背1842年這個時間點的歷史事件時,好奇馬克思和恩格斯到底寫了什么東西,流傳了這么久,澤被后世。沒想到,高三的第一節(jié)政治課,老師就要求我們看一本馬克思的原著或者相關書籍,寫一篇讀書筆記。
于是,我從圖書館借來了《共產黨宣言》。背一個書名和真的去看這本書有很大的不同。馬克思、恩格斯兩位思想大師的造詣,真不是我一個普通學生可以企及的。馬克思從歷史出發(fā),講述了自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以來的階級關系,但是這也不代表學過歷史就能看懂馬克思、恩格斯精妙的共產主義理論體系。專業(yè)名詞太過抽象也是令我望而卻步的原因之一。
就像教科書會配有教輔書籍,馬克思的著作也有許多解釋類的專著。我找到了“入門級小白的新手讀物”——《青年們,讀馬克思吧!》。
這本書的體裁很有趣,是日本學者內田樹和石川康宏的書信集。兩位老師對馬克思其人和馬克思著作的解讀,都是簡單明了又獨具特色的。在一些基本概念的解釋上,內田老師和石川老師娓娓道來,恨不得把知識點掰開了、揉碎了傳遞給各位讀者。同時,書中列舉了大量生動的例子,并對馬克思的作品補充了相應的背景,比如馬克思認為“工人只能暴力奪取政權”,內田老師就說這是考慮到當時歐洲的歷史情況,但是要注意不是所有暴力運動都是共產主義革命;還有同時代的林肯提出的“民有”“民治”“民享”,也是人類共同理想的相互映照。
除了便于入門者理解的介紹,書里也有對馬克思原句的精細解讀。內田老師在理解馬克思對“無產者”的定義時,認為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把一個貧苦工人劃入“無產者”。最令我驚奇的是,作者認為,連馬克思本人都不能被算作“無產者”,他沒有經歷過“勞動的異化”,馬克思的清貧生活和貧民窟工人的悲慘生活有著本質區(qū)別。馬克思能有改變世界、造福人民的雄心,就是因為他親眼看見了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對人民的痛苦有著強烈的共鳴。
合上書本,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馬克思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不僅切身感受到了勞動人民的貧苦,而且真的把創(chuàng)造一個幸福世界當作使命并為之奮斗?!叭η靶械淖藨B(tài)”“直逼現實的氣魄”,馬克思就是要去尋找這個世界上誰都沒有發(fā)現的答案。
上交了讀書筆記后,政治老師并未給我們過多的反饋,但是我知道老師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因為這本書不是為老師而讀,而是為我們自己而讀。這也是我的中學時代最為特別、最有意義的一次思政作業(yè),它觸及了政治課的“靈魂”所在——社會是如何發(fā)展的,我們可以成為怎樣的人,打造出一個怎樣的未來。雖然我成不了像馬克思一樣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但是我至少可以像他一樣勇于做點什么?!罢軐W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每個人對于社會和世界來說,都有不可忽視的力量。
所以,青年們,讀馬克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