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禹同
“紫苑草挺直鐵一般堅韌的莖,開藍紫色的花,授粉,凋落,結(jié)出奇形怪狀、隨風飄散的種子。就像其他野生的東西一樣,它毫無用處——只是一天度過一天,在誰的墳上在誰的庭院里萌芽抽長,然后枯萎,然后死去,然后落地,然后消失。”
《紫苑草》是美國作家威廉·肯尼迪的作品,曾獲得普利策文學獎和美國國家書評獎。我在圖書館與這樣一本書不期而遇。
近乎嶄新的書在省圖書館這種地方簡直是一股清流。然而一旦翻開,你根本停不下來。正文開始之前,作者引用了但丁《凈界篇》中的一句話:“此刻我揚起一葉智慧小舟之帆,航向較為平靜的水域,將那一片殘酷的深淵拋在身后。”
“逃離”與“掙扎”,大概是這本書的關(guān)鍵詞。
《紫苑草》是個很文藝的書名。如果我在書架上看到的是它的另一版譯本《流浪漢》,可能就真的會錯過這本書了。不過,這個耿直的名稱倒是極好地概括了人物身份和社會背景。
主角的名字,叫作弗朗西斯。
“他記得那雙手套的顏色和形狀,還有它那混合了油垢、汗水和皮革的氣味。在往昔,陽光照耀的棒球場上,他曾大放異彩、到達頂峰:在每次的猛烈一擊之后,他像狩獵的鷹一般向前追逐球的軌跡,同時精確計算球速;無論它是直直飛向他或是穿過草地以不確定的路線朝他而來,他都會用那雙手套,用那訓練有素的爪子如同戳進小雞身體般抓住球。沒有球員能像弗朗西斯·費倫那樣靈巧地移動,他是個頂尖的接球機器,有史以來最快、最杰出的三壘手。但他卻接不住他往下墜落的,只有十三天大的孩子?!?/p>
孩子一命嗚呼。愧對妻兒的弗朗西斯選擇逃避,將自己從飛黃騰達的前半生中徹底剝離,甘愿流浪街頭,試圖以此贖罪。
“嚴重事件是超越時間范疇的?!辈柡账乖凇栋,敗ぷ谄潯分袑懙?。
故事開始的時候,弗朗西斯已是出走22年的58歲老人。他欠下一筆債務(wù),于是去兼職守墓。老舊卡車開往墓園,他驚覺這是他家族成員長眠的教會墓地。于是連兒子葬禮都不敢去參加的他,走到那個只活了13天的小生命的墳包前……
弗朗西斯一反常態(tài)地沒再買酒喝。他用收垃圾掙到的錢買了一只火雞,然后敲響家門。
與同樣關(guān)乎“出走”的巴西作家若昂·吉馬朗埃斯·羅薩的短篇小說《河的第三條岸》不同,出于篇幅,《河的第三條岸》并沒有太多的動機和背景,僅僅是用精巧的文字編織一個“出走、試圖回歸、回歸未果”的謎局。威廉·肯尼迪糅合了魔幻現(xiàn)實主義和哥特神秘主義的手法,不斷的插敘、補敘有如影片中的定格、閃回與蒙太奇,就像在拼一幅拼圖,用記憶的碎片拼湊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紫苑草》的開頭部分,弗朗西斯在墓園里觀望碑底土間的亡靈,尸體也報以回望和回答;流浪的歷程則全部被濃縮進回到故鄉(xiāng)城鎮(zhèn)的那個冬天,生存的狀態(tài)與回憶因此被賦予朦朧的美感。極其精巧纖細又帶著隱痛的文筆可謂本書的又一大亮點。如當弗朗西斯想起兒子的身體從他指尖滑落墜地時,一生的懊悔和難以彌補的愧疚涌上心頭。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他寧可在抱起兒子之前,自己的生命能夠終止。
還有他與同伴魯?shù)现g的對話——
“你剛剛在干嗎?”魯?shù)蠁枺澳阏J識的人葬在這里嗎?”
“我以前認識的一個小孩?!?/p>
“小孩?他怎么了?很小就死了嗎?”
“非常小?!?/p>
“怎么死的?”
“摔下來?!?/p>
“摔到哪里?”
“摔到地上?!?/p>
“要命,我大概每天摔到地上兩次,我都沒死?!?/p>
“你只是以為自己沒死?!备ダ饰魉拐f。
結(jié)尾處,弗朗西斯在浴缸里洗凈一身風塵泥垢,與家人共同享用完火雞后,穿著以前的西裝,選擇繼續(xù)流浪。流浪漢營地遭到警察焚燒,為幫助受傷的同伴,他用過去的球棒擊向一名警察的后腦。
那個屬于他的家并不遠。房子里亮著燈火,垂垂老矣的妻子安妮告訴他隨時可以回來。女兒佩吉已經(jīng)嫁人,外孫丹尼在幾個小時前興高采烈地聽他講棒球的打法與輝煌的過往。
如果他們找上他,那就結(jié)束了,不妙了。他曾聽說有個地方很暖和,在那里他再也不必躲避任何人,也不用躲避天氣。
無形體的天外天靜止不動,沒有天極,只是以光與愛包圍著第十重天,也就是有形有體的眾天界之中的最外層,移動最快速的所在。
天使就現(xiàn)身在第十重天。
假如他們沒再追他,他一定會找一天跟安妮提起(她已經(jīng)有這想法,他看得出來),他一定會要她把帆布床搭在丹尼房間。只要等到塵埃落定,只要等到一切都清楚明白。
丹尼的房間還有空余。
那房間照得到早晨的太陽。
那個小房間真的棒透了。
所謂心酸所謂失落也不過如此了吧,他還回得去嗎?
誰知道呢?
“一生承受非關(guān)自己的命運惡果,永遠無法贖回或洗清那錯誤的過去,即使用盡一生的離鄉(xiāng)背井,也無法讓時間有一刻鐘的倒流或重新來過。這種永遠無法抹去的內(nèi)疚與遺憾,是《紫苑草》令人窒息和隱痛的主題?!?/p>
你會選擇流浪嗎?
或者說,你會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選擇流浪?
這本書在故事結(jié)束后扔給讀者這樣一個極具思考價值的命題。而再次細思,又有多少生而為人卻背負罪過的靈魂?有多少血肉之軀正在或者即將自我流放?
正如《挪威的森林》里那一句話——“哪里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p>
請相信弗朗西斯或者作為他和千千萬萬流浪者意象的紫苑草,這種野生的力量一直在做宇宙間最基本也是最宏大的事,那就是盡其所能,然后生生不息。
編輯/譚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