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寫下這題目的時候,是十分心虛的。這種心虛,不在于我究竟會不會寫作,或者我在做的事情到底算不算寫作,而是因為,在我還沒搞清楚什么叫寫作的時候,曾自以為是地覺得自己在寫作了。
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大錯特錯。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青春期都有寫點什么的欲望,詩歌、散文,抑或卿卿我我的情愛小說。不管是什么,在那個年紀里,我覺得想寫太正常了,不想寫才奇怪。那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是100塊可以花很長時間的年紀,是我們碰杯時,杯子里蕩漾的夢想還未被現(xiàn)實擊碎的年紀。
我就是在那個時候拿起了筆。
當時我們有一種叫“作文課”的東西,一個半小時,只用來練習寫作文,且要求只能寫議論文。我從來都寫得很慢很糟。因為我總對試卷上那些題目無話可說,偶爾有話想說的時候,說出來的東西又不為老師所喜。一開始我很沮喪,但漸漸地,就學會不去在意。
我在課上偷偷寫別的東西。我寫的那些連文章都算不上,卻讓我真實體驗到一件很玄妙的事情。在那里,可以自由地構思一個人物,他有骨有肉有生命,是煙是血是傷痕;再搭建一個世界,日月山河都倒轉,漫天雨在半空懸。這一切在現(xiàn)實中沒有可能,但在一張十六開的白紙上,就活過來了。
多好啊。
在某個落滿灰塵的文件夾中,沉睡著某些可能永遠也不會見世的、只因年輕幻想而寫就的片段。那個時候,我喜歡寫蒼涼的故事,冷雨的天氣,無處安放的行人,每個故事都迷茫不堪。故事里的人有的冒雨奔跑,扔掉蓑衣,只為跑得快些,找一個躲雨的驛站,這些人為明天而活;也有人把蓑衣?lián)炱饋碜约号?,先把雨擋掉,至少眼下一刻得到一點溫暖,這些人只為今天而活;也有些人,在避雨的驛站里望著雨,如果身邊一同避雨的人與他多說幾句話,就會覺得很高興,這些人不知今夕何夕。
這般場景里似乎到處都是希望,細讀又覺得絕望。
寫著寫著,我常因不知事情該如何發(fā)展而放棄,這些人會在我心里漸次死去。
我記得當時班里有個男生,坐我后排,特別愛寫武俠愛情小說,寫幾頁就張揚得全班傳閱。我看了幾眼,覺得寫得很糟,在心里笑他。
有次他寫著寫著突然敲我,問:有什么寫愁的詞句嗎?
我隨口答: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
他問:有什么特別含義嗎?我說:沒有,我只是剛好想起這一句。
說是笑他,其實也有點羨慕他,羨慕他能從中得到相應的回應與滿足。那時我是不敢把我寫的東西這樣堂而皇之公之于眾的,雖然我很想。我很怕,怕在別人眼中,我寫的東西,同樣糟糕。
事實證明這種憂懼是對的,后來我重讀年少時留下的那些殘片,亦覺得可笑。王國維說詩詞有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我想寫作也是一樣?!皽I眼問花花不語”是有我之境,“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是無我之境。而那些稚拙的片段里,豈止是有我,簡直通篇是我,我在里面翩翩飛舞,煽情得都要溢出來了,不堪卒讀。是以笑我。
我不是沒見過那種寫作極漂亮的人。相反,正是因為見了太多,才明白自己相形見絀。
可惜的是,我們都常把創(chuàng)作的沖動誤當作創(chuàng)作的才華。
后來再拾起筆,是上大學之后。
那段時間被繁重學業(yè)碾壓得透不過氣,心情很不好,我就又動了寫點什么的念頭。
我開始試著寫一些輕松閑散的東西,仿佛我寫了,就真的是了。
通過文字,我一直空蕩蕩飄在虛空的靈魂終于找到了梯子,一步步走到人間。而悲喜交加的人間,給了我一個混雜芬芳與腐敗氣息的擁抱。
這種感覺有點上癮。
我陸續(xù)又寫了一些文字,有過不少失敗的東西,比如太瑣屑、太虛假、太像流水賬,或有太多斧鑿的痕跡……當然也有過把自己代入人物,拋棄了講故事的客觀冷靜。我知道這些從某種程度來說都是不夠好看的,但幸而每篇都有地方愿意接收它們,這起碼表示還有人愿意看,是以我很感激。
但我一開始并不認為這會是我一直做下去的事情。
我記得以前看波拉尼奧的生平,他年輕時白天做著辛苦的工作,晚上寫作。他一貧如洗,有一口壞牙沒錢治療,牙齒慢慢掉光。1922年他被查出肝病,為了給孩子留下錢,他拼命寫作,在死亡的陰影中寫出了《2666》,等書出版的時候人已經過世了。
“文學加疾病等于疾病?!蔽乙恢鄙钌钣浀眠@句話。
從那時起我就對寫作懷有深切的敬畏,想想這么了不起的人是如何度過一生,就會覺得生活也不過是玩笑罷了。
但寫作不是。
人走了,作品卻留下來,這既像是對生命的嘲諷,也像安慰??v知道一切都有個盡頭,今天我仍為能讀到波拉尼奧的文字而慶幸。
我也為其他一切我能讀到的篇章而慶幸。我感受到所有文字的力量,在某些月滿中天的夜里蓬勃生發(fā)。遠眺月華,心事重重,樹葉盡脫,枕離青瓷,這夜晚畢竟有些涼意,它能給你無盡妥帖的溫柔。醉臥羈旅中,夢縈枯草上,縱使是黃粱一夢,也終究一夢黃粱。
我漸漸感知,寫作是把靈魂塞進各種各樣的糖衣賣給讀者,大家吃了我?guī)且碌乃帲胖肋@天下靈魂的苦澀。
我漸漸學會,潤色是在繁復花槍里挑揀出精準言辭,文字的簡練來自內心的真誠,我十二萬分地愛你,就不如,我愛你。
我漸漸明白,寫作這種事情是沒有辦法投機取巧的,即便有天賦加持,也需要你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才作數(shù)。因此,就算99%的作者憑天分寫作,也總會剩下1%,是可以練習的。
你沒有放棄過的東西,也不會放棄你。
曾經的我不是現(xiàn)在的我,那只是現(xiàn)在的我的養(yǎng)分。所以,即便只是作為茶余飯后打點心靈的小甜點,我也不打算再放棄。
時至今日,我仍不能稱之為在寫作,也仍不能直視自己書寫的東西。我大約還沒學會駕馭每個字的力量,哪怕一篇也稱不上滿意。但是,縱然我的文字有千般不好萬般不是,即便我連“寫作”的門都還沒有入,至少我學會了不去在意。
我只是愿意做那種石匠式的人,從事著日復一日的疲憊工作,卻滿懷熱愛,不以為苦。這對我來說是一場漫長的修行。
因為我相信,創(chuàng)作的沖動只要愿意加以打磨,經過時間滌蕩提純,終究會得到一點創(chuàng)作的才華。
也以此送給所有愿意嘗試的人,不妨暫且把創(chuàng)作的沖動,當作創(chuàng)作的才華。
鮮支,一枚學醫(yī)的姑娘,貓與讀書是全部熱愛,在《中學生百科》發(fā)表了《未聞花名》《愿這世界溫柔待你》《新繁華,舊荒涼》《繭》《我想抱住那團光》等作品。
編輯/譚馨